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往經驗賣相差?輕鬆化解疑難雜症,寫出亮眼履歷!

人生難免起起伏伏,經歷又豈是一帆風順。完美的學經歷,當然容易寫出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履歷。但如果經歷上有一些不如意的小插曲,該怎麼在履歷上描述呢?
有時候工作空窗期長了點,也不是你的錯,但要怎麼潤飾,對方才會買單?時間過短的工作經驗要寫出來嗎?如何判斷經驗是加分還是扣分項目?
回答大家常碰到的寫履歷疑難,一次解決你的心中疑惑。


【常見疑難類型一:時間】
時間一直以來都是篩選履歷的評估重點,為何時間如此重要呢?
一般而言,任職時間長短可以拿來判斷人才的穩定性、某個職位或相關技能的熟稔程度,越長代表越熟悉該職務的內容或相關技能,越短代表對於該職務的內容可能還沒有很上手,就離開此職務了。因此,過短的經歷或許不會被承認。

問題一:
距離前一份工作到現在求職,已經超過一年了,該怎麼爭取面談機會?

其實第一關履歷篩選,第一件事情就會先判斷人才是否在職?
如果非在職,就會看前一份工作距離現在隔了多長時間,1個月、3個月、半年還是超過1年。通常超過半年空窗的求職者,容易會被認為求職是否不夠積極,或是有其他狀況導致企業不願意錄用。如果你是屬於有明確理由的,如出國打工度假、進修自己想要的專長、照顧家中長輩、在家帶小孩等,我的建議是避免留白,把自己待業的原因交代清楚。因為,留白會給看的人很多的想像空間(而且大部分是不好的),不如簡單扼要地寫出來,讓對方放心。

做法:
如果你是因為出國打工旅遊或是進修,建議直接在履歷上呈現。倒敘格式的履歷可以列在工作經驗的最前面,也可清楚表示做了什麼事情,但畢竟不是正式工作經驗,切記不要過多著墨。另外,如果你是因為個人家庭因素或健康因素,花了比較長的時間待業,可以在求職信或稱自薦信(Cover Letter)的內文提一下,因為這跟技能與知識成長較無關聯,同樣不需花太多篇幅,特意說明的目的是消除疑慮,並不是行銷自己。

問題二:
過短的工作經驗是否要呈現在履歷表,如何呈現?

這是現在很常見的問題,一來是因為現在的企業型態有所改變,越來越多小型新創公司,一群工作者聚集在一起打造新產品或服務,不過並不是每一個新創公司都能夠持續成長,有可能某個階段商業模式尚未成形,金主沒有繼續投資,就解散了。
二來是人才偏好轉變,過去再不喜歡的工作都會強忍個半年再離開,但現在情況不一樣了,更多人認為碰到不合適/不喜歡的工作應該盡快離開,避免投入更多的時間成本,浪費自己的青春。

那這是否需要在履歷上留下紀錄呢?建議各位用時間長短來做個區分。

‧ 超過一年:一定要寫,除非有不寫的理由,因為如果跳過此經歷沒寫,太長的空窗期,反而啟人疑竇。
‧ 半年以下:不須寫出來,除非有寫出來的理由,半年以下的工作經驗通常是不會被認可的,因為待的不夠久,寫出來後也容易被當成穩定性不高,反而是履歷上的扣分項目。
‧ 半年以上未滿一年:是否寫出來,取決於此份經歷跟目前求職目標的相關性,相關性越高,就越有寫出來的必要性,因為它也有機會經由進一步的說明成為加分項目。


【常見疑難類型二:求職相關性】
談履歷撰寫,相關性是不可不談的重點。你所具備的學經歷、技能、知識、證照等是否跟申請職位相關?如果找不到任何相關性,對方收到履歷只會一頭霧水,想說是不是丟錯地方了?相關性越高當然越容易被找去面談,因為越接近他們原本預期網羅的人才規格,反之,相關性越低,就越需要去說明並提供對方發出面談邀請的理由。

問題一:
非本科系畢業,但仍想從事自己有興趣的工作?

新鮮人剛踏入職場,但對於自己大學所學沒有興趣或想嘗試其他領域的工作,這時候該怎麼寫履歷呢?如果單純將自己過去的高中、大學學歷放在履歷當中,並沒有其他的備註說明,實在是會讓收到履歷的人滿頭問號。
舉個例子:一個企管系的畢業生,準備申請軟體工程師的工作,但履歷中只提到自己是國立大學企管系畢業,這遠遠不足以判斷此畢業生是否可以勝任此工作。碰到這種情況,我們要能提供足夠的資訊給對方,讓他知道我們具備此職位所需的相關能力與知識。

做法:
過往的學歷雖無直接相關性,但還是得列上。接下來,可以在學歷底下註記你所修過與申請職位相關的課程,目的是提高相關性,如:計算機概論、程式設計、資料結構等,成績不錯的話,別忘了填上成績,或是註記在學所參與到的相關專案以及其成效等。
接著要妥善運用履歷的空間去說明自己過往參加的技術社群活動、參與的比賽、考取的證照及求取職位所要求的能力。因為是「非本科系畢業」,需要比本科系畢業的人多花一些篇幅來描述自己為何適合這份工作,但請記住一定要提供量化的指標,如:名次、分數、百分比等,這樣更容易取得對方的認可。

而正因為是「非本科系畢業」,其實你也具備了本科系畢業生沒有的優勢,這些當然可以變成你的加分項目!企管系所磨練出來的表達能力,會不會讓你在與其他工程師合作當中,更快速地達到目標?企管系所養成的商業敏感度,會不會讓你在設計產品流程中提出一針見血的問題?這些都可以當作別人沒有,而你獨有的加分項目。

問題二:
跨領域轉職,如何用履歷增加面試的機會?

如果你是有工作經驗的人,想轉換跑道,容易嗎?說實話,其實不一定比新鮮人容易。因為新鮮人是一張白紙,他說他喜歡什麼工作或想嘗試什麼工作,那就是動機。而有經驗的人要轉換跑道,就不能只是喜歡或想嘗試而已,因為企業肯定會思考幾件事:「薪水、穩定性、可塑性」

1. 薪水:原本領域做了3-5年,相信多多少少有些累積了,加薪應該也有碰過幾次,如果要轉換跑道的話,企業能給的起薪跟你目前薪資有段落差,企業肯定會有疑問,這份薪資你能接受嗎?能夠撐多久?這個人說他非常有興趣,是真的嗎?
2. 穩定性:一般來說,對於新鮮人第一份工作的選擇,可以接受喜歡或想要嘗試看看的這些理由,但如果是已經工作3-5年的職場人士,還想用單純喜歡或嘗試看看來謀取另外一個完全不同領域的工作,說服力可能真的不夠。因為企業會認為你真的想清楚了嗎?對於這個領域到底了解了多少?會不會待沒多久又覺得其他領域更吸引人,然後就決定離開?
3. 可塑性:大家常說新鮮人就是一張白紙,可以完全吸收企業所提供的體制、文化、教育訓練等。而有經驗的工作者,會參考前一份工作經驗,來判斷或是思考該如何完成任務,有時候帶著過往的經驗前進會是加分,也有可能會是扣分。


寫履歷時,如何破除對於轉換跑道的成見呢?
要解除企業對於自己的穩定性跟可塑性的疑慮,重點會放在動機強化,有清楚、明確且有說服力的動機,對方就會放下疑慮。這時候你必須動之以情,說之以理。

▲ 動之以情–引發對方心裡的共鳴
如:其實一直以來對於此領域都懷抱著憧憬,憧憬的原因是_____,但可惜當時因為現實考量沒有踏入此產業。

▲ 說之以理–用邏輯說服對方
如:產業的蓬勃發展與機會讓你躍躍欲試,且你有多個角度分析這個產業的生態,知道自己在其中可扮演的角色,且產業所提供的客觀條件正是你願意花時間去等待與追求的。

履歷的終極目的是行銷自己,但如果是碰到以上疑難雜症的朋友就得先以消除對方的疑慮為主,然後再進一步的行銷自己。當對方不再有疑慮的時候,會增強他們想進一步了解你的動機,進而促成兩方的共識。



本文為擺渡人生學校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 延伸閱讀
2023疫後改善缺工擴大就業方案(另開視窗)
2024第二次問卷調查(另開視窗)
僱用安定措施(另開視窗)
投資青年方案2.0(另開視窗)
45+就業資源網(另開視窗)
2023初次尋職青年穩定就業計畫(另開視窗)
專案就業獎勵(另開視窗)
國人海外就業資源中心網站超連結(另開視窗)
職涯線上諮詢(另開視窗)
逆襲!華麗轉身,開啟女性再就業的全「薪」旅程(另開視窗)

將課堂還給學習者,啟動自主學習的引擎,玩轉學校在臺灣各地推廣「議題式遊戲」,以環境與社會議題作為遊戲模板,如海洋垃圾、性別平等、農地開發、國際難民等,設計情境點燃自主學習的熱情,在引導對話中啟發青少年的同理心,培養領導力,獲得貫穿一生的學習經驗。自2016年成立至今,已設計超過80款遊戲教案、舉辦超過兩百場教師研習,影響超過8000名教育工作者,提供多元教學選擇、豐富課室風景。資料來源:2023社創選品誌玩轉遊戲(習元國際教育)透過遊戲方式累積孩子關鍵素養能力,並認識各種社會議題。(圖片來源:2023社創選品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