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erence Check行不行?履歷造假小心斷職涯路!

真實案例:A小姐久違地和前同事聚餐,前同事詢問A小姐是否有投OO公司的履歷,因為公司有接到該公司的來電,聲稱A小姐有投遞職缺,想詢問她在職時的工作狀況,然而,事實上A小姐根本沒有投遞該公司的職缺……

在現今競爭激烈的求職市場中,企業為降低用人風險,『Reference Check(資歷查核)』逐漸成為招聘過程的重要一環,許多求職者擔心被在職公司知道在找工作,也害怕拒絕提供Reference Check是否會喪失工作機會。到底「Reference Check」是用來做什麼呢?企業在蒐集資料時又需注意哪些避免觸法的事項呢?

 

看到履歷就RC小心觸法!
通常,企業面試過求職者後會提出Reference Check需求,並請應徵者提供配合查核的人選,這些人選可能是過去公司的主管、同事、下屬等,所以根據《個資法》第19條第1項第5款,正常程序企業須先取得應徵者同意。

此外,企業只能聯繫應徵者所提供的名單,因為根據《個資法》第20條第1項,被徵詢的對象(例如:前雇主)所提供資料,屬於《個資法》所規定的「特定目的外之利用」,同樣需要當事人同意。Accurate愛客獵總經理林奇葳提醒,被徵詢對象若未收到應徵者通知,卻接到企業要詢問應徵者的相關資料,應先詢問企業是否經過當事人同意,或與應徵者確認,避免一不小心觸法。

從上述條件可見,求職者是可以拒絕Reference Check的,但這可能造成不錄取的原因。若因在職中不方便提供,可提供更早期的工作的直屬主管,並說明原因,大多數的企業是會理解的。

 

Check哪些?務必提前告知
Reference Check的主要目的是針對應徵者所提供的履歷資料、面試提到的內容進行調查。求職者在提供查核名單時,務必先詢問被徵詢者(例如:前主管、前同事)是否願意配合,並告知預計進行查核的時間。必要時可以提供履歷給被徵詢者,讓他們能提前做準備,以防在詳細工作內容方面被問到時無法回答。常見的問題包括:
一、確認履歷事實性:檢視履歷、面試陳述是否有誇大不實
1.公司名稱、職稱、管理人數
2.被徵詢者與應徵者的關係
3.應徵者於企業的任職時間和所負責工作
4.離職的原因

二、了解工作表現:評估工作能力是否符合應聘職務的需求
1.主要負責的工作內容
2.特定技能或專長的表現
3.對公司最大的貢獻
4.弱點/需要加強的地方
5.如何處理衝突、意外事件和壓力

三、評估個人特質:觀察工作模式、管理能力是否符合公司文化
1.共事期間的感受
2.共事期間溝通狀況、優缺點
3.平常工作、管理下屬的風格
4.正式聘請應徵者前,是否有其他需要知道的事情

Reference Check兩大目的:確認應徵者提供資料的真實性和適任性。畢竟,聘用不適任的人選,後續可能需要花更多時間補足人力,這也是企業對於一些中高階層職務的人選更加謹慎的原因。特別像是財務會計、法務、人力資源主管、技術主管等職位,進入公司後可能會接觸到一些內部機密資訊,因此對應聘的人選進行更多的調查是很常見的。

然而,Reference Check通常是聯絡應徵者已先打過招呼的人選,所以得到的回答多數是正面的陳述。因此,一些雇主可能會透過網路搜尋應徵者的資料,例如社群媒體上的貼文、回覆等,嘗試獲取更多的資訊。畢竟.求職過程即是雙方互相評估的過程,求職者在面試前會蒐集企業的資料,雇主也會尋找其他合法管道了解應徵者。

 

履歷造假能解僱嗎?
企業在決定錄取應徵者時,相關學歷、工作經歷通常具有基本的判定價值,甚至工作經歷還會影響任用的職等和核薪的級距。因此,根據《勞基法》第12條第1項第1款規定,「於訂立勞動契約時為虛偽意思表示,使雇主誤信而有受損害之虞者」,即表示員工應聘時謊報的學經歷資訊,同時必須作為決定錄取的主要原因,而且不實資訊更導致雇主受到損害,雇主才能以此解僱員工。

但是,如果雇主招聘時並未將學經歷作為「主要原因」,可能還評估其他條件(如溝通能力、管理能力),然後決定錄用求職者,則就不符合該法條規定,因為學歷和工作經歷並非錄用的重要條件。或者,員工雖然提供不實學經歷,但並無造成企業的營運損害,則雇主無法依據該法律解僱員工。因此,提醒企業在發布招募資訊時,應明確要求具備特定學歷、工作經驗,如學位、科系、職級等。

雖然根據《勞基法》解僱不實履歷的員工須符合上述條件,但也提醒求職者,如果企業依據不實的履歷資料敘薪,這可能會構成刑法第339條第2項詐欺得利罪者(參照臺灣新竹地方法院97年度訴字第188號刑事判決),因此,千萬不要為了面試機會或爭取更高的薪資,而編造虛假的履歷內容,這可能還會斷了往後的職涯路。

林奇葳表示,求職者應該認識到參考查核在招聘過程中的重要性,並確保提供正確和真實的資訊。同時,雇主也應該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保護求職者的隱私權益。只有通過誠實和遵守規定,才能建立可靠的招聘環境,讓雇主和求職者之間建立互信和公平的關係。


本文為Accurate愛客獵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 延伸閱讀
0521維護公告(另開視窗)
2025Q1線上就博會求才廠商招募(另開視窗)
僱用安定措施(另開視窗)
投資青年方案2.0(另開視窗)
45+就業資源網(另開視窗)
2023初次尋職青年穩定就業計畫(另開視窗)
國人海外就業資源中心網站超連結(另開視窗)
職涯線上諮詢(另開視窗)
勞工求職面試流程調查(另開視窗)

摯陞數位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9年,主要服務航運業者,致力於SMART SHIP之推動,開發SRP(Ship Resource Platform)戰情室,透過軟硬體的整合,並結合最新的AI運算和學習、電腦視覺、邊緣人工智慧和工業物聯網技術整合船端與岸端之資料,具備全方位解決方案。摯陞科技執行長陳聖文說:「我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為什麼會選擇從事船舶這種專業度及門檻較高的產業?』我們公司位於高雄,主要從事資訊開發相關產業。因此,我們希望能夠將我們的專業知識與在地特色結合,而高雄港曾經是風光於國際且曾經餵養許多家庭經濟的產業,是高雄最具代表性的特色之一。在我們進一步了解船舶產業之後發現,在這個領域中,科技產業的介入和協助相對較少。因此,我們決定結合自己的IT專業知識,與當地的船舶和港口產業相結合,進行跨領域整合,深入開發智慧船舶領域。」智慧船舶是項浩大工程,除統合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衛星通訊等創新科技與軟硬體外,更需深度了解航運業的工作項目與需求。摯陞透過對航運產業的深耕投入,發展出SRP(Ship Resource Planning Platform)船舶資源管理系統,提供船舶管理、船隊整合、船員資訊建檔管理等專業服務,為船端與岸端資訊之最佳整合平台。透過船岸端通訊整合,有效率的管理船舶,將船員的各項資訊整合在系統平台上,並且透過船員配帶載具,讓船岸兩端的人員都能隨時掌握船員在船艙內的動向。摯陞科技不只解決全船與離港後的穩定通訊網路問題,更善用大數據的資料,投入異質資料整合技術,完成智慧化決策管理系統,使船隊得以迅速回報公司,讓管理階層能夠與船舶現場迅速溝通、決策,真正「運籌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本著創客精神,「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一直是摯陞科技的挑戰與目標。既然已經清楚看到智慧船舶帶給船舶航運的預期效益,就一定會堅持付諸行動。新興數位科技正實現著一切想像與可能,數位轉型已成為各行各業重要的發展趨勢,海運及其關聯產業亦逐步朝向智慧化轉型,身為科技海洋的領航員–摯陞科技早已針對世界趨勢,積極協助航運商投入智慧船舶的發展,推動數位化改造,在新的大航海時代,提前佈局,領先全球!。資料來源:擎陞數位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