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該離職嗎?6個評估要領協助你釐清職涯方向

好想離職怎麼辦!?其實網路上有蠻多人分享提離職的方法,但比較少人分享提離職前應該要思考的事情。大家不要低估換一個工作對你的職涯的影響唷!這篇文章會解析造成你想離職的六個常見因素,並協助你思考一下是否應該離職。

常見因素一:薪資待遇有待優化

最常見的因素就是覺得目前的薪資不夠好。首先你可以問自己三個問題 :
每年的加薪幅度是否超過3%?
目前業界平均加薪幅度約落在3%,如果你在乎薪資成長,現職公司又長期加薪低於3%,甚至沒加薪的話,那你可以考慮選擇往符合甚至高於業界加薪幅度的公司長期發展。
你的工作職能是賺錢的單位嗎?
如果你是業務相關的工作,提升業績帶來的業績獎金通常比加薪來的快,你的注意力應該放在業績獎金制度。若現職公司的獎金制度是合理的,那你要思考的是:你要如何在這樣子的制度之下為自己帶來更多的業績以換取更多的薪資。如果沒有加薪、也沒有明確或合理的獎金制度,那就可以考慮尋求新的發展機會。
你的薪資待遇是否符合市場行情?
最簡單的測試方式就是:去面試看看吧!如果你面試之後成功獲得比現在更高的待遇(轉職到同領域平均成長10–15%),那你可以考慮是否要離職接受新挑戰。如果你面試了一圈發現其實現在的薪資待遇還不錯的話,那也能幫助你沉住氣,在現職繼續好好發展。

常見因素二:公司不賺錢

首先你要先思考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公司不賺錢
‧公司個案:公司經營走向不對或管理層問題 → 如果你的能力或工作範疇無法影響公司經營策略的話,可以考慮尋求新的發展機會。
‧產業整體的狀況:假如你要待的產業已經是夕陽產業 → 那你要思考的不只是離職,而是要不要離開現在的產業。
‧大環境影響:例如金融海嘯或是大規模傳染疾病的影響 → 建議找到下一份工作再離職(除非你的經濟狀況允許你一年以上不工作)

常見因素三:沒升遷機會

可以從下面兩點觀察:是否有明確的升遷制度?觀察部門內這兩年有沒有人被升遷?
‧沒制度、沒人被升遷:可考慮離職。
‧沒制度、有人升遷/有制度、沒人升遷:需要碰運氣,可再觀察是否有橫向發展的機會。
‧有制度、有人升遷:通常只要你維持不錯的表現,機會終究會輪到你!

常見因素四:工作沒有挑戰

你這份工作做多久了呢?如果你工作了三年,你是一年經驗重複三年還是扎實的三年經驗呢?
‧一年經驗重複N年:表示你已經停止成長了,可以思考離職 。
‧扎實的N年經驗:表示其實你的工作內容還是有挑戰的,不過你可能想追求更廣的工作範疇或是更高的舞台,那你應該先思考上一個問題 → 有沒有升遷或橫向發展的機會。

常見因素五:工作跟想像中不一樣

先思考你最注重的是什麼?如果你喜歡開放的公司文化,或是你喜歡快速的工作步調,但實際上相反的話,你的確可以考慮不要久待。

然而,這樣的離職原因在人資眼裡其實有點扣分,因為這代表你在加入前可能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或沒有做好足夠的準備。所以建議你在下一次面試的時候多蒐集資訊,多打聽,以避免重蹈覆轍。

常見因素六:和主管同事不融洽

若是惡意刁難或主管要你處理違反公司規則的任務時,可以考慮其他職涯選擇。
若是單純有不同想法不同價值觀的話,不應該考慮離職。 因為你到任何公司都可能遇到類似的狀況,你該思考的是:在這樣的狀況下是否仍能和不同想法的人和平共事,並把握機會訓練自己察言觀色、團隊合作、甚至是向上管理的能力。

以上六個常見的離職因素,除了公司的狀況好壞之外,都是你可以主動去改善的!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去找你現在的主管聊聊吧!主管要摸透每個員工的心聲其實是很難的,與其讓主管猜,不如自己主動向主管說出內心的想法。

你的職涯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你必須要主動積極的去爭取!如果去找主管討論職涯發展,但是溝通無效的話也沒有關係,至少你在離職之前已經盡最大努力去想辦法改善了。

一般從想離職到實際行動之前,大多準備三個月到半年的時間,鼓勵大家分析一下想離職的原因,對此嘗試做一些改變,觀察改變的效果。
並且,在這個反思的過程中,也會幫助思考你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也能降低到下一個公司發生一樣離職原因的機率。
除了用以上的種種問題去自我思考、做自我反省之外,你也可以去找比較有經驗的前輩,或者是專業的職涯顧問,幫你做客觀的分析。


本文為JANICE的職感日記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 延伸閱讀
0603維護公告(另開視窗)
20250614-高分署實體就博會(另開視窗)
2025Q1-BANNER-活動開跑(另開視窗)
僱用安定措施(另開視窗)
投資青年方案2.0(另開視窗)
45+就業資源網(另開視窗)
2023初次尋職青年穩定就業計畫(另開視窗)
國人海外就業資源中心網站超連結(另開視窗)
職涯線上諮詢(另開視窗)

海上電子圍籬劃設海洋保護區挽救漁業資源枯竭臺灣四面環海,過往海洋資源豐沛、產值極高,然根據研究我國北部沿近海域,魚種已經減少75%,過去10年,臺灣近海沿岸水產,漁獲量下23%,如何同時在經濟發展下兼顧永續海洋是基隆市政府的一大挑戰,有鑒於此,「望海巷潮境海灣資源保育區」於105年正式設立,就保育區內禁止船舶越界採捕,然而其海上界線以及船舶之移動特性,船隻航行違規事件仍時有所聞,且海上邊界不易標示亦難以識別,僅透過陸地上的人員巡護,致使實際執法判別常有爭議,巡護效果有限。基隆市政府、國立海科館,欲尋求以科技來解決所面臨的難題,故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協助其透過「場域實證‧共創解題」提出需求,並成功媒合京呇科技有限公司,建置電子圍籬加上影像辨識系統之方式,以協助執法單位輔助執法之有效性與準確性。然而,保育區周圍架設攝影機、該區電力有限、通訊、網路,甚至該地氣候不佳等因素,導致實證階段困難重重。為期六個月的合作期間,透過協調、驗證,將不利的環境一一克服,成功架設出適合執法者之電子圍籬系統,藉由紅外線拉出保育區範圍,並且透過PTZ攝影機輔以人工智慧和追焦之方式,大大改善環境落差造成的判斷不準確性,合作至今持續協助基隆海洋保育,保護珍貴海洋資源及維護海洋觀光品質,實現里海永續之目標。資料來源:新創採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