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金屬製品產業數位轉型方向
金屬製品為我國典型的傳統產業,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舉凡家電、手機、汽機車、醫療等都可見其身影,依據統計資料,2020年金屬製品總產值為新台幣6,667億元,出口值新台幣3,370億元,其中不乏許多「隱形冠軍」,像是以出口為導向的螺絲螺帽、手工具等皆位居全球前幾大出口地位,為國際各產業不可或缺的夥伴,另外像金屬模具、熱處理、表面處理等則是默默支撐國內各產業發展的關鍵基盤,在整體產業發展趨緩的現今,產業正積極面對營運效率提升、老師傅技能傳承、人才招募、少量多樣需求等議題,同時,受全球數位轉型浪潮影響,也開始將「數位轉型」作為產業升級的下一步。
數位轉型是當今受全球產業關注的經營改革議題,將企業的生產、營運、行銷、客戶體驗等透過結合數位科技來降低成本,甚至衍生創新產品、商業模式來提升獲利達到「高值化」目標,會是我國金屬製品產業在邁入成熟階段後,面對國際競爭及永續發展等課題上所需的突破口。然而,許多產業會將方向聚焦在導入「數位」技術、工具上,而忽略「轉型」的效益才是企業應該優先思考的,億泰電線電纜簡毅副總經理於經濟部工業局所辦理的數位製造管理加值計畫成果發表會,分享自身經驗「企業應以自身競爭力為轉型核心價值,若是過度追求數據化而消耗大量成本,所得到的資訊反而無法創造價值,那對於企業就是一種浪費」,如為執行數位轉型,而急著導入數位工具,反而可能會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因此,數位轉型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建議優先從「人才培育」、「精實管理」及「數位化」三面向強化企業體質,再針對關鍵製程導入智慧技術,建立符合國際所需的高階製造能量,最後協助業者深化數據應用及鏈結跨域資源,進而切入高值化市場甚至衍生創新商業模式,從而爭取新商機,達成產業實質轉型升級高值化目標。
在實際轉型推動層面,對於我國有意願投入轉型升級行列的中小型金屬製品業者,經濟部推動的「數位製造管理加值計畫」,協助滿益金科技、明昌國際、統榮鋼鐵等金屬業者從基礎做起,鏈結周邊大學校院及技術服務單位,導入精實管理、資料可視化等技術,並透過產學合作預先扶植產業所需人才,逐步建立產業執行數位轉型所需之實力與專業職能,從而強化企業體質以朝向下個轉型階段繼續前進。
具備一定數位化基礎後,金屬產業優先在生產、管理面導入智慧化及數位化工具,透過經濟部推動「水五金及手工具產業升級計畫」、「中小型製造業數位轉型計畫」等計畫,與隴鈦銅器、銳泰精密、易連工業、金全益、京茂機電、世德工業等數十家業者合作,針對關鍵製程全面導入智慧化,深化數據應用,及媒合跨業跨域資源,改善產銷效率、升級製造技術、或建立新商業模式,引導攻入高值、特殊、利基市場,達成金屬製品產業實質轉型之目標。
數位轉型已成為全球趨勢,但並非一蹴可幾,要如何整備企業體質、運用新興數位科技,進而轉型爭取高值化市場或建立創新商業模式,對金屬製品產業而言,是需要審慎思考的一項議題。我國金屬製品產業生產製造實力堅強,有健全產業聚落及上中游體系,且具備高彈性、高效率的客製化生產能量,在過去為台灣創造經濟榮景,但現今整體產業已邁入飽和期,在升級轉型化的路上,傳統製造需要透過「數位轉型」,運用數位化、智慧化等科技扭轉痛點,進而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