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紙產業市場與低碳轉型趨勢

2023-12-18

造紙產業是全球最悠久的永續循環產業,為民生基本工業之一,全球各國將紙及紙板的之生產量及消耗量,視為一個國家現代化及經濟成長動能的重要指標。然而,造紙產業也是造成環境污染且資源消耗較大的產業之一。

面對氣候變遷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引發國際社會、跨國企業和在地團體的重視,全球對環境議題和循環經濟的關注日益增加,各國紛紛提出「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和行動。2021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蔡總統宣示,2050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也是臺灣的目標。對國內造紙產業亦有相當影響,企業和消費者開始重視紙張的來源和製造過程對環境的影響,因此許多造紙廠商開始利用可循環的原材料,推出綠色產品和採用更環保的生產方法,以減少製造過程碳排放量。

根據2022年國發會等對於臺灣2050 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其中對於造紙產業淨零排放推動策略與措施,聚焦三大面向:

一、製程改善
進行設備汰舊更新,推動製程優化及低碳節能技術,降低設備耗能、等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二、能源轉換
擴大生質燃料使用,並鼓勵企業設置綠電如:太陽光電及陸地風電等,提升低碳能源占比。

三、循環經濟
持續擴大SRF燃料替代使用,農業資源副產物再利用等,減少化石燃料依賴。

根據統計,2022年國內紙板與紙張全年總生產量424萬餘公噸,國內產量約占全球總生產量1%,造紙業所需紙漿原料70%為廢紙,回收收集量達約289萬公噸,等同於5座木柵焚化爐年處理量,使用回收廢紙不僅減少木漿使用及資源再利用,同時也有助於減少森林砍伐的需求,進而保護生態環境和維護生態平衡。持續以資源再生利用目標運行,利用產品循環、能源循環及水循環,創造資源運用最大化,降低環境衝擊。

面對全球淨零減碳趨勢,國內造紙業推動循環經濟與使用再生能源,初期積極在設備鍋爐、污泥、製程排渣(廢紙混合物)、廢棄物衍生燃料等項目努力,進行廢棄物回收再利用及製程優化改善,再結合汽電共生設備、SRF、生質能及綠能風力發電等,逐步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長期將規劃發展具綠色潛力低碳材料及創新產品應用技術。

近期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除透過「主題式產業低碳轉型推動計畫」,補助廠商及其供應鏈導入低碳應用方案,包含製程改善、能源轉換、循環經濟等,落實減碳做法;也運用疫後特別預算,擴大推動供應鏈以大帶小或個案低碳化升級補助,以協助廠商加速投入產業節能、提升能源效率、製程餘料資源化、創新應用負排碳技術開發等,共同達成造紙產業低碳轉型減碳目標。


圖片來源: 臺灣區造紙工業同業公會 

  • 延伸閱讀
僱用安定措施(另開視窗)
80歲免評聘看護移工(另開視窗)
投資青年方案2.0(另開視窗)
45+就業資源網(另開視窗)
2023初次尋職青年穩定就業計畫(另開視窗)
國人海外就業資源中心網站超連結(另開視窗)
職涯線上諮詢(另開視窗)

2018年,汪秋蓉董事長投入長照2.0,連結居家醫療與長照服務,與相同理念的夥伴共同創立了台灣居護股份有限公司,為臺灣「鄰里照顧」開創出一個新的起點。台灣居護將醫事專業及生活支援整合入居家式長照服務,以個案自立生活為目標,串聯個案親友、社區、長照專業與醫療資源等內容,打造15分鐘車程範圍內的服務團隊,透過洋蔥式層層包裹支持,讓照顧者與被照顧者都能安心;另透過團隊自治與資訊平臺串整,使照顧有效率且輕鬆。並且,也持續與新北市政府合作,從需求端出發,於2020年共同推動「失智症防治照護」,更在2021年執行「微光守護專案」,設置虛擬病房遠距照護平臺,透過區域聯防,確保疫情期間個案與家屬的身心健康服務不中斷。從社會企業到ESG,台灣居護特別透過老廢舊宅新生的方式,結合在地藝術、植物與資源,打造綠色據點,除了配合生態與綠色議題,帶領長輩進行認知;更與在地特色產業整合,促進資源整合與產業共生。在榮獲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第十一屆女性創業菁英獎」優勝後,透過飛雁計畫連結飛雁女創網絡與菁英姐妹合作共創商機,並媒合平面與線上媒體進行專題錄製。資料來源: 女性飛雁創業計畫、臺灣居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