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向的人適合什麼工作?比起職位,找到對的職場角色更重要!

面對人多時會感到不自在、不擅於表達,不知道如何把自己的話講出來,又或是在工作中會激起一種想幫助人的心情,但有時又會覺得人好煩。你也有以上相同的煩惱嗎?
過去在一對一諮詢和優勢探索工作坊中,我們注意到許多性格偏內向的學員,會有以上的困擾。也常常會困惑:「我是該找與人有關的工作?還是不找與人有關的工作才適合我呢?」
事實上,比起直接篩選職位、工作內容,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利用內向特質,結合工作能力,找到對的職場角色。


為什麼個性內向在工作上容易不快樂?

在現今的職場環境中,我們常認為,外向活潑的人比內向者更受歡迎。內向的人,因常被貼上不擅長互動與社交的標籤,面臨不少困惑與挑戰。那主要又是什麼原因,讓他們感到不快樂呢?歸納出三點原因,如下:
社會框架:如上所述,社會框架對外向的人都比較友善,因為他們很容易侃侃而談,展現自己,顯得吃香;反之,內向者較不擅長表達自我,尤其在人多場合下會感到不自在。
害怕發言:內向的人容易感受到他人的情緒,在被他人情緒影響時,他們會容易選擇顧全大局,不把自己的話說出來,久而久之,便引發出「自己的聲音都不會被聽見」的失落感。
不擅拒絕:最常出現的感受是「他都麻煩我了,我應該要幫忙他吧。」在尚未考量手邊工作量時,常先擔心,若是拒絕同事會發生什麼事,把關係搞砸怎麼辦等情緒感受問題,而讓自己的工作量負荷不了。


內向者傾向的工作

考慮社會框架對外向性格有較多偏好,內向者常會擔心自己的社交互動能力,將影響到人際關係以及工作表現,質疑自我工作能力的同時,在選擇工作上,會更加謹慎或是自我限制。這樣的思維,導致不少內向者在職業選擇上感到受限。
舉例說明,內向者通常具備安靜、沉思和專注力強的特質,因而他們經常思考,如何利用自己的優勢,在職場上發揮價值。
像是善於觀察和分析的特質,讓他們覺得自己適合研究員或工程師的工作;專注度高且細心的特質,較適合會計師、採購等需要高度專注力的職務;又或是天性敏感細膩的他們,會選擇偏創作類型的職業,如作家、影片剪輯、設計師等,藉以發揮洞察人心的天賦價值。


內向者的自我優勢可以選擇的工作?

內向者依循自我特質,選擇職業方向的出發點很好,但建議其實不用過於僵化,將自己陷入固有的框架中。因為每一種工作、職能,實際做的工作內容都不一樣,與其限制自己只能做什麼工作,更重要的是,學會將自己的優勢,融入各種職場環境中,放大價值。
因此,對於內向的人要找工作而言,關鍵不在於選擇「適合內向者」的工作。舉例,像是大家普遍認為,做業務的人,需要推銷能力,性格要夠外向,客源或業績才能不斷,但其實很多TOP sales 卻都是內向者,有職涯教練分享,其成功原因是「他們善於分析觀察,對人有細膩的感受,能更深入的了解對方需求,提供對方想要的服務或產品。」


了解自我特質,找到對的職場角色

同上述,內外向性格只是一種天賦與特質,並非判斷工作選擇的標準。建議內向者,可以多加利用本身的優勢,將特質與工作能力結合,找到對的職場角色,發揮自我獨特價值。
那職場角色是什麼意思呢?通則來說,職場角色是一種可以幫助個人在工作中找到定位,發揮所長,讓工作可以更順利進行的角色。
舉例來說,雖然都是做行銷,但可能比較內向的人,擅長資料分析或蒐集使用者洞察,而在前期的策略佈局時,能有更好的提案企劃。在寫文案時,不一定要熱情活潑,才能激發idea,反而可藉由心思敏感細膩的特質,寫出洞察人心的廣告文案,吸引消費者。


給害怕溝通的內向者建議

對內向者來說,若仍不太希望與人接觸,當然可以選擇像工程師、資料分析師的工作,因為這只是一種職業選擇而已。但是所有好的工作,不論內向、外向者都建議需要有好的溝通能力,這也是面試官相當重視的軟實力之一。
當內向者對於不知怎麼跨出第一步,表達自我聲音有困難,或面試容易感到緊張的人,可嘗試以下三個步驟,練習表達出自己想說的話。
想清楚要講什麼:你可以先把要說的話,擬成一份草稿,清楚知道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並可先設想對方想問的問題,準備幾個內容或方向做討論。
相信自己的發言:這是你深思熟慮所想出來的話,所以要對自己很有信心。相信自己是做了萬全準備,設想過多種情境後,用心寫出的一份內容,這樣發言時就會更有自信!
邏輯性的陳述:有條理地組織出內容,譬如嘗試列點鋪陳,將每個論點都說得清晰、具體且不含糊,讓對方知道你在說的過程中,都與上一句話有關聯,明白每個部分想表達的意思,更有言之有理的感覺。


結語:不要因為內向者標籤,限制了對工作的選擇

內外向性格,只是一種天生設定的參考,不用因為這項標籤,限制了對工作的選擇。你當然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只是了解自我特質,找到對的職場角色,是內向者在職場上取得成功的關鍵。
若是想進一步透過與人們的相處,獲得更多學習機會的話,可以試著在說話前,以逐字稿的方式做準備,幫助降低對外在評論的擔憂。鼓勵大家,按著自己的步調,多多練習,你將會越來越安心,也會感謝那勇敢踏出的自己!


本文為BetweenGos 職涯平台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 延伸閱讀
大客車駕駛聯合招募活動(另開視窗)
僱用安定措施(另開視窗)
投資青年方案2.0(另開視窗)
45+就業資源網(另開視窗)
2023初次尋職青年穩定就業計畫(另開視窗)
國人海外就業資源中心網站超連結(另開視窗)
職涯線上諮詢(另開視窗)
「沃克雜誌」第3期分享8篇壯世代職場故事。(另開視窗)

亞勁車電成立於2018年12月,開創EV Service全新商業模式,他們具備豐富的電動車維運經驗,並在臺灣建立第一間「電動車維保數據中心」與「即時救援車隊」,來提供電動車用戶多元維修保養管道。現今,亞勁車電的技術能量與範疇,已擴及自駕、電動車之代工與維保等多元服務,同時也是服務國內自駕車、特種、大型電動車輛專業的維運團隊。亞勁車電深知維保是各車廠除生產體系外必備之條件,但電動車的關鍵三電系統,與傳統引擎車輛完全不同,既有維保體系之人力、設備與經驗知識,以及技術觀念上的成見與落差,導致原有引擎車之維保體系不易直接轉移進行電動車保養,尤其針對電機、電控與電池等三電之診斷與維修,是目前電動車產業最大痛點與缺口。為促進完善的電動車輛維保生態,他們期許與客戶業者合作共榮,將亞勁車電的技術服務數位化與共享化,透過建立完整車輛維保履歷,從臺灣建立扎實維保通路為基礎,攜手與車廠、電動車用戶及政府建立一種穩定合作的夥伴關係,共同佈建全球化售服網為目標。發展全球化EV Service亞勁車電為解決電動車市場成長過程中,維保服務能量無法快速伴隨成長的問題,他們已取得眾多電動車廠、關鍵零組件商維保合作與授權,首創提出「EV Service共享平臺」,是一種「一站式」的電動車維保服務媒合服務架構,涵蓋電動車輛所需之「維修」、「保養」、「拖吊運輸」、「正確媒合服務需求」等多元資訊。亞勁車電的核心技術發展,專注於電動車維修保養流程,進行技術剖析,分解易於維修人員能快速遵循實施指定之各步驟,減少維修電動車時,因操作不當而使電池、車輛起火毀損等風險,並讓作業過程有效被記錄來形成履歷化,同時將維保技術資訊整合於車聯網,使資訊於雲端化,實現資訊即時供給技師及需求者,解決電動車維保當下所需之正確方法。他們所提供之服務創新性與獨特性,在於亞勁車電提供同等車廠級別之專業維保服務能量,但不隸屬特定車廠之固定編制,為提供諸多客戶便利性與多元完善服務及維保通路據點,培育最專業精實技術團隊、提供兼顧高品質同時最佳成本效益之方案。讓電動車的每一哩路,都能確保安全並維持最佳的能源效率在全球推動各種淨零排放碳中和的綠色經濟政策下,亞勁車電致力推昇完善的車輛生態鏈,讓「EV Service 平臺」共享於各大既有維修通路中,幫助傳統維保廠轉型升級,促進資源共享,人才共用,多元便利的維保管道,形成完善的綠能產業鏈,讓電動車更扎實地踩著每一哩綠色道路,與您齊力齊心守護地球。資料來源:新創事業獎、亞勁車電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圖說:亞勁車電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