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部輔導青年參加國際社會創業家培訓競賽 期許國際賽再發光
▲(附圖)_勞動部輔導青年參加國際社會創業家培訓競賽宣傳圖卡
勞動部鼓勵青年將技能延伸應用於社會創新以解決社會問題,並促進提升其就創業競爭力,輔導青年參加2025國際社會創業家培訓競賽,評選出12組新創團隊,其中2團隊已入圍初賽前30名,期許他們能繼續創佳績。
國際社會創業家培訓競賽(BeChangeMaker, BCM) 是國際技能組織(WorldSkills International, WSI)舉辦的國際競賽活動,主要目的在於激發青年將技能延伸應用於社會創新,培訓其解決社會問題的創新能力,並依據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設計解決方案,臺灣曾於2021年與2022年各榮獲第二名的佳績。今年BCM競賽競爭激烈,計有117個國家超過1,100隊報名,最終將選出前5名。
為輔導青年參加2025BCM競賽,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自113年12月起辦理一系列輔導,並模擬國際比賽全程採線上辦理,最終經評選出12隊新創潛力團隊。國際技能組織於6月12日公布入圍初賽30組團隊,勞動力發展署輔導的「空中儲水」與「藻到塭豐」2個團隊入圍,有機會再創佳績。
「空中儲水」由兩位熱愛旅行的臺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學生組成,他們結合環境議題,利用自然水循環原理,有效收集大氣中的水分,為全球日益嚴峻的水資源危機提供具希望的解方。「藻到塭豐」則是來自屏東縣佳冬鄉塭豐社區與漁業青年共同組成的5人團隊,他們看見南臺灣大規模海水魚塭養殖的潛力,發想出「海葡萄與魚塭共養」模式,根據臺灣海水漁業養殖的成熟度,有相當的潛力可以做為海藻類培育的基地,利用設計方便的箱網養殖以及馴化的藻苗,提供漁民便利的附加收入來源。團隊表示抱持著學習的態度參加,在勞動力發展署輔導過程中,由原本的概念發想透過與輔導老師的討論與回饋,吸取如何在短時間清楚傳達產品的經驗。這場競賽,對參加團隊而言,不只是比賽,更是一段成長和蛻變的旅程。
勞動力發展署表示,獲選新創潛力的12組團隊,每隊將發給5萬元獎勵金,「空中儲水」與「藻到塭豐」2團隊入圍初賽加發5萬元獎勵金;如他們能晉級決賽,全球前3名團隊除了獲得國際技能組織提供的2,000歐元創業支持獎金,勞動力發展署也會再發給第1名12萬元、第2名9萬元、第3名6萬元,透過獎勵挹注資源期許他們能持續努力精進,在國際賽再創佳績。相關資訊請見勞動力發展署社會經濟入口網(網址:https://se.wda.gov.tw/Activity/Article/Details/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