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國產羊高貴不貴優勢 豐園牧場友善耕作牧草並研發羊肉鍋
▲青農黃建迪與努比亞羊
每年立冬過後,臺灣人的團聚時光總少不了羊肉爐、麻油雞、薑母鴨等圍爐作伴。本土國產羊的肉質有彈性、帶皮又有Q勁,再加上新鮮、有良好的冷鏈保存,無需重調味就能享受鮮甜的肉質。一直以來,國產羊肉都是懂吃的老饕首選。
國產羊品牌——豐園羊牧場,在青農黃建迪的努力下,一改普遍民眾對畜牧業飼養的刻板印象,以自家友善耕種的有機牧草餵食羊隻,同時搭配國立大學教授針對場內羊隻品種調配適合的補充飼料,做到連羊糞都是通過檢驗的有機肥料。建迪嚴選體脂肪比例率低、肉質佳的努比亞羊為主要品種飼養,在場內自然配種,從羊媽媽母體就開始重視其身體健康,場內的羊寶寶也都活潑、親人。近年,黃建迪更開始發展食農教育體驗,讓更多人有機會近距離認識臺灣羊。
畜牧業的十八般武藝 自己研發設計羊舍
走入彰化縣田尾鄉的豐園牧場,上百隻羊紛紛探出頭來,用好奇的眼神擠到離走道的最近位置,看看來者是誰。努比亞羊的耳朵很大、低垂至下巴,還有英挺的鷹勾鼻也是牠們的標準特徵,毛色從白到棕色都有,溫馴而親人。
飼養區採高床飼養設計,藉此將糞便、尿液乾濕分離,並用網狀捲軸收集乾羊糞。同時,場內還設計有坡度,方便排泄液體洗淨。屋頂裝置循環風扇、升降帆布,使得場內的環境通風而不悶熱。牧場裡沒有刺鼻的臭氣,只有羊兒們淘氣、四處張望的水汪汪大眼。
黃建迪的父親本身是北斗人,原先經營的鐵工廠倒閉後,轉做釣蝦場十年,當在思考轉型時,父親就已在釣蝦場旁養雞、養羊。因有開鐵工廠的經驗,轉型後,飼養肉羊的羊舍均由父親與建迪一手設計,依照他們的飼養、餵食、工作動線等需求來裝置機械、規劃水電。也因住家就在羊舍旁,他們對於環境的整潔、維護的便利性,更是相當用心。
正因羊舍環境被父子倆打理地舒適,2023年,當彰化青農在推廣食農教育時,豐園羊牧場很快地被邀請入列。喜歡動物的學生、旅人們,可以在牧場中近距離餵食羊寶寶,再與周邊田尾的花卉與百香果等推廣場域結合,使得南彰化的農畜產業旅遊體驗更加豐富而多樣。
國產羊的珍稀 對新品羊肉鍋的堅持
牧場內飼養的努比亞羊,約在成羊65公斤左右就會上市,而當羊隻進入青春期前、體重約30公斤左右時,飼養場主人就會替他們閹割,讓羊騷味降到最低。
相比之下,進口羊肉多半為淘汰的老綿羊,其有些未閹割完全,又容易有羊毛沾黏,不但羊騷味重、肉質硬,還會將羊皮除去。國產羊的肉質鮮美、適合川燙,再加上少騷味的特性,使得牠們的市場價格一直是進口羊肉的2~3倍,屬於珍稀肉品。
為了讓更多人在家也能享用羊肉鍋,建迪花了一年多時間研發出羊肉鍋料理包,以天然蔬果做湯底,藉此襯托國產羊肉質鮮美的特性。他主張不添加化學加工調味料,選擇以沒有重口味、無負擔的清燉湯底來呈現,消費者只要加熱烹調就能快速享用。
此外,他每年也嘗試推出不同湯頭,有清燉、大骨熬黑蒜等變化湯底,帶給大家不同的味蕾饗宴。2023年,建迪也針對想調補身體的消費者做出藥膳版,讓高貴不貴的國產羊肉有機會被更多人認識,也讓健康羊隻為客人身體帶來好的滋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