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彰投分署「職務再設計」 讓聽損者「聽見」職場新希望

2022-05-16

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去年參與推動勞動部「單側聽損者職務再設計試辦計畫」,獲得好評迴響,今年4月勞動部將「單側聽損者」正式納入「推動職務再設計服務計畫」的服務對象,對於許多因聽力困擾但排徊在服務資源邊緣的單側聽損者可說是一項福音,尤其近來因防疫常需配戴口罩,造成他們辨識口語更加困難,職務再設計可協助單側聽損者建構更友善職場,提昇職場安全及溝通效率,重拾工作希望及信心,歡迎有需要的民眾多加運用。

中彰投分署林淑媛分署長表示,「單側聽損者」中彰投轄區申請案多為後天疾病或意外造成單側聽力損傷,引起聽不清楚交談內容或答非所問,甚至無法辨識週遭設備異常等聲響,增加職場風險,也造成自信心低落、工作成果落差,甚至影響升遷機會。經過一線服務同仁的反映,勞動力發展署於去年結合五分署嘗試推動「單側聽損者職務再設計試辦計畫」,成效良好,在今年正式將「單側聽損者」納入「職務再設計」服務範圍,讓單側聽損者也得以使用「職務再設計」服務,凡是劣耳聽力閾值在四十分貝以上,且與優耳聽力閾值相差二十五分貝以上,未持有身心障礙證明的在職勞工,經指定醫療院開立診斷書即可提出申請。

於農會工作的晴雯(化名),負責門市收銀及理貨等工作,因單側聽力狀況不佳,常因聽不清楚顧客說得話,偶有誤解產生,她提出「職務再設計」服務申請時,正值去年疫情嚴峻的6月,中彰投分署專業團隊啟動視訊評估及最少接觸的職場訪視,除了部份補助助聽器,幫助她聽清楚週遭聲音,再善用藍芽遠端麥克風,讓她聽得到較遠處客人說話,讓晴雯重新聽見工作環境中的重要聲音訊息,並可即時回應別人的詢問,讓她工作上更有效率及自信。

有關「職務再設計」服務計畫相關資訊請上臺灣就業通網站或撥打中彰投區職務再設計諮詢服務專線047-229767。

  • 延伸閱讀
2023疫後改善缺工擴大就業方案
投資青年方案2.0
海外求職安全
退休人才查詢專區
求職歷程開箱趣
職涯線上諮詢
勞動部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衝擊之對策措施
111年青年就業獎勵計畫
111年青年尋職津貼計畫
安穩僱用
安心即時上工計畫
創業圓夢

大家都聽過「新創加速器」,其目的在於協助新創團隊,獲得所需資源、學習專業知識、熟稔產業市場,使其快速穩健地成長,進入良好循環的商業模式。那麼,你有聽過「創作者加速器」嗎?在 KOL 當道、意見領袖出頭的時代,專屬於「個人」的影響力,勢必會隨著時間累積,變得越來越多元。跨界 Cross Over (以下簡稱為跨界),正是在這樣的理念中誕生,站在輔導的角度,讓參與者發表個人觀點,加速達到知識變現的期望。以讀書會為起點,開啟創作者加速器培訓計畫「跨界Cross Over」創辦人花芸曦 Karen,為資深媒體人出身,曾任職於三立新聞網、TVBS、世紀奧美公關,對媒體生態瞭若指掌,相關資源串接也具有極高的敏銳度。由於熱愛文字工作,在職期間有不少接案機會,進而衍生演講、出書、開設線上課程等契機,個人心法日漸累積下,經營粉絲專頁分享個人經驗。為了提升粉絲凝聚力,Karen 於 2019 年開始舉辦跨界讀書會,幾場辦下來迴響甚高,也鎖定了一群有目標、想成長的鐵粉,便在 2020 年啟動會員訂閱制。近兩年來,Karen 深感創作者個人影響力無窮,決定將跨界「品牌化」,便於2022 年提出「創作者加速器」的培訓計畫。平台循環分潤制,以互惠方式讓知識流通Karen 說明,跨界創作者可依照用戶需求,分為不同的會員方案,從基本的知識學習、社群活動參與,再到內容產製,漸進式展開各階段服務機制。使用者可依照個人需求,選擇要成為觀看獨家內容的讀者,或是發表獨到見解的創作者,且每月都可以自由更換方案,並支付訂閱費用。「跨界不只是培育創作者,也提供一個友好平台給讀者。」Karen 強調,加入「跨界創作者方案」後,即可擁有撰寫文章及導師群協助批改的權利,並自行選擇要以公開或上鎖的方式呈現,若為上鎖型文章,可根據每月平台產出數量的比例分配,獲得全平台循環分潤,也就是創作越多、獲得的分潤就越多,不僅讀者能看到深度的好文,對創作者而言更是傳遞影響力的好機會。搭上創作飛輪,提升創作的曝光機會知識輸入、知識輸出和社群連結,是跨界的三大核心,藉由三者交互連動,使創作者能感受到快速的進步。除此之外,跨界也提供媒體露出合作的機會,細分為有聲知識、專欄作家兩種型態。Karen 解釋,有聲知識指的是 Podcaster 培育計畫,由跨界投資錄音室,讓創作者可到專業的空間錄製個人節目、而專欄作家則是藉由跨界導師群批改創造者文章後,將其曝光於三立新聞網、TVBS 新聞網等主流媒體,讓好知識得以被更多人看見。在2022年,跨界正式進駐位於仁愛路的新創基地,Karen 深感獲得此地資源豐富,不管是活動場地的提供、業師群的輔導,或者基地專員耐心地協助各項疑難雜症,都讓她覺得對於新創團隊而言,基地正是一個非常溫暖的培養皿。專訪尾聲,Karen 分享創業後的心境轉折,現階段固然辛苦、充滿挑戰,但能以本身專業加以延伸,創造更大價值,並幫助不同創作者開創人生的舞台,對她來說,正是一件充滿意義且非做不可的事。「跨界 Cross Over」創辦人花芸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