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立職場優勢,學會如何問個好問題

在每一次的選擇面前,我們都希望自己是最後贏家。

諸如選擇科系、選擇另一半、選擇工作、選擇住所、選擇投資標的,不惜做足功課、準備充分或是設想最壞打算,我們慣性的為自己留下後路,深怕一次跌跤就再也翻不了身,我想會有這樣自然的下意識反應,是因為一直以來的家庭觀念與教育方式,才讓自己顯得保守而不輕易躁進,換句話說其實是不夠自信而畫地自限。
實際上,與其坐以待斃,有很多情況當自己採取化被動為主動的態度時,就可能有所改變,例如主動提出一個好問題,能夠有機會從中獲得前所未有的啟發。

在《好問題建立好關係》一書中,分享自己很喜歡的一句話:
好問題是協助我們看見周遭真相的工具,而非只見到不真實的幻影。

面對未知的道路,你有勇氣繼續往前走嗎?然而,你又為此準備了多少?

職場,這個佔了我們一天時間將近三分之二的場域,裡頭聚集了從剛踏出校園的社會新鮮人,以及歷練多年的職場老手,同時在職場染缸一起攪和,菜鳥的招式有多少,老鳥只需過招幾個回合,就能輕易摸清底細。
本篇想談的是,不管你現正處在職場何種階段,如何透過「提出好問題」在社畜圈子裡更上層樓,接下來你將會收穫:

1. 培養健康的提問心態
2. 如何讓別人願意幫助你?
3. 自問自答的收穫

〔一〕健康的提問心態
我們不再提問「為什麼」的原因,包含:
❶怕看起來很笨❷自以為已經懂了❸即使知道為什麼那又如何

在工作中你一定遇過天兵同事,或許你剛好就是那個天兵?
貌似認真,對於主管或前輩交辦的事都自認盡心盡力,埋首苦幹地沒有絲毫怠惰,直到最後的成果交付日,才驚覺發現自己所做的,竟然都不是主管要的,真心換絕情的悲情戲碼一次次上演。

懂得問問題才有辦法解決問題!

首先,透過3點重建心態
1. 放下自尊,修補易碎的玻璃心
2. 以大局為重,坦承弱勢不逞強
3. 虛心請教,奮力學習

獨自埋首苦幹,並不會讓你更快找到答案。

〔二〕如何讓別人願意幫助你?
人類是互惠的動物,而「利他」是最高端的「利己」方式,共創一個「我好,你也好」的環境,除了關係維持之外,回歸到提問者本身應具備的基本能力,清楚表述,以及在適當的時機找到正確的人。

• 關係互惠
學會做人是讓你更好做事的方式,平時就要累積與工作夥伴或跨部門的關係,增加彼此互動和連結,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是互相麻煩出來的,例如:順路跑腿或幫忙訂個下午茶。
• 清楚自己的目標
動機→行為→目標
能夠清楚敘述想要做的事,以及為什想要完成?
知道自己現階段遇到的問題是什麼?知道自己想要完成什麼?

如果不知所云,人家想伸手也不知該從何幫你。
• 找到對的人
找到一個合適的專家能夠協助你完成任務,別隨意請鬼拿藥單!

蘋果創辦人賈柏斯說:大部分的人不願意請求幫助,很多時候這就是成功與失敗的差距,必須行動且必須願意被拒絕。

我們不願意主動提問大多是「面子問題」,怕被拒絕、怕別人覺得自己很笨,但其實只要跨過心理的坎,鼓起「接受被拒絕」的勇氣,你可以在職場中收穫更多。

每一支旗幟都代表著你征服世界的位置

〔三〕自問自答的收穫
隨著工作年資累積經驗值,你一定做過不少蠢事或是看過同事碰到釘子、踩到雷,若是事情過了就算了,你損失的是一個學習的機會,下次自己遇到還是無法獨自面對。

設法從某次經驗或某次行動中學習自我反省與持續學習,是成為一個正向工作者必備的心態。

「每天給自己一些時間,問問自己從今天的工作中,吸收到什麼?學習了什麼?」
例如:向長官報告時,必須事先消化資訊,簡短精要以數據化陳述,而不是用幾十張投影片,你可能不知道還是有些可愛同事會抱著一大堆未消化資料進到主管辦公室。

在敲門前,先思考你想跟主管說什麼?

最後和讀者共勉,如同《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書中提到:「別只會抱怨懷才不遇,愛惜自己才華的人應該珍惜所有的發揮空間,所有的學習機會,就算單調重複的工作,也能學到終身受用的技能。」

職場沒有標準答案,別因為你的職位而停止尋找答案,放下面子,請求幫助,從問問題開始。

祝福正在閱讀文章的你,能夠為自己創造強健的職場優勢!

本文為茶布斯閱世界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

  • 延伸閱讀
投資青年方案2.0(另開視窗)
2023疫後改善缺工擴大就業方案(另開視窗)
2023初次尋職青年穩定就業計畫(另開視窗)
專案就業獎勵(另開視窗)
專案缺工職業訓練試辦計畫(另開視窗)
國人海外就業資源中心網站超連結(另開視窗)
職務再設計工作好助力(另開視窗)
2023僱用安定措施(另開視窗)
職涯線上諮詢(另開視窗)

空汙已是全世界共同的危機,許多民眾的應對之策是買一台空氣清淨機回家,以為就能從此清淨空氣。對此,多年來致力於空氣專業的曾婷婷搖頭說:「大多數空氣清淨機只能針對PM2.5等懸浮微粒,但空氣中的有害物質還有甲醛、黴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細菌、臭氧等汙染,必須針對每個空間的汙染源來對症下藥,才能真正清淨空氣。」罹癌重生,想做讓自己鼓掌的事生在大稻埕的曾婷婷回憶,「兒時的家,是深長的老屋,沒有窗戶、滿屋子霉味,從出生開始我就天天打噴嚏。」不良空氣曾是切身之痛,因此畢業於日本橫濱國立大學化工系的她,30歲返臺進入太子建設,就引進並銷售日本防黴抗菌藥劑。然而,從事以男性為主的建築業這麼多年,曾婷婷發現就算她已坐到總經理的位置,還是會被質疑專業:「哎呀,她是女人,她不是學建築的,她不懂啦!」因此,曾婷婷在46歲那年,報考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精進建築專業知識。畢業後,曾婷婷準備繼續在建築業大展身手之際,卻意外被檢查出得到甲狀腺癌,而且已經擴散到淋巴。那一年,曾婷婷在臺大病房裡跨年, 她語帶幽默回想:「死神可能因為跨年太熱鬧, 把我留了下來,當時我告訴自己,如果還有10 年,我應該做些可以為自己鼓掌的事。」曾婷婷想到,過去工作為了檢測空氣中的甲醛、黴菌、二氧化碳等,曾婷婷進口許多專業儀器,但每半年都需要寄回日本校正,往往一修就是半年。她心想:「是否有專業好用的平價產品,讓家家都能有這樣的設備,輕鬆偵測並改善空氣品質呢?」這個想法讓她有了創業的念頭,想開發一般人也消費得起的家用空汙檢測商品。於是痊癒後,曾婷婷以關注多年的空氣品質議題入手,在54歲這一年創立欣寶智慧環境公司,開發出第一代「GiA環境潔淨智控系統」,可以透過儀器24小時監測空氣中的有害因子,並透過專業診斷,提供最佳的改善方式。跨域研發環境潔淨智控系統「有了GiA,就像請了專業的空氣診斷師在家。」曾婷婷表示,這是一個全新的跨界合作模式,需要整合各領域的專業人才,包括軟體、硬體、韌體設計、氣體偵測、專業施工、室內設計與建築背景,還需要AI與物聯網的專業,才能達成偵測、診斷、改善與維護四大功能。「第一年很辛苦,沒有人懂我在做什麼,以為我在賣機器。」事實上,欣寶提供的是空氣檢測與改善的服務。幸好,在產業深耕20年,讓曾婷婷擁有廣大人脈,包含前臺中都發局長何肇喜建築師、北科大建築系邵文政副教授、成大建築系江哲銘教授等建築專家,都成為她的第一批客戶。之後欣寶就靠著口碑慢慢站穩腳步,「真的很感謝許多貴人相助,包括昔日的老東家太子建設支持,還有當時在太子建設聘請的藝人代言人王宇婕與蕭瑤母女,則成為我的創業股東。」創業第二年,曾婷婷將目標客群轉向設計師、建築師與建商,透過前期合作,可以替新成屋打造好空氣環境,避免蓋出「病態建築」。然而,過去舊大樓建築普遍採用全熱交換機,它可使室內外空氣產生對流,避免密閉性的室內空氣品質不佳,而很多人的觀念是,只要有全熱交換機就可以維持好空氣,造成推廣公司產品的困難。曾婷婷說,事實上,單純的全熱交換機只能做到冷熱空氣的交換,無法真正清淨空氣,更遑論排除室內各種化學性及生物性的汙染。為了突破這個迷思,曾婷婷加入臺灣病態建築診斷協會,替建築「把脈」,比方說住戶原以為空氣品質不佳是因為PM2.5太高,經過專業儀器監測後,才發現原來是TVOC(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和濕度太高,需要增加換氣率與除濕率,客戶就可以憑此「健診報告」來改善空汙問題。曾婷婷也從2019年起擔任臺灣病態建築診斷協會副理事長。把市場做大,從臺灣走向國際曾婷婷也和不同業界夥伴合作,將市場一起做大,像是欣寶曾與Acer合作「濁水溪改善計畫」,已架設完成並驗收22所小學、230 間教室的空氣改善,在每間教室裝設新研發的「新風換氣系統」, 當室內的二氧化碳濃度過高,就會自動開啟系統, 引進過濾後的清新空氣,減少小學生感冒、腸病毒感染、學習力下降等問題。「我打造一個生態體(Ecosystem),就像電影復仇者聯盟一樣將各路英雄集結在一起,每個人都是主角,卻也必須團隊合作。」對於同樣想創業的女性朋友,曾婷婷說:「不用害怕性別差異,也不必擔心年齡太大。」要多多運用女性的直覺及歲月帶來的歷練,把痛點轉化成優勢,並且積極爭取政府對新創公司的相關補助,像是桃園市政府的新創貸款協助、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科技補助計畫案、中小及新創企業署的推動中小企業跨域創新生態系發展計畫, 她同時也參加了第8屆的女性創業菁英賽。曾婷婷說: 「就像插上翅膀又增添輪子,讓我可以把夢想做得更大。」下一步就要將經營目標放眼東北亞地區,把這套系統帶向國際,終極目標就是要讓全世界的人都能「呼吸健康,健康呼吸」。資料來源: 女性創業飛雁計畫(https://woman.sysme.org.tw/Project/Visitor/Project_Detail.aspx?ProjectItemId=218)欣寶智慧創辦人曾婷婷:讓空氣專家住進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