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平台 公關 鄭珮琳
公關行業是許多年輕人嚮往的職缺,公關工作,往往給人光鮮亮麗、走在雲端的美好感覺,事實上,公關不只要致力提升企業品牌形象,遭逢負評及危機時更要設法扭轉劣勢,減少損害,可說是要面面俱到。投身公關界五年的鄭珮琳,從政治公關轉戰到電商平台公關,成功為新創的電商品牌聚集網路聲量及鎂光燈焦點,增加媒體曝光度,表現跟外表一樣亮眼。
闖入政治公關界 忙碌且緊湊步調
鄭珮琳本身是香港人,十年前到台灣求學,大學主修應用英語系,畢業後先到飯店工作並經歷了一年多的時間,發現自己不適合一成不變的工作模式,決意轉換跑道,開始步上公關生涯。她進入以政治選舉﹑政府標案、觀光產業性質為主的公關公司,鄭珮琳說,這份工作讓她學習很多,接觸有關於政治與政府產業的領域,更能夠快速理解整個台灣社會與政治生態。
但公關的工作忙起來時,總是沒日沒夜。鄭珮琳說,公關公司的工作步調緊湊,每個案子都要從召開討論會議,繼而規劃﹑執行、追蹤進度,活動結束後也要後續跟進與追蹤﹑成效評估等,但透過每個案子都會有新的學習與新的挑戰。「經常深夜十二點下班、隔天五點又到公司,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趕每一場活動。」鄭珮琳曾累到在捷運上暈倒,嚇壞路人,她思索離開這份工作、先好好調養身體,邊唸研究所充電。
轉戰品牌公關 享受全新挑戰
從大眾傳播研究所畢業後,鄭珮琳在公關公司學習累積的經驗,讓她更有把握朝著品牌公關之路前進,她跨進全新的領域、邁入品牌公關,也更加確認自己對公關行業的熱愛。「公關工作沒有一天是完全相同的,包羅萬象,很難一以概之。」鄭珮琳說,若要具體說公關工作的「清單」,是很「碎片式的」,不像業務人員可以列出具體的銷售業績、財會人員有具體的報表資料等。簡單來說,公關就像企業的「門面」,不論是最新的產業趨勢、企業發展,或是品牌創意,面對媒體提問,都要能夠侃侃而談,為公司形象加分。
公關除了舉辦記者會、公司活動,新聞媒體操作之外,日常的「經營」更重要。比如說媒體經營,平日要提供記者報導素材、滿足記者即時的工作需求;更要與記者如同朋友一般,記得生日或重要紀念日,適時送上祝福,讓關係更拉近一步。「成功經營媒體關係後,日後當媒體發想題目時,很可能第一時間就會採訪你,這就是平日經營的成果。」鄭珮琳說,也可能當品牌遇上危機、負面新聞時,立即與媒體聯繫、即時應變危機處理,這些都是朝夕累積的功夫。鄭珮琳說,曾經有媒體朋友把她平日提供的新聞稿素材,整合成重要產業趨勢的專題報導,報導主照大大秀出品牌LOGO,認為對企業大加分,增加曝光率,這樣沒有額外花費、卻帶來巨大宣傳、提高聲量的效果,讓她成就感滿滿。
建議新鮮人從廣告公司入行 快速累積實力
對於有志投入公關產業的求職者,鄭珮琳說,公關人力一直都缺,不論是品牌公關、公關公司、婚顧公關、活動公關…等都是,不妨多看看職缺。她建議沒有相關經驗的新鮮人,可以考慮從公關公司開始做起,雖然事情多、比較忙碌龐雜,但能夠快速累積經驗和能力,也能從中了解自己是否適合這份工作。「做這行,特質比能力更重要!」鄭珮琳說,或許有些大企業會要求公關的英文能力或相關科系畢業,但撇除該具備的能力之外,「特質更能塑造完美的公關」,包括刻苦耐勞、彎得下腰、察顏觀色、夠細心等。或許大家看公關都是穿得美美的,在媒體面對光鮮亮麗,但其實公關要做的事包山包海,可能包括搬便當、扛活動背板,流滿身汗。有時候隨同老闆接受媒體採訪,也要幫老闆準備咖啡、整理採訪大綱談參,媒體拍照時,適時幫老闆整理衣領,鄭珮琳說,有的人彎不下腰,不想做這些事,或是怕生、不喜歡跟人聊天,那就少了公關的特質。
耐性和應變能力也很重要,鄭珮琳說,工作上難免會遇到媒體緊急的需求或是突發事情,而每個媒體要報導的角度也不盡相同,都要拿出耐心與細心,「見招拆招」,否則一忙起來會很像無頭蒼蠅、不知所措。儘管媒體生態不停轉變,除了傳統媒體,還有許多新媒體、自媒體掘起,要經營的對象變多,不過鄭珮琳認為,「公關是可以做一輩子的工作」,只要抱持開放心態去接受新型態的改變,面向會愈做愈廣。她勉勵想踏入「公關海」的求職者,能夠遇到自己喜愛的工作,並且盡全力投入其中是件幸福的事,「Enjoy challenge, enjoy the
things you do!」享受挑戰,享受正在做的事,不要怕困難,工作也一定會以甜美的果實滿滿回報。
文/電商平台公關 鄭珮琳口述,台灣就業通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