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軌衛星新興應用發展與臺灣產業概況

2024-07-19

隨著低軌道衛星技術日益成熟、發展快速,其儼然已成為全球太空產業最具發展優勢項目之一;也因此各國爭相投入資源,同時也是臺灣亟欲切入之國際市場。
依據美國衛星產業協會(Satellite Industry Association, SIA)統計,2023年全球衛星市場已達到2,850億美元,其中地面設備仍是占比最高之產業項目,達到1,504億美元,占比為53%,其範疇包含消費者設備(如衛星電視終端)、導航設備、網路設備(如低軌衛星地面終端);其次為衛星應用,達到1,102億美元,占比為39%,包含消費、企業及遙測等領域;衛星製造則排名第三,達到172億美元,占比為6%,包含商用通訊、遙測等衛星製造;最後是發射產業,達到72億美元市場規模,占比為3%。
隨著低軌衛星新興業者逐步投入移動型衛星寬頻服務,預估車輛、飛機及船舶等載具,未來隨傳輸需求提升,將逐步由既有的窄頻系統轉向升級為衛星寬頻終端;而近期衛星直連應用議題崛起,手機直連衛星、衛星物聯網等窄頻應用,亦成為國際新興業者之發展標的。

低軌衛星營運商正積極布局車用、飛機、船舶寬頻應用
目前低軌衛星營運商已從原先陸上固定式寬頻應用,轉往布局車輛、飛機、船舶等寬頻應用發展,藉由應用樣態的擴大、用戶數的增加,提升其營收規模。例如Starlink拓展衛星應用至車機船等移動載具之衛星寬頻傳輸,其終端除已導入行駛車輛外,郵輪、航空業者也陸續採用其解決方案;另一家低軌衛星業者Eutelsat OneWeb,則透過與海事、航空通訊系統整合業者合作,預計2024年下半年可在台灣服務落地,屆時我們就可親身體驗相關的衛星商用服務。
為擴大服務滿足更多客戶的傳輸需求,目前低軌衛星營運商也展開與中/高軌衛星業者合作,利用各自優勢,提供廣覆蓋且高速的衛星寬頻服務;例如Starlink與中軌道衛星業者盧森堡SES合作,提供頂級郵輪海事寬頻服務,Eutelsat OneWeb亦與地球同步軌道業者Intelsat合作布局多軌道服務,優先聚焦飛機航空之寬頻市場。


圖:夏威夷航空將Starlink平板型天線安裝至A321neo商用客機 (資料來源:Paxex.Aero, 2024)

手機直連衛星功能前景可期,衛星業者紛紛投入布局

近期多家衛星營運商、電信業者紛紛與手機製造商、晶片設計業者合作,展示手機直連衛星應用,將創新概念轉化為商業模式,預期未來手機直連衛星可能將逐漸成為智慧手機之標準配備。如Starlink與美國電信業者T-mobile合作,採用既有4G LTE手機(無需更換或加裝任何配備)之模式,透過手機與Starlink的衛星直接連接,近期將提供雙向簡訊傳輸服務;Apple則是與低軌衛星商Globalstar合作,提供SOS緊急救援、雙向簡訊傳輸服務;而臺灣晶片設計大廠聯發科技,更是攜手衛星服務商Skylo,推出衛星直連應用晶片,該晶片可搭載於智慧型手機,提供雙向簡訊傳輸服務。Starlink、Globalstar、Skylo各自採取不同策略,布局手機直連衛星應用,市場也觀察,後續的商業、收費模式,將會是決定何種策略成功之重要關鍵。


圖:Apple預計於iOS 18推出之衛星雙向簡訊服務(圖片來源:Apple, 2024)

新興衛星業者藉由立方衛星切入衛星物聯網應用

除了手機衛星通訊應用外,衛星物聯網也受到全球矚目,衛星物聯網業者因公司規模不大,考量初期製造、營運成本,多採用立方衛星技術來建構其衛星星系,部分新興業者近年也開始整合LPWAN、3GPP IoT-NTN等物聯網通訊技術,進一步降低傳輸成本,以提供更具競爭力的衛星物聯網解決方案。如瑞士低軌衛星營運商Astrocast以3U立方衛星部署星系,並供應客戶專用物聯網之接收器,提供貨物追蹤、牲畜追蹤等應用;西班牙低軌衛星營運商Fossa Systems則以特規1/4*3*2U立方衛星部署星系,預計將衛星物聯網整合至既有的地面接收裝置,以提供運輸監控、電網監控等應用。而Astrocast、Fossa Systems採用不同模式來提供衛星物聯網應用,接收器價格、使用壽命,以及服務費率,將會是下游客戶選擇何種解決方案之重要考量。


圖:Fossa Systems三種不同通訊架構之衛星物聯網解決方案(圖片來源:Fossa Systems, 2024)

衛星用戶終端為臺廠首先切入領域,同步發展寬頻與物聯網應用產品

對於我國通訊硬體供應鏈業者而言,近2-3年隨新興低軌衛星通訊服務商用發展,已有業者切入國際相關供應鏈,目前以供應國際衛星商之用戶終端設備零組件與組裝製造為主。在國際主流衛星業者應用發展下,衛星寬頻方面,臺灣業者在政府支持與鼓勵下,也已完成車機船等衛星用戶終端產品開發,並關注下一世代多軌道衛星終端設備整合發展需求布局。此外,我國通訊關聯供應鏈業者,看好結合LPWAN、3GPP等通訊標準規格下,新興衛星物聯網應用需求,包含聯發科、仁寶等業者,亦已投入相關產品開發與商用。

通訊酬載為臺廠未來進軍衛星本體製造之關鍵項目

我國通訊硬體供應鏈在衛星本體端的投入才剛起步,現階段主要為通訊零組件供應,目前微衛星與奈米衛星等級之立方衛星,可能是臺灣進軍商用低軌衛星領域之敲門磚。觀察國際立方衛星營運商於商轉前,多已投入上千萬美元資金,如欲達到商轉門檻,仍須投入一定之營運資金,故臺廠需聚焦在更有效益之優勢項目,通訊酬載即為我國業者正關注的評估項目,其與後續衛星應用環環相扣。
展望未來,隨著下一代通訊開放標準納入衛星通訊,相關規格及技術將有利臺廠切入通訊酬載之關鍵零組件,如基頻晶片可依循開發標準之解調變、編解碼規格進行設計、製造,並搭載於我國新創衛星業者之立方衛星,進而建構衛星通訊應用解決方案,有機會將臺灣擅長的創新服務,續擴展至全球尚未寬頻覆蓋之市場,臺灣衛星產業正將起飛,請大家拭目以待。

  • 延伸閱讀
僱用安定措施(另開視窗)
80歲免評聘看護移工(另開視窗)
投資青年方案2.0(另開視窗)
45+就業資源網(另開視窗)
2023初次尋職青年穩定就業計畫(另開視窗)
國人海外就業資源中心網站超連結(另開視窗)
職涯線上諮詢(另開視窗)

2018年,汪秋蓉董事長投入長照2.0,連結居家醫療與長照服務,與相同理念的夥伴共同創立了台灣居護股份有限公司,為臺灣「鄰里照顧」開創出一個新的起點。台灣居護將醫事專業及生活支援整合入居家式長照服務,以個案自立生活為目標,串聯個案親友、社區、長照專業與醫療資源等內容,打造15分鐘車程範圍內的服務團隊,透過洋蔥式層層包裹支持,讓照顧者與被照顧者都能安心;另透過團隊自治與資訊平臺串整,使照顧有效率且輕鬆。並且,也持續與新北市政府合作,從需求端出發,於2020年共同推動「失智症防治照護」,更在2021年執行「微光守護專案」,設置虛擬病房遠距照護平臺,透過區域聯防,確保疫情期間個案與家屬的身心健康服務不中斷。從社會企業到ESG,台灣居護特別透過老廢舊宅新生的方式,結合在地藝術、植物與資源,打造綠色據點,除了配合生態與綠色議題,帶領長輩進行認知;更與在地特色產業整合,促進資源整合與產業共生。在榮獲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第十一屆女性創業菁英獎」優勝後,透過飛雁計畫連結飛雁女創網絡與菁英姐妹合作共創商機,並媒合平面與線上媒體進行專題錄製。資料來源: 女性飛雁創業計畫、臺灣居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