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茶行動_原點社會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黃暐程
「為彼此解渴,也為地球減碳!」2019年創立的奉茶行動_原點社會企業股份有限公司,運用科技與Open Data力量,打造便捷的「奉茶行動」APP,讓民眾輕鬆找到附近的奉茶站點,喝水同時減少塑膠瓶浪費,至今已吸引逾33萬民眾參與,建置逾萬個奉茶站,攜手為永續飲水生態圈貢獻心力。
至今為台灣減少逾三百萬個塑膠瓶
原點社會企業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黃暐程表示,「奉茶行動」的起心動念來自對源頭減塑的關注。他觀察到,許多公共場所雖有設置飲水機,民眾卻仍購買瓶裝水,可見問題並非資源不足,而是資訊落差。因此,團隊運用 App 技術整合全台飲水據點,打造可即時查詢的數位補水站。截至目前,平台已建立超過 14,000 個奉茶站點、累積逾 33 萬名使用者,成為國內有規模的永續飲水平台。
2020 年,原點社會企業攜手環境部與民間夥伴啟動「奉茶行動」公益飲水計畫,開啟台灣減塑飲水與減碳生活的新篇章。2023 年更進一步推出「RF100 計畫」,以「實現台灣 REFILL 100% 喝水零廢」為核心願景,透過物聯網(IoT)技術串聯飲水設備,將民眾實際減少瓶裝水使用成果轉化為具體且可視化的社會影響力,為企業 ESG 策略提供創新、可量化的永續解決方案。
現在,「奉茶行動」已成功為台灣減少超過 300 萬個寶特瓶的使用,並預計在 2026 年前攜手 100 家企業導入 RF100 減瓶設備,目標共同減少 1,000 萬瓶瓶裝水。儘管全球局勢動盪,美國總統川普重啟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對綠色政策與企業投資信心造成挑戰,但黃暐程強調:「永續產業不可能走回頭路。」他認為這不僅是創新商業模式,更是對環境與健康負責的選擇,亦是對永續生活的實踐與承諾。
新創社會企業 理想與成長並進
原點社會企業團隊目前有六位成員,涵蓋產品、業務、技術與行銷等多元角色,支撐著「奉茶行動」的日常營運與規模拓展。由於企業服務同時面向消費者(C 端)與企業客戶(B 端),因此在組織分工上也有所區分。例如,針對企業 ESG 合作設有業務與專案執行成員,負責從溝通到落地執行;在產品端,則由軟體工程師與產品經理(PM)負責 App 開發與優化,客服人員則協助用戶操作與回饋,並積極經營品牌行銷,拓展社會影響力。
黃暐程表示,作為一家新創公司,團隊的職能不再受限於傳統部門的劃分,而是傾向綜合型、跨領域的協作模式。服務「喝水者」的過程,不只是介面上的優化,更核心的是對使用者行為的深度理解,從「為什麼會使用」到「如何讓他們持續使用」。因此團隊需要結合數據分析、前端設計與產品體驗等多方專業,共同優化 App 的互動性與轉化率,進一步擴大服務層面。
而社會企業的本質在於創造正向改變,而非單純追求商業利潤,因此希望加入夥伴都對「源頭減塑」這件事有高度認同,這是能否真正投入的基本門檻。另外,願意擁抱變動與開放思維也是重要特質,新創產業本身充滿不確定性,懷抱理念也要追求實質成長,唯有理想與成長並進才能走得長遠。
保持學習欲與好奇心 比一紙證照更關鍵
現階段與永續相關的職務與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對於有志投入這個領域的求職者與社會新鮮人,黃暐程建議,不妨多參與公私部門的人才培育課程,但更重要的是培養快速整合大量資訊的能力。舉例來說,當你要推動用戶成長,必須懂得如何設定策略、與利害關係人溝通協調,這些關鍵能力往往不是補習班或制式課程能教的。永續工作者需要具備持續學習與更新知識的能力,並能靈活運用於不同情境中。考取證照固然重要,但態度的積極性與學習力才是走得長遠的特質。
他也強調,優秀的永續人才不只是懂理論,更關鍵的是能將永續理念與企業本業緊密結合,擁有獨立思辨的能力。因為永續策略的核心並不只是為了符合法規、降低風險,更應該帶動創新與轉型,進而強化企業的長遠競爭力。在既有的產品與服務之上挖掘新價值、新機會,才能為企業創造永續實踐。
「不要為了做而做,而是要理解為什麼而做。」黃暐程提醒,唯有具備強烈動機與好奇心,才有可能驅動出更好的服務與解決方案。如今網路資源豐富,不僅有大量永續新知可供訂閱,還有各式論壇與社群可參與,再加上AI工具的輔助,學習門檻不再高不可攀。「主動探索、持續精進」才是在職場站穩腳步、脫穎而出的關鍵。


文/奉茶行動_原點社會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 黃暐程口述,台灣就業通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