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耕結合無人機打造農業新契機—黃柏勳
▲黃柏勳感謝那些曾經酸過他的農民,沒有被酸,不會激勵他快速成長!
83年次現年28歲的黃柏勳雖為農家第三代,但對農業多是辛苦,沒有多餘的憧憬與期待,在學期間選讀汽修科,畢業後從事汽車零件行業,直至103年21歲時受父親影響,決定返鄉加入農業代耕行列。
比一般青農幸運的是黃柏勳自阿公年代,家裡自有耕種面積約2甲多,另有4~5甲的代耕基礎。而父親原本是從事蔬果買賣的中盤商,自有蔬果攤店面也到各鄉鎮田區收購作物,後因蔬果市場利潤越來越低便收起盤商生意,回家承接阿公的田,並添購大型農機設備,拓展耕種面積奠定代耕事業基礎,現在培養黃柏勳、黃鼎喆兄弟三人共同經營管理,以服務在地農民及活化農地的初心,只要老農有代耕需求,不管土地是否方正好種植,都樂於協助代耕管理,就這樣一塊塊把嘉義市文化路至民雄一帶的農田拼湊起來,已累積承租約50公頃及代耕約70公頃共達120公頃的產銷履歷水稻。
「感謝那些曾經酸過我的農民,沒有被酸,不會激勵我快速成長!」回想起21歲剛跟父親學習農機代耕,不會開農機具插秧的黃柏勳反被農民酸言酸語嘲笑。從不知道如何照顧水稻,經過父親指導及請益資深老農的種植經驗,邊問邊學、做筆記搭配實作,把一年兩季的水稻從翻土、插秧、追肥、噴藥至收成的時程用農民曆記錄下來。為讓稻種多變化避免連作障礙,還學習不同稻種的特性及管理方式的差異,隨時以經驗判斷調整種植管理技術。過程中也曾經嘗試種植馬鈴薯,可惜其田間管理作業與水稻產期重疊,考量經驗與人手不足難以兩者兼顧,便回歸專種水稻,一切都是從做中學、學中修正,無限循環換取經驗值的過程。
這些年務農的酸甜苦辣黃柏勳點滴在心中,慶幸自己很年輕就遇到各種田間管理的難題,從數十公頃至百餘公頃的田間管理也越做越有系統。現在黃柏勳不僅腦中有一套大面積水稻分區管理作業流程可以侃侃而談各環節的注意事項,他也省思務農人口嚴重老化,農田噴藥、施肥都倚賴人力,長遠考量科技在進步,也要跟得上時代的腳步。自106年購入無人機噴藥設備,由弟弟黃鼎喆負責研究學習並考取無人機飛航駕照,鑽研藥劑的選擇與調配、飛行操作及施肥、噴藥的技術,以期讓水稻管理更加節省人力資源、精準使用,避免藥劑浪費及藥傷,同時提高吸收度提升稻作品質,為農村人口老化的問題提前備戰。
這些年在父親的帶領與支持下黃柏勳、黃鼎喆兄弟倆齊心協力以代耕為基礎,積極推展無人機噴藥為輔開創農業新契機,提供農民更完善的水稻種植配套服務,未來除了持續擴大種植面積外,面對極端氣候等不可控的種植風險,看天吃飯的農民勢必朝向大規模管理設施的規劃發展與合作邁進。黃柏勳總在農業問題中不斷思索各種機會與答案,是農業生存環境所養成的態度與責任感,代表著年輕一代農民的成長與成就,也成為嘉義市農會四健會辦理認識代耕機具及無人機噴藥重要的農業推廣教育示範點,培育下一代新的農業知識與技術,把科技農業的種子悄悄種在孩童的心中,期待未來有天種子們可以回到農田成長茁壯,成為農業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