從無到有打造1~100歲食農教育基地 藝龍種苗的六級化產業起於一片孝心
▲張義鑫一步一腳印,走出自己的路
一步一腳印,農一代張義鑫在沒有前人經驗提攜、沒有資源與學歷的背景下,憑藉著「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決心,面對各樣難題。他在彰化縣埤頭鄉創立了藝龍種苗場,將專業百香果嫁接苗的一級種苗延伸,加工成二級百香果果醬、果凍,進而再將場域打造為1~100歲的食農教育基地,帶領更多人透過手作DIY認識在地特色水果──百香果。
一心為了種出阿嬤愛吃的百香果
很難想像,如今廣闊無邊、有著水簾與捲揚式遮陰的溫室,總面積1.6甲占地,還有溫度、濕度自動化控制和智慧型給水、給肥設施的百香果種苗場,最初的起點,竟是從傳統的三合院開始。
當年,張義鑫因為家境不好,國中畢業就得貼補家用,於是選擇就讀夜間部,並在鄉下以相對有更好報酬的務農為職,幫助家裡的生活開銷。還記得每到艷陽高照時分,他們的工作就會暫時告歇。這時,長輩老農們總會在田間閒聊、分享近況家常,許多資訊也都在這個時候匯聚、交流。
有一回,務農的長輩給了義鑫兩棵百香果實生苗,他想起阿嬤最愛吃的水果就是百香果,於是興高采烈地帶回家中,種植於三合院中。沒想到,百香果實生苗產出的果實不僅品質差、產量少,長出的幾顆果實自然落果後,都被鄰居孩子採去吃,反而讓中風坐輪椅的阿嬤一顆都沒吃到,讓他感到相當惋惜。為了這事,十多歲的他開始思考,如何在這小小的空間中,種出讓大家都能吃到的美果。
開始自製溫室 展示實生苗與嫁接苗的差異
碰巧,義鑫遇上了隔壁鄰田的農夫在嫁接金桔果樹,引發了他的好奇。前往了解後,他發現嫁接苗不但品質穩定、產量高,而且抗病力又更強,這讓他想到:如果將嫁接苗用於百香果上,不知可不可行?
就這樣,他啟動了實驗的精神,每日利用農務接近正午的休息時間空檔,開始研究種苗嫁接。起初,夏日的西北雨和熱烈的日照,毫不留情地向他襲來,將穴盤中的種苗都燒傷、灼傷了。不過,這也成了他興起了做溫室的契機。
沒有資本的他,來到了資源回收廠,花1,500元買了伸縮車庫,拉出八坪空間,再加上1,000元的塑膠薄膜,完成了最初版。但是,如此簡易的溫室,在夏日時的溫度有時會高達40、50度,這樣的溫室只有遮風、擋雨的功能,完全無法育苗。
對此,他想到廁所常見的排風扇設計,以及阿嬤總會在冷氣房中放一杯水保濕的智慧。於是,加裝了排風扇、放置大臉盆水,測試種植育苗後,發現成功率從原有的2成提高到7成。同時,他也開始將育苗成功的百香果嫁接苗,分送給大家,獲得不少好評回饋。當購買嫁接苗的需求不斷登門找上他後,義鑫打造第二間溫室,辭職全心往創業這條路邁進。
從賣種苗到體驗經濟、食農校育 串聯地方文化做旅遊
近年來,國內旅遊浪潮興起,義鑫也開放藝龍種苗場域,帶領一般民眾DIY百香果嫁接苗,並透過導覽解說、親手種植,進一步讓大家認識百香果的成長樣貌。此外,他也與鄰近鄉鎮,如田尾、北斗、溪州的青農結合,串聯起國產花卉、在地小吃、平地森林景觀等地方特色,發展一日遊,邀更多人入鄉認識臺灣農業。
從傳統農業到服務體驗經濟的六級化產業,義鑫不但翻轉了舊時代對務農的刻板印象、更深入跨域連結地方資源,發展體驗服務、旅行。同時,他從零開始打拼、白手起家的故事,更是再再激勵所有創業之人。
照片來源:藝龍種苗 張義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