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 假徵才真誘使求職人投資(案例二︰誘使投資吸金篇)

案例二︰誘使投資吸金篇
  黃太太結婚後,便離開職場專心照顧家庭,現在孩子已經上國中了,想要二度就業的黃太太,翻開報紙的求職廣告版找工作,看到某外商證券投顧公司正在徵內勤職員,薪資好高,有30,000元,年齡的限制是25-60歲,男女不拘,感覺待遇不錯,條件限制不多。

        黃太太打電話跟這家公司預約應徵的時間、地點後,即穿著正式的服裝,出發前往該公司面試。公司在一棟商業大樓裡,看起來很新,黃太太一到公司,櫃檯美少女便將她帶到會議室填寫履歷並核對身分,然後等待面試。和黃太太一對一面試的經理年紀約莫三十出頭,對黃太太所應徵的內勤職員,該經理說:「工作的內容很單純,負責報表的處理、收發,文件的建檔、歸檔;工作的時間為AM: 10-00 ~ 17-00,週休2日。」同時經理還特別強調學經歷不拘,也不需專門的技能,享勞健保,第一個禮拜是試用期,但上課的時間多半分為AM:10-00到 2-00或PM ︰ 2-00到5-00兩個時段。

        黃太太晚上回到家便接到這家外商證券投顧公司的錄取通知,第二天黃太太依規定的時間上課並到櫃檯處簽到。該公司的職員都用英文互相稱呼,今天黃太太上課時,被指派的講師是一名才二十幾歲的JANE ,黃太太和另一位自稱林小姐的同事一起上課,JANE 拿了一份資料和講義給她們填,之後便離開,過了半小時才回來。這半小時中,林小姐一開始即和黃太太談論要不要投資的事宜,鼓勵黃太太說:「說這家公司是以每個人美金一萬元及四五個人合夥投資的方式。」還說自己已經找了二個親戚要一起投資,並且不斷強調獲利、賺錢多麼容易,說得天花亂墜。到此,黃太太才明白這家公司徵人的目的,只是為了吸收資金或賺取傭金而已。
 
手法分析︰
公司的名稱聽起來規模好像很大,例如外商 XX 證券投顧公司、 XX美商金融公司。
這期間徵人廣告出現的頻率相當高,常常換不同的報紙繼續刊登。但他們會聲稱只錄取一位名額,造成求職者有 " 好公司很難進去 " 的感覺。
徵人廣告薪資多半高出一般正常的標準,幾乎都會超過 3 萬元(除了本薪以外,還包括全勤獎金、交通津貼、伙食津貼)等。
通常很短時間之內便通知錄取了,甚至現場就問你何時可以來上班。
這類地下外匯買賣公司,多利用報紙或網路,以求才名義徵人,事實上根本不是徵求一般員工,而是藉機慫恿、說服已錄用的求職者進場買賣外匯,藉此賺取手續費。求職者最後通常被解雇、領不到薪水、或損失一大筆錢。
  • 延伸閱讀
2025Q2線上就博會求才廠商招募(另開視窗)
僱用安定措施(另開視窗)
支援青年就業計畫(另開視窗)
投資青年方案2.0(另開視窗)
45+就業資源網(另開視窗)
國人海外就業資源中心網站超連結(另開視窗)
職涯線上諮詢(另開視窗)

2018年,汪秋蓉董事長投入長照2.0,連結居家醫療與長照服務,與相同理念的夥伴共同創立了台灣居護股份有限公司,為臺灣「鄰里照顧」開創出一個新的起點。台灣居護將醫事專業及生活支援整合入居家式長照服務,以個案自立生活為目標,串聯個案親友、社區、長照專業與醫療資源等內容,打造15分鐘車程範圍內的服務團隊,透過洋蔥式層層包裹支持,讓照顧者與被照顧者都能安心;另透過團隊自治與資訊平臺串整,使照顧有效率且輕鬆。並且,也持續與新北市政府合作,從需求端出發,於2020年共同推動「失智症防治照護」,更在2021年執行「微光守護專案」,設置虛擬病房遠距照護平臺,透過區域聯防,確保疫情期間個案與家屬的身心健康服務不中斷。從社會企業到ESG,台灣居護特別透過老廢舊宅新生的方式,結合在地藝術、植物與資源,打造綠色據點,除了配合生態與綠色議題,帶領長輩進行認知;更與在地特色產業整合,促進資源整合與產業共生。在榮獲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第十一屆女性創業菁英獎」優勝後,透過飛雁計畫連結飛雁女創網絡與菁英姐妹合作共創商機,並媒合平面與線上媒體進行專題錄製。資料來源: 女性飛雁創業計畫、臺灣居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