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經驗工程師找工作 該怎麼準備爭取面試機會?


在現代軟體科技系發達的年代,有許多新鮮人、大學生,都會想往工程師發展,然而對於這些初出茅廬的無經驗工程師新鮮人來說,找工作可能會有些許挑戰,但絕對不是不可能的任務!想要踏入軟體開發,就得準備好履歷和作品集。無論你是剛畢業還是轉行,這兩個東西都是讓你脫穎而出的關鍵!本文將向你介紹如何撰寫一份吸引人的履歷,展示你的技能和潛力。


系統開發工程師的工作內容有哪些?
系統開發工程師最重要的核心價值,在於可以提供用戶好操作、有價值的系統,而為了做到這件事,系統開發工程師通常會執行以下的任務:
1. 需求了解
2. 系統開發
3. 系統測試
4. 部署與維護
5. 效能優化
6. 使用體驗優化
7. 開發文件撰寫


哪些特質適合當系統開發工程師?

想要成為一個優秀的系統開發工程師,最需要的關鍵特質包含:『目標導向』、『專注解題』、『同理思考』。
為什麼是這三個特質呢?因為沒有辦法同理思考別人要什麼,做事時也無法專注目標推進,遇到問題更無法有效率的解決,就很容易遇到系統沒有人用,或是系統遲遲無法上線的問題。

工程師要具備的特質

也因此,懂得專注目標、想盡辦法解題,以及換位思考找出真正的問題,對於系統開發工程師,就很重要。


無經驗怎麼申請系統開發工程師?

無經驗可以分成3種,首先要先了解是哪一種,才知道該如何申請:
1. 程式開發基礎不足:還在了解基礎知識與認知
2. 具備基礎能力缺少團體協作:有基礎知識,但不知道如何協作
3. 缺少實際開發經驗:有基礎認知,也有實做過,但缺少實務經驗(或不足)

無經驗3情況申請建議

而以下也將針對這三種階段的工程師,說明該如何準備履歷


無經驗系統開發工程師如何準備履歷?

程式開發基礎不足的工程師:
對於還在摸索程式,學習程式的工程師來說,要在求職市場找到工作幾乎是不可能的,這個階段要專注的,是把程式的基礎定義徹底熟悉,清楚知道該怎麼應用,報錯該怎麼處理、不要害怕程式,建立寫程式的信心才是關鍵。
這個階段建議不用急著找工作,因為當你基礎知識都不懂的時候,就算真的找到工作了,也會很容易被寫程式的各種問題、Bug而擊退。

基礎不足時別急著找工作,先確定自己了解基礎知識

具備基礎能力缺少團體協作的工程師:

在這個階段的工程師,需要練習該如何與他人協作,並且建立開發習慣。這時是有機會找到比較簡單的工作機會,而在準備的時候,可以掌握幾個要點
1. 清楚說明你知道的技術、框架
2. 呈現你的作品集,並說明工作分配
3. 開始練習API 串接、開發文件撰寫
這樣能在呈現技術同時,也讓面試官知道你有在練習怎麼與團隊一起配合。

沒有團體經驗,可以說明未來如何與團隊協作

缺少實際開發經驗的工程師:
這裡的實際開發經驗,是指沒有進過市場,沒有真正的給真實用戶使用過的階段,在面對真實用戶時,更多時候需要的是時程控管、壓力應對上的處理。
這時候的履歷除了呈現技術、作品、協作能力外,更要說明以下的資訊:
1. 怎麼安排開發的時程?
2. 面對bug,會如何排錯?遇到最大、最困難的bug是怎麼處理的?
3. 當開發階段壓力大時,會怎麼調適心情?
有實務經驗,可以說明過去是怎麼處理時程等問題

這些就是有基礎知識、有團隊經驗的工程師,人資、主管、面試官在審查履歷時,會更期待可以了解的。


本文為TCsharing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 延伸閱讀
2025Q2線上就博會求才廠商招募(另開視窗)
僱用安定措施(另開視窗)
80歲免評聘看護移工(另開視窗)
支援青年就業計畫(另開視窗)
投資青年方案2.0(另開視窗)
45+就業資源網(另開視窗)
2023初次尋職青年穩定就業計畫(另開視窗)
國人海外就業資源中心網站超連結(另開視窗)
職涯線上諮詢(另開視窗)
「求職者薪資揭露問卷調查」自即日起至114年9月4日辦理(另開視窗)

2018年,汪秋蓉董事長投入長照2.0,連結居家醫療與長照服務,與相同理念的夥伴共同創立了台灣居護股份有限公司,為臺灣「鄰里照顧」開創出一個新的起點。台灣居護將醫事專業及生活支援整合入居家式長照服務,以個案自立生活為目標,串聯個案親友、社區、長照專業與醫療資源等內容,打造15分鐘車程範圍內的服務團隊,透過洋蔥式層層包裹支持,讓照顧者與被照顧者都能安心;另透過團隊自治與資訊平臺串整,使照顧有效率且輕鬆。並且,也持續與新北市政府合作,從需求端出發,於2020年共同推動「失智症防治照護」,更在2021年執行「微光守護專案」,設置虛擬病房遠距照護平臺,透過區域聯防,確保疫情期間個案與家屬的身心健康服務不中斷。從社會企業到ESG,台灣居護特別透過老廢舊宅新生的方式,結合在地藝術、植物與資源,打造綠色據點,除了配合生態與綠色議題,帶領長輩進行認知;更與在地特色產業整合,促進資源整合與產業共生。在榮獲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第十一屆女性創業菁英獎」優勝後,透過飛雁計畫連結飛雁女創網絡與菁英姐妹合作共創商機,並媒合平面與線上媒體進行專題錄製。資料來源: 女性飛雁創業計畫、臺灣居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