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將「電子化醫療(eHealth)」定義為資訊通訊科技(ICT)在醫療和健康領域的各種應用,這包括了醫療護理、疾病控制、公共衛生觀察、教育以及研究。到了2012年,WHO進一步提出了「行動醫療(mHealth)」的概念,指利用手機等行動裝置和技術來提供健康和醫療相關的服務。接著在2018年,WHO將eHealth和mHealth的範疇進一步擴大,納入物聯網、大數據分析、機器人技術、人工智慧以及機器學習等技術,並提出了數位醫療的新概念。
數位醫療主要是指在網路時代,透過電子化醫療(eHealth)和資通訊設備,促成大量醫療數據以數位化方式儲存在資訊系統中,隨著長期累積的大量數位化醫療數據,加上全球各國積極發展資通訊技術和創新科技,如大數據、雲端運算和人工智慧技術的成熟,解決健康醫療領域痛點的醫療方案即應運而生。許多數位醫療方案逐漸應用於臨床醫療的疾病預防、診斷和治療等各環節,COVID-19 全球疫情的爆發更加速了數位醫療的崛起,使數位醫療在全球發展逐漸成形與蓬勃發展,因此數位醫療是一個融合科技和專業醫療跨知識領域的重要產業。
全球人口結構正面臨高齡化的挑戰,根據高齡化社會的定義,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超過7%,稱為高齡化社會(Aging Society),超過14%稱為高齡社會(Aged society),超過20%稱為超高齡社會(Super-Aged Society)。根據聯合國的預估,到2050年,全球高齡人口將佔總人口的16%,全球將進入高齡社會的階段,而在臺灣,高齡化問題更為嚴重。根據臺灣國家發展委員會的資料,臺灣已於1993年轉變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進入高齡社會的階段,目前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顯示臺灣必須正視高齡化社會及衍生的相關健康問題,諸如慢性病、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和癌症等,避免疾病併發症導致死亡,尤其先進醫學促進延長壽命的當下,應更進一步需思考從年輕時建立健康生活習慣,預防未來罹患疾病的風險,達到老年健康樂活目標。
根據2023年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 (Bio Taiwan Committee, BTC)的建議,臺灣生醫產業應持續以數位醫療為主要發展方向,建立促進個人健康為目標的產業生態系,串接穿戴式裝置、醫療設備、AI軟體及健康資料互通,成為一個從預防、診斷、治療到照護的全人健康數位醫療平台。目前臺灣數位醫療聚焦於三大發展面向:
(1) 個人化健康管理:
個人健康資料中心化管理,發展個人化健康管理方案,醫護人員可隨時協助民眾管理身體健康,亦可擬定個人化治療方案。
(2) AI輔助:
AI先行偵測篩檢或診斷疾病,輔助臨床醫師,提高疾病診斷流程效率。
(3) 分散式醫療方案:
藉由數位醫療方案分擔醫護人員臨床工作壓力,優化流程提升專業醫療品質,或是發展遠距醫療相關的在宅醫療方案,深化無時間地點限制的醫療服務。
面對高齡化社會議題,透過數位醫療產業發展,除了使專業醫療服務更有效率,亦能持續發展在宅醫療,達到小病在宅醫,大病到院治的願景。綜觀而言,隨著全球及臺灣對於數位醫療的需求持續增加,且全球臨床醫療持續導入穿戴式科技、AI 分析、高效率運算平臺技術,促進個人化醫療興起、遠距醫療的使用,為臺灣發展數位醫療帶來更多茁壯機會,透過健康大數據驅動,已持續朝維持健康狀態、分散式醫療以及個人化醫療等趨勢發展。
圖:數位醫療應用情境範疇 (資料來源:2023生技醫藥白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