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製作吸睛履歷!

職場競爭激烈,履歷是敲開面試的第一磚,如何在短時間內吸引人資的目光,讓自己在數千封履歷中脫穎而出,成為每位求職者必修的功課。
如何製作吸睛履歷

當今職場競爭激烈,履歷是求職過程中的第一道關卡。根據多數企業人資的說法,一份履歷平均僅有6秒鐘的閱讀時間能決定去留。因此,如何在短時間內吸引人資的目光,讓自己在數千封履歷中脫穎而出,成為每位求職者必修的功課。

一、使用簡潔有層次的排版:建議採用清楚的標題分區,如「個人簡介」、「工作經歷」、「專業技能」、「學歷背景」、「作品集連結」等,讓人資能迅速找到重點。
• 字體與顏色:保持專業感為首要原則。建議打安全牌,以黑色或深灰色字體搭配白底,標題可略為加粗或設定不同字體大小來凸顯層次感。
• 避免過度美編:過多圖示、插畫或創意排版,會形成閱讀時的障礙,尤其是經由履歷系統(ATS)過濾時易出錯,簡潔專業比花俏更有效。
建議使用工具:市面上的各個履歷工具,都提供簡約又吸睛的履歷佈景主題。

二、內容撰寫:精簡敘述、聚焦成果
履歷不是自傳,其目的在於說服人資你就是那個能為企業創造價值的人。因此,內容需具體清楚、有邏輯且具成果導向。
• 以成果為導向撰寫經歷:例如不要寫「負責行銷活動」,應改為「規劃並執行年度線上行銷活動,提升網站流量70%、帶動銷售成長30%」。
• 使用STAR原則(情境、任務、行動、結果):可以幫助你更具邏輯性地展現專業能力。
• 聚焦在與職缺相關的經驗:針對每個應徵職位調整履歷內容,將與該職位相關的經歷、專案、技能置於最前。
錯誤示範:「參與專案並進行報告彙整」——此類敘述模糊不清,無法讓人資了解你的價值,須具體陳述數字成果。

三、個人特色:標準格式中展現亮點
於履歷中展現個人特色,不代表要寫太多的主觀描述,而是透過具體的表現與風格,讓人資看過後就留下深刻印象。
• 開頭的個人簡介可簡短敘述你的背景核心能力與職涯目標。例如:「具3年 B2B業務經驗,擅長資料分析與提案,熱衷於以客戶需求為導向打造解決方案。」
• 善用標籤與關鍵字:如「專案管理」、「SQL」、「跨部門溝通」、「KPI達成率95%」等,這些都是現代企業關鍵詞,也能增加ATS• • 加入連結與QR Code:提供個人網站、作品集、社群頁面等,方便人資深入了解你的專業與風格。

四、資料佐證:說服人資最有力的武器
現今企業重視「可量化的績效」,如果你能透過資料說明自己的貢獻,就更容易讓人資認可你的能力。
• 用數字說話:例如「客戶滿意度提升40%」、「社群追蹤數成長6倍」、「開發流程縮短40%」,這些數字不只具說服力,也顯示你有績效導向思維。
• 資料要比較,才有說服力:若能加上「相較去年」、「優於同業平均」、「達到團隊最高」等比對,更能凸顯成果的價值。
小提醒:資料必須真實、可查證,不可誇大或虛構,否則反而影響誠信與信任感。

五、打造個人品牌:在眾多相似性高的履歷中,想脫穎而出,就要展現與眾不同的風格,且要具有專業性,讓人資能一眼就看到突出的個人品牌。

打造一份吸睛履歷的5大關鍵:
簡潔排版:一頁為佳,標題明確、資訊分類清楚。
成果導向:具體說明你做了什麼、帶來什麼價值。
關鍵字改善:針對職缺調整履歷內容與詞彙。
資料佐證:用量化績效提升說服力。
個人品牌:展現你與眾不同的專業風格與目標。
最後要切記,履歷每隔一段時間就必須更新,每一次求職都是對自己的一次重新整理,透過一份吸睛又誠懇的履歷,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找到理想的工作。


本文為Career就業情報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 延伸閱讀
0924維護公告(另開視窗)
2025Q2線上就博會求才廠商招募(另開視窗)
支援青年就業計畫(另開視窗)
僱用安定措施(另開視窗)
投資青年方案2.0(另開視窗)
45+就業資源網(另開視窗)
國人海外就業資源中心網站超連結(另開視窗)
職涯線上諮詢(另開視窗)

2018年,汪秋蓉董事長投入長照2.0,連結居家醫療與長照服務,與相同理念的夥伴共同創立了台灣居護股份有限公司,為臺灣「鄰里照顧」開創出一個新的起點。台灣居護將醫事專業及生活支援整合入居家式長照服務,以個案自立生活為目標,串聯個案親友、社區、長照專業與醫療資源等內容,打造15分鐘車程範圍內的服務團隊,透過洋蔥式層層包裹支持,讓照顧者與被照顧者都能安心;另透過團隊自治與資訊平臺串整,使照顧有效率且輕鬆。並且,也持續與新北市政府合作,從需求端出發,於2020年共同推動「失智症防治照護」,更在2021年執行「微光守護專案」,設置虛擬病房遠距照護平臺,透過區域聯防,確保疫情期間個案與家屬的身心健康服務不中斷。從社會企業到ESG,台灣居護特別透過老廢舊宅新生的方式,結合在地藝術、植物與資源,打造綠色據點,除了配合生態與綠色議題,帶領長輩進行認知;更與在地特色產業整合,促進資源整合與產業共生。在榮獲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第十一屆女性創業菁英獎」優勝後,透過飛雁計畫連結飛雁女創網絡與菁英姐妹合作共創商機,並媒合平面與線上媒體進行專題錄製。資料來源: 女性飛雁創業計畫、臺灣居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