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淨零碳排趨勢下水泥產業發展情形

2025-03-06

水泥作為現代人類生活的重要建材,在一般住宅、公共基礎設施與國防等領域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水泥業生產過程需約1,450度高溫長時間燃燒,能源密集消耗與石灰石原料燃燒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排放,約占全球溫室氣體總排放量8%。作為碳排放主要貢獻者之一,水泥產業之減碳行動對實現國家淨零目標至關重要,產業必須積極尋求有效的減碳解決方案。

我國仍使用水泥旋窯生產水泥者共5家公司,近5年平均產量約1,100萬噸,以滿足國內建設需求為主。2022年台灣水泥及其製品業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為9.97百萬噸CO2e,主要來自於製程排放與燃料排放。水泥主要原料石灰石在煅燒過程中碳酸鈣成分會分解產生CO2,約占水泥總排放量約54.9%。此外,因地理因素限制,水泥廠多位於東部,並無天然氣管線,故目前多數水泥廠仍以煤炭作為主要燃料,燃料碳排約占水泥總排放量約35.7%(圖1)。

水泥及其製品業溫室氣體排放情形

 圖1:水泥及其製品業溫室氣體排放情形
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署(2024)、環境部(2024)


一、低碳轉型推動策略與成效
透過政府引導企業綠色轉型與產業合作下,我國水泥業正推動多項低碳轉型策略,國內水泥公會及水泥業者參考全球水泥與混凝土協會(Global Cement and Concrete Association, GCCA)與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淨零排放目標,規劃我國水泥業減碳路徑(圖2),其減碳策略主要分為製程改善、能源轉換、循環經濟、碳捕捉、封存與再利用技術(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 CCUS)等四面向,說明如下:

水泥業減碳路徑

圖2:水泥業減碳路徑
資料來源:經濟部產業發展署(2023)

(一)製程改善
透過設備汰換、製程設計改善,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並導入AI智能系統設定減碳目標與追蹤減碳進度,使原料及燃料的進料與溫度控管最佳化,進而減少燃料消耗。

(二)能源轉換
提高產業再生能源使用及投資,如太陽能光電與風電,並規劃導入智慧電網與儲能系統,進一步擴大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

(三)循環經濟
1.替代原料及燃料:水泥業透過將廢棄物及工業副產品資源化、無害化再利用,如使用燃煤電廠產出的飛灰、煉鋼廠的還原碴等作為替代原料,以及具有熱值之廢木屑、漿紙污泥、固體再生燃料(Solid recovered fuel, SRF)等作為替代燃料,近五年平均處理約200萬公噸/年廢棄物,以達到循環經濟與降低碳足跡之目的。

2.低碳水泥:有鑑於水泥溫室氣體排放來源主要來自熟料燒製過程,占水泥總碳排90~95%,為降低熟料占比以減少水泥產品碳含量,近年來推廣低熟料配比水泥,尤其以卜特蘭石灰石水泥(Portland Limestone Cement)為主,相較普通卜特蘭水泥(Ordinary Portland Cement)可減少約10%碳足跡。政府亦於2024年透過調整低碳水泥貨物稅,來促進低碳水泥的供給與需求,預期未來此類產品的市場需求將逐年上升。

(四)碳捕捉、封存與再利用技術CCUS
水泥業者運用製程特性,積極研發碳捕捉及封存技術與再碳化技術。例如臺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與德國thyssenkrupp Polysius合作,共同開發純氧燃燒製程技術(oxyfuel),預計可年捕獲10萬噸CO2,並於2026年完工。


二、低碳政策推動
政府帶領企業共同實現國家淨零排放目標,2022年經濟部與全國工業總會合作推動成立「產業碳中和聯盟」,號召產業公會及會員廠商加入,透過大型企業帶領中小企業的方式,促進減碳經驗的學習與分享。

經濟部積極引導產業邁向減碳,包括提供企業諮詢、訪視與診斷,盤點碳排放熱點,以及減碳方案規劃及技術輔導服務,由產業內具影響力之大廠協助中小廠技術轉型。針對減碳標竿企業,提供資金補助、融資優惠及信用保證,以支持其技術轉型和創新減碳技術的研發。

為激勵企業達成減碳目標,自2025年起,我國將針對前一年度碳排放量2.5萬噸CO2以上之企業徵收碳費,並對符合減量指定目標且提出自主減量計畫之企業,可適用優惠費率;此外,產業創新條例修法也將企業在淨零排放之投資,納入營利事業所得稅額抵減範疇。期望透過碳費施行與減稅等方式,提供企業實質減碳誘因與資源。


三、結語
在全球淨零排放趨勢的驅動下,我國陸續公布國家2050淨零排放路徑、策略與關鍵戰略之行動計劃,並將淨零排放目標入法,導入碳費機制,奠定法制基礎,展現與國際共同邁向淨零的決心。

透過政策推動與產業合作,水泥業已展開多元減碳策略,包括製程改善、能源轉換、循環經濟及碳捕捉技術等,旨在有效減少碳排放並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政府協助企業綠色轉型協助及推動碳費機制,將激勵企業積極採取減碳措施,攜手實現2050淨零排放的願景,並促進整體產業轉型與升級。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的挑戰,只有持續創新與合作,才能夠讓我國水泥業在未來競爭中保持優勢。 

  • 延伸閱讀
0521維護公告(另開視窗)
20250517北分署實體就博會(另開視窗)
2025Q1線上就博會求才廠商招募(另開視窗)
僱用安定措施(另開視窗)
投資青年方案2.0(另開視窗)
45+就業資源網(另開視窗)
2023初次尋職青年穩定就業計畫(另開視窗)
國人海外就業資源中心網站超連結(另開視窗)
職涯線上諮詢(另開視窗)
勞工求職面試流程調查(另開視窗)

摯陞數位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9年,主要服務航運業者,致力於SMART SHIP之推動,開發SRP(Ship Resource Platform)戰情室,透過軟硬體的整合,並結合最新的AI運算和學習、電腦視覺、邊緣人工智慧和工業物聯網技術整合船端與岸端之資料,具備全方位解決方案。摯陞科技執行長陳聖文說:「我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為什麼會選擇從事船舶這種專業度及門檻較高的產業?』我們公司位於高雄,主要從事資訊開發相關產業。因此,我們希望能夠將我們的專業知識與在地特色結合,而高雄港曾經是風光於國際且曾經餵養許多家庭經濟的產業,是高雄最具代表性的特色之一。在我們進一步了解船舶產業之後發現,在這個領域中,科技產業的介入和協助相對較少。因此,我們決定結合自己的IT專業知識,與當地的船舶和港口產業相結合,進行跨領域整合,深入開發智慧船舶領域。」智慧船舶是項浩大工程,除統合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衛星通訊等創新科技與軟硬體外,更需深度了解航運業的工作項目與需求。摯陞透過對航運產業的深耕投入,發展出SRP(Ship Resource Planning Platform)船舶資源管理系統,提供船舶管理、船隊整合、船員資訊建檔管理等專業服務,為船端與岸端資訊之最佳整合平台。透過船岸端通訊整合,有效率的管理船舶,將船員的各項資訊整合在系統平台上,並且透過船員配帶載具,讓船岸兩端的人員都能隨時掌握船員在船艙內的動向。摯陞科技不只解決全船與離港後的穩定通訊網路問題,更善用大數據的資料,投入異質資料整合技術,完成智慧化決策管理系統,使船隊得以迅速回報公司,讓管理階層能夠與船舶現場迅速溝通、決策,真正「運籌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本著創客精神,「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一直是摯陞科技的挑戰與目標。既然已經清楚看到智慧船舶帶給船舶航運的預期效益,就一定會堅持付諸行動。新興數位科技正實現著一切想像與可能,數位轉型已成為各行各業重要的發展趨勢,海運及其關聯產業亦逐步朝向智慧化轉型,身為科技海洋的領航員–摯陞科技早已針對世界趨勢,積極協助航運商投入智慧船舶的發展,推動數位化改造,在新的大航海時代,提前佈局,領先全球!。資料來源:擎陞數位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