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商美邦人壽 高階經理王郁欣
曾經是一個家境不好、畢業旅行去不了的貧窮女孩,大學畢業後忍痛割捨喜愛的戲劇工作,進入保險業賺錢養家。入行第一個月業績不好,差點連房租都繳不出來,但她咬牙苦撐,第二個月開始收入跳升到6位數,業績開紅盤,不到30歲晉升高階經理。堅持的勇氣、接受挑戰的決心,讓王郁欣擁有全然不同的人生。
從排斥到接受 認清保險是助人行業
談到踏入保險業的起源,三商美邦人壽高階經理王郁欣說,出身單親家庭的她,自小家境辛苦,想賺很多錢讓媽媽過好日子,因此打從進大學的第一天就開始思索未來要做什麼。大學唸戲劇系,對戲劇有熱情,但她知道這行賺錢不易,為了五斗米決定放棄戲劇工作,選擇當業務希望透過自主收入快速累積財富。她認為賣房會受景氣影響、賣車則受品牌限制,決定進入保險業。「進這行是學姐帶我的,起初聽到做保險很抗拒,後來上一些課程後,扭轉了想法。」王郁欣選擇從「基金理財產品」出發,幫自己、也幫親朋好友做理財規劃;從排斥到接受,她體會到保險業是可以助人的工作。
入行14年,王郁欣認為保險業的市場仍然大有可為,近年來保險意識抬頭,不像早期觀念尚未普及時,保險業務員需要很用力幫客戶建立觀念、推銷保單,現在民眾對風險規劃與財富管理這兩塊都很有概念、接受度高,因此還有很多開發空間「尤其去年底碰上疫情,許多客戶會主動請求協助整理保單,檢視是否有缺口需要補強,市場並不悲觀。」王郁欣說,這也說明保險業較不受景氣限制,只要具備能力、願意打拚,績效都值得期待。
不是天生的業務 初入行吃盡苦頭
或許有人認為,做業務一定要口條好、八面玲瓏,王郁欣並不這麼想。她覺得保險業有趣的地方在於,什麼樣的人都有機會可以勝任,以她的團隊來說,四位經理個性完全不一樣,但成就都不錯。「我也不是天生的業務,講話太直白常得罪客戶,」加上身旁親朋好友的家境都不是太好,人脈受限,「可以說先後天的條件都不吃香」,剛入行時吃盡苦頭,第一個月業績超爛。王郁欣說。印象中最挫折的是,入行時身上只剩兩千元,由於這份工作沒有底薪,壓力很大,深怕下個月就要斷炊。王郁欣努力拜訪客戶,但被放鴿子也是家常便飯,有一天她冒著大雨趕到與客戶約定地點,全身濕透連高跟鞋都進水,等了半小時仍聯絡不上客戶,知道又白跑了,看著自己的狼狽模樣,忍不住哭了出來。
「我沒日沒夜工作、卻得不到好的回報,當時真想放棄」,但不服輸的個性驅使她擦乾眼淚,鞭策自己再衝一下,王郁欣說,命運有時候就這麼神奇,好像壞運利空出盡,好運跟著降臨,第二個月她的業績好轉,收入大增,給了她無比的信心,在這個行業堅持了下來。
找到最合適的銷售模式 讓客戶放心託付
有現在的成就,王郁欣認為,成功的保險業務必須找到最適合、最喜歡的銷售方式,以同理心為客戶著想,而不是強迫推銷,目的性不要太強,「自己不希望怎麼被對待,就不要那樣對客戶」,讓客戶安心、放心,或許一時之間沒有業績可言,但日後客戶有需求時,很可能想到你,還會介紹朋友一起來。王郁欣說,任何行業都有「有形門檻」與「無形門檻」,保險業的「有形門檻」低,學歷要求不高、不一定要有工作經驗;「無形門檻」相對重要,也就是人格特質,做這行抗壓性要夠好、具備自律、吃苦的能耐,並要有持續學習的習慣,精進才能永續。現在保險公司的訓練制度與規畫都很好,比如說銷售要具備的口語表達、人際關係、專業課程等能力,都可以透過培訓達成,但要在這行做下去、發光發熱,「態度才是最關鍵」。王郁欣這麼認為。
很多人覺得做這行很奔波,各縣市跑,常要犧牲假日時間,因此做一段時間就離職,不過王郁欣認為各行各業都有苦有樂,雖然保險業務的上下班時間區隔不明顯,但工作時間彈性,可以自由安排工作和其他領域的學習和自我實現,從這個面向去看也很有吸引力。辛苦工作賺錢,王郁欣晉身有房有車一族,讓媽媽不必為錢發愁,經由她的推薦就職,也讓一些需要賺錢養家的親友漸漸改善環境,生活慢慢變好,讓她深感欣慰。未來她希望跨足藝術經紀的服務,為藝術環境盡一分心力,讓工作更有意義,幫助更多人。她建議有志進入保險業的新鮮人,勇敢接受挑戰,不要輕言放棄,相信所有走過的路、經歷過的事,都不會白費,值得全力以赴,為自己創造一個不凡的人生。
文/三商美邦人壽高階經理王郁欣口述,台灣就業通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