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SG浪潮來襲人才稀缺:綠領人才大揭密

隨著ESG (Environment環境保護、Social社會責任、Governance公司治理)永續議題受到關注,企業永續發展趨勢崛起,綠領人才需求隨之攀升。
但綠領人才是什麼?如何定義綠色工作?綠色職涯領域是否適合投入?本文將從不同角度認識綠領人才:綠色工作的樣貌、人才需求的來源、就業趨勢及綠領階級所需的綠色技能,有助於求職者掌握綠色就業機會。

 

一、綠領人才與綠色工作是什麼?
綠領(Green Collar) 指從事綠色工作的專業人員,廣義來說各產業和職業中,舉凡擁有環境永續和綠色經濟相應技能者,皆可稱為「綠領人才」。

根據聯合國環境署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定義綠色工作指「在農業、工業、服務業和管理領域,協助 (1)保護或恢復生態系統多樣性、(2)減少能源消耗、(3)使經濟去碳化、(4)避免廢棄物和汙染排放等,對保護環境及永續生活有貢獻的工作。」

綠色工作領域極為多樣,美國勞動部O*NET將其分為:綠色需求增加、綠色增強技能、綠色新興(圖1),綠領人才主要活躍在能源供給 (再生能源、新能源)、綠建築和營造、電動車及運輸業、農業森林與氣候、工業製造與廢棄物回收及綠色金融等相關產業。

圖1、美國勞動部職業訊息平台O*NET綠色工作分類

 

二、ESG浪潮下的綠領人才需求
2004年聯合國提出ESG理念,成為大多企業或投資人評估企業永續性及投資決策的指標。歐盟於2021年公布碳邊境調整機制計畫(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規定進口到歐盟的產品必須申報其碳排放量。台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也推動所有上市櫃公司於2027年前建構企業溫室氣體盤查能力,說明永續發展已成為業界必要實踐的課題,從而形成綠色人才的急迫需求。

 

三、綠領人才就業市場趨勢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預測,2030年再生能源領域的職缺將超過1,400萬個,節能相關的人才需求更達1,600萬個。而台灣就業市場參考104人力銀行數據,2023年1到5月每月平均有2,000筆綠領職缺,占同期工作數的0.2%,儘管比例不多,但相較於2013年已成長了6.5倍,由此可見綠色工作的成長趨勢。

.急需綠領人才的產業
以產業需求來看,因能源供給的重要性及國際貿易對碳排放數據的重視,電子科技業人才需求最高,其次為一般製造業,合計占綠領人才需求的54%;而法律、會計、顧問、研發和設計類,因協助企業推動永續轉型,位居第三名。

.熱門的綠色職缺
目前104人力銀行及LinkedIn統計亞洲、歐美國家最夯的綠色職缺,包括:永續管理師、ESG策略師、ESG永續工程師、碳審計師、碳盤查顧問、碳足跡分析管理師、溫室氣體排放查證人員、綠色製程工程師、綠建築暨建築節能專案工程師、風機運維技師、能源專家/能源分析人員/能源審計師、環境科學家/環境技術員、環境健康安全衛生管理員、農藝師、風力渦輪機技術員、太陽能顧問及相關工作、廢棄物管理專家、地質學家等。

 

四、ESG框架下的綠領專業與技能
然而想要成為綠領人才,需具備哪些專業背景或能力?建議從以下兩個面向來思考,了解如何培養自身的綠色職能。

.綠領相關的專業背景與科系
以ESG對應專業領域為例:
E環境保護部分,適合電機、機械工程(風電、電動車)、環境工程等理工科系的人投入。
S社會責任部分,擁有人力資源、社會科學背景者能較快融入相關綠色工作。
G公司治理部分,以財務會計、商業管理領域者較易上手 (表1)。
由於綠色人才的需求不斷演變,因此有49.1%的綠色工作不限科系。建議求職者可準備ISO 14064、ISO 14067、ISO 50001、ESG相關證照,學習電力轉供與綠電,提升自身能力。

表1、ESG評估項目與人才專業背景

.全球矚目的綠色技能
另外可參考國際綠色技能的需求研究,例如:LinkedIn統計出全球最需要的前10項綠色技能:永續發展、環境復育、職業安全衛生、氣候、再生能源生產、生態系統管理、環境稽核、太陽能、企業責任CSR與資源回收(表2)。


表2、全球綠色技能需求

 

結論
因環境永續議題受到全球的關注,帶動綠領人才的需求增加。對於有志成為綠領工作者,可通過研究與觀察綠色工作的發展趨勢,關注相關綠色技能、培養專業職能,成為新興領域的先行者為永續環境盡一份心力。

邱惠瑄 職涯諮詢與發展組組長 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

  • 延伸閱讀
大客車駕駛聯合招募活動(另開視窗)
僱用安定措施(另開視窗)
投資青年方案2.0(另開視窗)
45+就業資源網(另開視窗)
2023初次尋職青年穩定就業計畫(另開視窗)
國人海外就業資源中心網站超連結(另開視窗)
職涯線上諮詢(另開視窗)
「沃克雜誌」第3期分享8篇壯世代職場故事。(另開視窗)

亞勁車電成立於2018年12月,開創EV Service全新商業模式,他們具備豐富的電動車維運經驗,並在臺灣建立第一間「電動車維保數據中心」與「即時救援車隊」,來提供電動車用戶多元維修保養管道。現今,亞勁車電的技術能量與範疇,已擴及自駕、電動車之代工與維保等多元服務,同時也是服務國內自駕車、特種、大型電動車輛專業的維運團隊。亞勁車電深知維保是各車廠除生產體系外必備之條件,但電動車的關鍵三電系統,與傳統引擎車輛完全不同,既有維保體系之人力、設備與經驗知識,以及技術觀念上的成見與落差,導致原有引擎車之維保體系不易直接轉移進行電動車保養,尤其針對電機、電控與電池等三電之診斷與維修,是目前電動車產業最大痛點與缺口。為促進完善的電動車輛維保生態,他們期許與客戶業者合作共榮,將亞勁車電的技術服務數位化與共享化,透過建立完整車輛維保履歷,從臺灣建立扎實維保通路為基礎,攜手與車廠、電動車用戶及政府建立一種穩定合作的夥伴關係,共同佈建全球化售服網為目標。發展全球化EV Service亞勁車電為解決電動車市場成長過程中,維保服務能量無法快速伴隨成長的問題,他們已取得眾多電動車廠、關鍵零組件商維保合作與授權,首創提出「EV Service共享平臺」,是一種「一站式」的電動車維保服務媒合服務架構,涵蓋電動車輛所需之「維修」、「保養」、「拖吊運輸」、「正確媒合服務需求」等多元資訊。亞勁車電的核心技術發展,專注於電動車維修保養流程,進行技術剖析,分解易於維修人員能快速遵循實施指定之各步驟,減少維修電動車時,因操作不當而使電池、車輛起火毀損等風險,並讓作業過程有效被記錄來形成履歷化,同時將維保技術資訊整合於車聯網,使資訊於雲端化,實現資訊即時供給技師及需求者,解決電動車維保當下所需之正確方法。他們所提供之服務創新性與獨特性,在於亞勁車電提供同等車廠級別之專業維保服務能量,但不隸屬特定車廠之固定編制,為提供諸多客戶便利性與多元完善服務及維保通路據點,培育最專業精實技術團隊、提供兼顧高品質同時最佳成本效益之方案。讓電動車的每一哩路,都能確保安全並維持最佳的能源效率在全球推動各種淨零排放碳中和的綠色經濟政策下,亞勁車電致力推昇完善的車輛生態鏈,讓「EV Service 平臺」共享於各大既有維修通路中,幫助傳統維保廠轉型升級,促進資源共享,人才共用,多元便利的維保管道,形成完善的綠能產業鏈,讓電動車更扎實地踩著每一哩綠色道路,與您齊力齊心守護地球。資料來源:新創事業獎、亞勁車電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圖說:亞勁車電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