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終結面試後無聲卡,該如何主動出擊?

剛剛結束講座,正看著學員充滿希望的回饋,但其中的一段留言讓我心裡跟著惆悵了起來。有位學員留下這些文字:「今天很充實,也上完課了,講師很用心好多方法都很厲害,只是感覺自己離那還很遠,每次投遞履歷都無疾而終,沒消沒息,有方法卻還是都用不上...」這段文字讓我感受到無奈與壓抑,求職沒有一次成功的道理我們都懂,但到底還能怎麼做?還可以有哪些積極的作為?

根據Monster在2022年的「新興勞動力調查」,發現求職者在面試後遇到無聲卡的情形,有67%的雇主表示他們從未這樣做,但有34%的雇主表示會這樣做的原因如下:應聘者條件不符(44%)、應聘者似乎對該職位不感興趣(43%)、職缺在補人前就已關閉(36%)、公司必須優先考慮補上其他職位(30%)、因太忙碌忘記(27%)、應聘者沒有發送後續感謝信(21%)。透過這些統計數字我發現,我們仍可以做的是強化條件展現興趣這兩方向。所以讓我們運用正確的策略與方法,終結履歷自傳無聲卡,一起來了解求職路上必須懂的致勝履歷三類型及其個別運用時機
 

一、 致勝履歷必備三個類型
許多人在向不同行業發出求職信時,會只使用「唯一的」一份履歷,但履歷就是一份自我行銷企劃書,關係他人願不願意買單,所以到底該如何兼顧系統化又保有彈性的來準備這些求職資訊?可以將履歷準備分三類型,第一:制式簡介(強化資格),意思是符合人力銀行平台需要的格式,讓企業可以了解個人最基本的資訊,年齡、居住地、學經歷與職涯軌跡。第二:客製自傳(展現興趣),這類型是可顯現自己獨有專長的格式,例如強化個人特質、求職動機、期待願景與即刻貢獻,也最適合多元的新創公司。第三:證照作品(展現價值),這是符合企業所需專業技能、獎項成就的額外附註,企業透過求職者曾有過的經歷成就,就能馬上了解是該公司最適合的人才。在求職時若能精準準備這三類履歷,既能符合一般企業所需的基本資訊,也能保有一份專屬為企業客製個人風格的描述。

另外還有一件最重要但也最容易被忽略的事,就是需要善用人力銀行平台的附加檔案功能,同時在系統上將各類履歷留下易讀的檔案名稱(註解:1),讓自己的作品與經歷成就能在第一時間被企業檢視,創造精準加分。記得,這三類履歷資料不是都要在每次求職時一次全用上,畢竟不同行業的偏好也會不同,只是選擇權在自己手上,而自己必須要先有籌碼。

註解1:履歷檔案命名時三件注意事項:
1.將系統自動帶出的無意義編碼改為有意義編碼
2.有意義編碼要使用與職缺有關的關鍵字。
3.每個檔案都留下自己的姓名

二、 資訊關聯性與致勝策略
很多學員會問我,履歷資料有自我介紹、自傳、個人學經歷、曾做過的工作、具體績效(註解:2),但企業面試只給兩分鐘的開場時間,是否需要做一份簡報讓自己更有勝算?可是又覺得這樣會不會太複雜?企業會了解要表達的東西嗎?在有限的時間裡,真的都要準備嗎?

我都會跟學員說企業的徵才窗口與人資單位也是人,「多,是會讓人抓不到重點的!」精簡力就是你的職場影響力,致勝不在多,在聚焦對方的需求。「職務的資格符合度」與「求職者的動機強度」,不是自己想說多少就說多少,而是對方能聽懂多少,留下多少印象!

我為大家做兩張簡圖說明資料元素間的關聯性與運用策略(表1:求職履歷三類型與關聯元素表),以及面試開場一定要說的重點(表2:面試開場建議元素)。記得,卓越是一次比一次變得更好的過程,在多變的職場中不斷調整自己仍是上策,千萬別墨守成規,一成不變!

註解2:具體績效書寫時三件注意事項:
1.篩選出與企業相關的工作專案與實績。
2.透過STAR梳理量化績效(Situation情境、Task任務、Action行動、Result結果)。
3.突顯此績效執行關鍵與應徵職務關聯性。


想要成功致勝獲得心中理想的工作,但因為求職不順遂、沒有得到企業回應所以沒成就感嗎?建議可以回到本質思考,正式為自己履歷健檢:自己手上的履歷有哪些類型?提供的資訊是否精簡不贅言?履歷呈現出的具體績效是否與應徵職務有直接關係?面試開場時如何將梳理過的資訊在有限時間內製造完美的第一印象?

從基本單向的履歷形式、自傳、自我介紹,運用至雙向面試的開場內容準備,期待每一個待業求職的人,永遠都有主動為自己爭取機會的具體方法。


吳淑玲 企業溝通表達培訓講師

  • 延伸閱讀
0626網站更新維護公告(另開視窗)
2024Q2線上就博會(另開視窗)
僱用安定措施(另開視窗)
2023疫後改善缺工擴大就業方案(另開視窗)
投資青年方案2.0(另開視窗)
45+就業資源網(另開視窗)
2023初次尋職青年穩定就業計畫(另開視窗)
專案就業獎勵(另開視窗)
專案缺工職業訓練試辦計畫(另開視窗)
國人海外就業資源中心網站超連結(另開視窗)
職涯線上諮詢(另開視窗)

將數學理論變成商業獲利模式的奇點無限,成立於2015年,以「數學最佳化」與「資料科學」做為核心技術。公司具有超過40%的數學家,以統計、數學與軟體技術,打造自有的A.I.R®智慧排車調度雲端服務,目標為全球的運輸物流業市場,協助客戶提升在物流配送議題中數位轉型的綜效! 奇點無限的辦公室,有橫跨一整面牆的大黑板,上面寫著滿滿的數學公式,而這也是奇點無限創辦人暨執行長衷嵐焜的創業核心理念—「數學可以變現」,學者出身的他,引用希臘文解釋,「物流」希臘文原意就是「數學」,以此來佐證,物流公司若不用數學解決問題,就不是一個有效能的物流公司。奇點無限在2022年實現業績「十倍速」成長,並獲得新臺幣3,000萬元pre-A輪募資。團隊人數從創業初期的2人,成長至現在的23位員工,目前也在積極布局日本市場。另外,在2022年參加美國離散數學與理論計算科學中心(DIMACS) VRP(車輛路線問題)挑戰賽中,獲得全世界第9名佳績,領先Google AI團隊(第10名)與日本黑貓宅急便(第11名)。資料來源:林口新創園圖為奇點無限創辦人衷嵐焜博士,奇點無限將賦能 『任何具有配送行為的產業』,幫助企業真正利用科學方式達成數位轉型的最佳化,並持續地推動永續物流的創新。(圖片來源:DIGI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