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于昇的小農小事 平凡農人的平常農事
▲藍于昇以「小農小事」品牌出發,積極與不同的生產者或加工業者串聯、合作。
點開粉絲專頁「小農小事」,上頭寫著「平凡農人的平常農事」,上頭滿是第一手的田間訊息、最新鮮的農產上架通知、小農的日常甘苦談…。這裡是花蓮農友藍于昇串連其他農人及消費者的小農社群,也是他分享自家友善栽培稻米、小麥、大豆、玉米、地瓜等作物的夢想天地。
藍于昇來自桃園中壢,曾是設計業領域工作者,「因為比較不喜歡當上班族,所以,30歲那年給自己一個機會,看能不能轉職。」他回憶,當時對農業復興浪潮正起步,也瀏覽過網路上甚多對於臺灣農業的討論,加上有機會參與微型社會企業型態的「大王菜舖子」所開設的農法學堂課程,因此一腳踏入農業,最終更決定留在花蓮投入有機農作──而這個從農決定一路走來也已經八年。
初始,他們從單純的稻作開始摸索,後來逐漸和在地農友聯手,擴展至大豆、玉米、花生等雜糧作物。現在,藍于昇的農場裡越來越多故事。「在花蓮種大豆,幾乎是從零開始,都沒有相關設備。」他進一步提及,他們只好「自己搞一套設備」,從剛開始的人工播種到現在的自動化小農機,農友依照自己的需求改造機器,讓雜糧栽作更省工、增加投入意願。而穩定生產後,他又開始思索加工品出路,如黑豆茶包、黑豆保久豆漿等產品,希望讓較難推銷、售出的生大豆可以換上新面貌,也能更貼切地回應消費者的需求。
而這也呼應他的精神「農業沒有絕對的答案,要自己嘗試。」他經常在網路搜尋資料、加入相關臉書社團、詢問前輩,或到改良場實地詢問──但無論如何,都要適應當地現況調整。
回顧一路走來,藍于昇直言,最有成就感的就是自己仍在產業裡生存,「當初滿跳tone的選擇,很多人都很訝異,但我現在還留在農業、也還沒放棄!」且對他而言,最好玩的事情不只是農業,而是在這裡認識一群朋友,一樣都是「島內的花蓮新移民」,彼此一起合作、生活,為在地農業和小農創造不同想像。
同時,他也認為,務農的時間、做的事情比較自由,「很多人都覺得年輕人務農是件了不起的事情,好像把要拋棄什麼才來務農,但我自己的想法就是──農業就是很平常的事情,就像我們說的:『平常農人的平常農事』。」他笑說,農業早變成生活中的一部分,全然融入;未來,他希望和這群在地農友繼續同行、甚至組織化,「等到達一定規模,不一定全部的人都投入生產,可以分工合作,更有效率。」讓這片夢土再拓寬,也為消費者的餐桌端上更多美好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