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個讓實習生能夠收穫更多機會的好心態

大學時期,擔任實習生是體驗職場最快速的機會,能夠進到一間公司實際參與業務的執行,跟著正職員工們學習、累積實戰經驗和人脈。

在能力和經驗都不及正式員工的這個階段,往往會有不適應、自我懷疑、焦慮等狀況出現,這是人人進入職場過程中必經的路。
本篇由Yourator提供給你8個生存技巧,讓你在職場上更能掌握調整自己情緒狀態的心法!

1.運用「提問」進入狀況
剛進職場時,很容易因為跟大家不熟悉,也擔心自己如果問一些「蠢問題」,會導致工作表現被質疑等問題發生。不過實際上,剛進到一個全新的產業、環境時,會有不知道的事情是很正常的,尤其做為一個新鮮人,很多東西還不清楚或不熟悉,都是相當正常,也是早被主管、前輩們預期的事情,所以當遇到問題時說不知道是沒有關係的。

而且如果你不懂裝懂,帶你的人可能就會預設你都理解業務狀況,這在後續如果專案出錯,反而是為當初帶你的人帶來困擾;從另外一面來看,你也是白白浪費了一次可以好好學習的機會,等到被認定都懂的時候,再問的機會成本就高出許多了,所以隨時提醒自己:「需要發問的時候,就勇敢提問吧!」


2.善用網路,讓自己先做好準備

要怎麼善用網路?
你要先做好準備,想好你要問什麼問題。如果你什麼資料都沒有先調查過就直接發問,不僅讓人覺得你不夠積極認真,從某方面來說,這也等同於把「解決」這個問題本身的責任全部丟給別人,對方會願意回答你的可能性就會大幅下降。

那如何確保你有準備好?這時候可以確定兩件事情:
1.你的問題不是查詢Google就可以找到、解決的。
2.你提出的疑慮沒有被整理在公司提供的資源中。

通常資深的前輩,只要一聽你的問題就知道你有沒有先做過調查了,剛出社會犯個一、兩次還可以被接受,但如果時常這樣做,你的職場運可能就不會太順利了。


3.提出自己的想法

接續上一點,想要表現出你的主動跟積極的話,可以在提問的時候提出你的想法跟觀點,例如說:
「想請問這份資料在這裡的意思是XXXX嗎?」
「我對於這個段落不是很清楚,它這裡想要表達的是XXXX嗎?」

藉此方法不僅可以展現你的積極度邏輯外,也能更快的去確認、疊加自己的想法,有沒有符合目前公司的執行方向。


4.主動詢問不同業務,爭取機會

當你發現目前手頭上的事忙完了,可以先跟負責帶你的人主動詢問有沒有其他可協助的部分,或是你有觀察到部分你熟悉的業務,不妨也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做詢問:
「我有接觸過平面設計的業務,目前手上分派的事情也都已經做完,能不能也協助這塊的業務呢?」

讓自己主動去爭取機會,藉由參與更多的業務,展現自己不同面向的能力,你就能幫自己創造價值,之後就有機會參與到更有影響力的專案當中。


5.留意他人的工作模式,藉此自我優化

認真工作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太認真,埋頭苦幹這件事也可能讓你錯失很多資源跟機會。讓自己偶爾抽離工作內容,喘口氣、深呼吸一下,再回到工作中也能更專注。

因此,不妨偶爾留意一下其他人的做事方式,以及其他人是如何溝通、表達,你就有機會從中更快的抓到適應公司、工作的方法,好的方法也能直接借鑒參考,優化自己的工作流程,成為你未來工作上的利器。


6.與同事們友好互動

這裡不是要你刻意的去討好,但也不用將同事們的好意拒於門外。一來有熟識的關係可以讓你工作時更放鬆,也能在認識、聊天的過程詢問對工作有幫助的資訊,就有機會在過程中少走很多錯路,因此不妨明天約隔壁同事一起去吃個午餐,或是偶爾帶些小點心跟大家分享吧~


7.避免再度犯錯

犯錯本來就是每個人必經的歷程,尤其是還在實習生的階段,試錯的成本相對低很多。在擔心的時候可以提醒自己是已經通過面試,被公司認可的人員,所以多給自己一些信心與勇氣去做嘗試,犯錯的部分,就多花時間去盤點,避免之後再犯,也從過程中學習,讓自己在未來可以做得更好。


8.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實習或是新入職的初期,很可能會因為焦慮、為了想快速熟悉工作內容而讓自己埋頭苦幹,下班繼續花時間去補足很多跟公司業務相關的內容,但工作是條任重而道遠的長路,累的時候就讓自己好好休息,充完電後才會更有力氣面對工作上的挑戰。

雜事也有很多細節可以顧好
實際上對於主管跟資深同事們來說,他們並不會預期實習生能多快幫上什麼大忙,所以只要「不會帶給他們麻煩」,在初期就是很大的幫助。因此,不需要太焦急於現在做很多雜事,或是擔心自己的表現不夠好,先專注把手上的事情都做好,並在團隊中有了基礎的貢獻和信任後,自然就會有參與更多項目的機會。

即便是雜事,也還是有很多眉角可思考,有很多細節可以顧好。

如果真的遇到很多雜事,也不妨去想想看,你有沒有辦法把這件雜事做得更好,從中做出更多的價值,例如:
.將原本耗時的資料紀錄改成自動化紀錄
.主動協助做會議記錄及重點整理

環境不會限制你,只有你會限制你自己。因此讓自己有成長思維,想辦法將手上的事情做出差異化,去主動找出解法,這樣你就有機會展現出不同的價值,也就有機會被分派到更重要的任務。



本文為Yourator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 延伸閱讀
0122網站更新維修公告(另開視窗)
大客車駕駛聯合招募活動(另開視窗)
僱用安定措施(另開視窗)
投資青年方案2.0(另開視窗)
45+就業資源網(另開視窗)
2023初次尋職青年穩定就業計畫(另開視窗)
國人海外就業資源中心網站超連結(另開視窗)
職涯線上諮詢(另開視窗)
「沃克雜誌」第3期分享8篇壯世代職場故事。(另開視窗)

亞勁車電成立於2018年12月,開創EV Service全新商業模式,他們具備豐富的電動車維運經驗,並在臺灣建立第一間「電動車維保數據中心」與「即時救援車隊」,來提供電動車用戶多元維修保養管道。現今,亞勁車電的技術能量與範疇,已擴及自駕、電動車之代工與維保等多元服務,同時也是服務國內自駕車、特種、大型電動車輛專業的維運團隊。亞勁車電深知維保是各車廠除生產體系外必備之條件,但電動車的關鍵三電系統,與傳統引擎車輛完全不同,既有維保體系之人力、設備與經驗知識,以及技術觀念上的成見與落差,導致原有引擎車之維保體系不易直接轉移進行電動車保養,尤其針對電機、電控與電池等三電之診斷與維修,是目前電動車產業最大痛點與缺口。為促進完善的電動車輛維保生態,他們期許與客戶業者合作共榮,將亞勁車電的技術服務數位化與共享化,透過建立完整車輛維保履歷,從臺灣建立扎實維保通路為基礎,攜手與車廠、電動車用戶及政府建立一種穩定合作的夥伴關係,共同佈建全球化售服網為目標。發展全球化EV Service亞勁車電為解決電動車市場成長過程中,維保服務能量無法快速伴隨成長的問題,他們已取得眾多電動車廠、關鍵零組件商維保合作與授權,首創提出「EV Service共享平臺」,是一種「一站式」的電動車維保服務媒合服務架構,涵蓋電動車輛所需之「維修」、「保養」、「拖吊運輸」、「正確媒合服務需求」等多元資訊。亞勁車電的核心技術發展,專注於電動車維修保養流程,進行技術剖析,分解易於維修人員能快速遵循實施指定之各步驟,減少維修電動車時,因操作不當而使電池、車輛起火毀損等風險,並讓作業過程有效被記錄來形成履歷化,同時將維保技術資訊整合於車聯網,使資訊於雲端化,實現資訊即時供給技師及需求者,解決電動車維保當下所需之正確方法。他們所提供之服務創新性與獨特性,在於亞勁車電提供同等車廠級別之專業維保服務能量,但不隸屬特定車廠之固定編制,為提供諸多客戶便利性與多元完善服務及維保通路據點,培育最專業精實技術團隊、提供兼顧高品質同時最佳成本效益之方案。讓電動車的每一哩路,都能確保安全並維持最佳的能源效率在全球推動各種淨零排放碳中和的綠色經濟政策下,亞勁車電致力推昇完善的車輛生態鏈,讓「EV Service 平臺」共享於各大既有維修通路中,幫助傳統維保廠轉型升級,促進資源共享,人才共用,多元便利的維保管道,形成完善的綠能產業鏈,讓電動車更扎實地踩著每一哩綠色道路,與您齊力齊心守護地球。資料來源:新創事業獎、亞勁車電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圖說:亞勁車電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