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步邁向高值永續的表面處理業

2020-04-13

 

一、表面處理產業範疇與關連性 

「表面處理」係產品在商品化前之加工技術之一,無法獨立創造產品;只能依附在各類產品之表面。加工的對象從傳統產業到高科技工業、從以前金屬表面到現在的塑膠、非金屬產品的表面。因此,表面處理工業向來有「產品美容師」的美稱,也是支持製造業蓬勃發展重要的基礎工業之一,相關產品定義及範圍如(1)所示。

 金屬表面處理產業主要涵蓋範圍包括有接單生產的獨立專業加工廠(Job shop),如協順、福業、美上鎂等,以及依附在產品大廠的內製單位(Captive shop) ,如鴻海、成霖等。從價值鏈的觀點來觀察金屬表面處理產業,表面處理業是位居於金屬冶煉業及應用產品製造業的中間地帶,(2)所示即為典型的金屬表面處理產業價值鏈。

 二、表面處理產業結構

根據經濟部2017年工廠營運調查資料來看,我國金屬表面處理相關廠商數約為1,471家,從業人數約3.4萬人,相關製品年產值達1兆元。除鋼捲片表面處理以大型企業為主外,金屬製品表面處理廠多為平均員工20人以下的中小企業,資本額在新台幣4仟萬以下者即占70%,廠商主要集中於新北、彰化、台中等縣市。 

表面處理產業對於產品別之依存度相當高,聚落色彩濃厚。以目前台灣高值產品之廠商分佈,北部為電子資訊業,中部為工具五金業,南部則為扣件業,表面處理代工業亦分別以此三大產業為主軸分佈,分佈尚稱平均。

 

根據臺灣區表面處理公會的調查指出,臺灣整體內外銷產品中約有五分之二以上的商品,必需經過表面處理,而臺灣高科技產品與精密零組件出口量日益攀升,無論在光電、半導體與資通訊等高科技及其週邊基礎元件上都有需求,更凸顯出表面處理工業的重要性,所以表面處理工業不但支援了高科技產業,在傳統產業的發展上亦佔有無可取代的地位。我國歷經多年的發展,迄今已建立一相當規模之表面處理工業體系。

 

三、表面處理產業發展概況

早期我國的表面處理工業絕大部份是供應日用五金、家電、交通器材等產業之所需,加工的方式較國外落後很多,資金方面更談不上規模。1970年代我國現代化工業產品的發展百花齊放,與產品發展息息相關的表面處理產業技術,在產官學研共同努力下,完成許多重大變革,使得表面處理產業以飛快的腳步向前邁進。

 

經過1970年代的蓬勃發展,到1980年代以後,表面處理業招募工人漸漸困難,工資逐漸提高,採用自動化設備比例日漸增加,於是表面處理的從業人口呈緩慢乃至停滯成長。1987年以後政府執行公害法規日趨嚴格,於是電鍍業者銳減至1,800餘家,再加上很多往海外發展,致使電鍍人口不斷減少。然而,電鍍工業的萎縮不表示表面處理業的萎縮,實質上是轉型蛻變,如塗裝工業則隨工業轉型而增加;或者是對裝飾性工作轉為機能性工作,由初級加工改為高級加工,進而改善獲利空間。

 

1997年開始,由於上游產業西進,表面處理業者為配合上游產業亦不得不跟進。2000年以後,面對環保訴求持續發酵及前瞻應用產品效能要求等兩大議題來勢洶洶的衝擊,迫使傳統表面處理業界必需打破舊有的思維模式。2008年,為促成國內表面處理業界更緊密的連結以強化競爭力,另一方面,亦順應世界潮流,我國「電鍍工業同業公會」更名為「表面處理工業同業公會」,至此,進一步期許我國表面處理產業能積極轉型朝向高科技技術、綠色供應鏈領域,及加強整合工安環保等方向發展,扮演高值化工業的火車頭。

 

四、結語

台灣表面處理業的附加價值多是來自薄利多銷,也就是以量取勝,尚未完全達到高附加價值、高科技、注重研發創新的生產模式。為順利接軌全球高附加價值產品供應鏈,台灣表面處理業的積極作法包括有:(1)尋求跨領域別合作結盟實現技術整合;(2)設置自動化生產線以有效提高整體作業品質;(3)因應需求端市場的轉變來研擬技術與營運模式策略;(4)建立緊密的上中下游關係以因應產業快速變化;(5)持續深耕表面處理領域需求人力之養成。為使台灣的表面處理業脫離僅僅是以量取勝的生產模式,並往高附加價值表面處理業的方向邁進,提供高價值服務與整合方案的商業模式,建構產品往下延伸聯結服務乃是產業未來應努力的方向。

 資料來源:金屬中心MII-ITIS研究團隊整理

  • 延伸閱讀
2023疫後改善缺工擴大就業方案(另開視窗)
2024第二次問卷調查(另開視窗)
僱用安定措施(另開視窗)
投資青年方案2.0(另開視窗)
45+就業資源網(另開視窗)
2023初次尋職青年穩定就業計畫(另開視窗)
專案就業獎勵(另開視窗)
國人海外就業資源中心網站超連結(另開視窗)
職涯線上諮詢(另開視窗)
逆襲!華麗轉身,開啟女性再就業的全「薪」旅程(另開視窗)

將課堂還給學習者,啟動自主學習的引擎,玩轉學校在臺灣各地推廣「議題式遊戲」,以環境與社會議題作為遊戲模板,如海洋垃圾、性別平等、農地開發、國際難民等,設計情境點燃自主學習的熱情,在引導對話中啟發青少年的同理心,培養領導力,獲得貫穿一生的學習經驗。自2016年成立至今,已設計超過80款遊戲教案、舉辦超過兩百場教師研習,影響超過8000名教育工作者,提供多元教學選擇、豐富課室風景。資料來源:2023社創選品誌玩轉遊戲(習元國際教育)透過遊戲方式累積孩子關鍵素養能力,並認識各種社會議題。(圖片來源:2023社創選品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