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政治大學輔導與諮商碩士學位及美國ACT家庭暴力預防方案認證的諮商心理師陳莉婷,是許多個案信賴的「Tina老師」,除了在實務工作幫助個案,也透過社群媒體等管道分享心理學相關文章和見解,她深信「生命的裂縫是光的滋養入口,在歷經受傷後會帶來成長的力量」,期盼以愛心與理解鼓舞更多人。
富有觀察力樂於助人 把興趣發展成專業
「小時候不知道什麼是心理學,但對人類內心世界充滿好奇,常想『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行為跟反應?背後的原因為何?我該如何幫助他們呢?』長大後才知道自己的個性,原來很適合從事心理師的工作!」
要成為諮商心理師並不是大學畢業就可以報考證照,一定要從心理或輔導相關的研究所畢業,並完成全職與兼職的實習才能參加考試。發自內心喜歡這個工作的陳莉婷一路晉級,先完成大學、研究所的學業及業界實習,通過國家考試取得證照,她不只從業,也透過演講、經營社群媒體等方式,傳遞心理健康相關內容,深信心理健康對個人、甚至整個社會都非常重要。
在健康意識抬頭的時代,不僅身體健康受到重視,心理健康也逐漸成為關注的焦點,並朝多元發展。陳莉婷表示,傳統心理諮商通常在諮商所或醫療院所進行個別或團體諮商,現在還有許多其他形式,例如員工協助方案(EAP)、心理諮詢或心理教育平台等,這些方式反映出市場對心理健康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加。
接住一位個案 也幫助整個家庭
從事諮商心理師多年,陳莉婷深刻體認到要從事這個工作,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更要具備敏感度、同理心和真誠理解,以強大的耐心和心理韌性去協助個案。
「每種職業都有酸甜苦辣,諮商心理師也一樣!」陳莉婷說,這是深耕人心的工作,個案前來諮商通常是因為內心有困擾、煩惱,或面臨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協助過程中可能會遇到情緒不穩定的個案,諮商師不僅要保持穩定情緒,還需要耐心地引導個案,否則難以觸及個案內心。
在臨床上發現,許多個案期待諮商就跟買東西或修東西一樣快速見效,最好一次諮商就能搞定,但內心世界複雜,還可能涉及童年創傷,並非一蹴可幾,有些個案中途放棄或難敞開心胸,需要耐性與專業,才能克服挑戰與挫折順利完成諮商工作。
「還好這個工作也常帶來豐沛的成就感。」陳莉婷曾經協助過一位幼兒園的孩子,這孩子經常忘東忘西,做很多事都「脫隊」,例如同學都吃完飯了他還沒吃完、大家都在收玩具了他還在玩,也跟同學處得不太融洽。
憂心的母親帶著這孩子四處求助,最後找上陳莉婷,經過重新調整教育策略、訓練社交技巧、教育禮貌表達、設立獎勵制度等方式,讓孩子有了很大的進步,母親露出難得的輕鬆笑顏。「我覺得自己不只幫助了一個孩子,也拯救了這位母親、甚至是一個家庭!」陳莉婷欣慰地說。
生命影響生命 別忘記照顧好自己
「照顧好個案,也要照顧自己!」在從事諮商心理師多年後,陳莉婷體認到這是維持良好工作表現的秘訣。諮商心理師是自我要求高的工作,「諮商時,房門關上,只有自己面對個案」,唯有保持最佳狀態,才有充沛能量給予個案最好的協助,也能在面對個案「負能量」時保持穩定的心。
陳莉婷生活中注重自我照顧和平衡生活,盡可能睡飽吃好、運動釋壓,保持正向健康的身心靈。當遇到棘手的狀況衝擊心情時,她會提點自己要尊重人與人差異性,不要想一味的改變對方,並定期跟督導討論接案狀況,「人都有盲點,心理師也不例外」,要適時對外求助。每隔一段時間,她也會邀請個案討論諮商心得,從中修正並且練習開放和多元的態度,定期進修充實專業知能,不斷反思與成長維持最佳狀態。
她相信,只要對這份工作保有高度熱情、好奇心和求知慾,培養敏銳觀察力和理解力,能夠適應環境變動不斷追求進步,與人真誠互動,必能贏得個案信任,建立長久穩定的諮商關係,陪伴個案往更好的狀態前進。
文/諮商心理師 陳莉婷口述,台灣就業通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