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組生跨域風電產業 挑戰自我創造無限可能

「從事風電產業,除了為永續環境貢獻一份心力,炎夏開冷氣時,想起這些用電有一部分是自己用心血拚出來的,感覺特別踏實!」涂哲睿是風電業專案管理師,大學主修歷史系,跟風電產業看似相差十萬八千里,但憑藉著興趣與熱情,他跨領域從離岸風電的水下基礎製造、塗裝工作開始做起,證照一張一張考、經驗一點一點累積,從製造到管理,打造出一條與眾不同的職涯道路。

跟上「風」潮 成為綠領新貴

淨零排放是全球趨勢,隨著永續意識抬頭,造就職場新興職務,養成一批薪資相對優渥的「綠領新貴」。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統計,預估2030年全球將有1400萬個綠領人才職缺,這股火紅的職場風潮也吹進台灣。

台亞風能專案管理師涂哲睿就是其中之一。大學歷史系畢業後,他曾轉換過一些工作,從政府部門、合作開工作室,還曾經從事鞋類的傳統產業,派駐到國外。

「轉換工作,只是希望能夠找到滿足內心的志業。」沒想到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了原本的規劃,原本在海外工作的涂哲睿默然回國重頭開始,重新投履歷找工作。

一次因緣際會下,2021年涂哲睿開始加入風電產業的行列,開啟職涯全新篇章。出身「文組」,既非機電、也非工程科系畢業,在這個新奇且陌生的產業裡,他加倍努力,從水下基礎的製造、塗裝工作開始摸索,一步步在離岸風電領域裡找到展望與目標,勇闖未知的領域,成為綠能尖兵。

風電業人才稀缺 有證照更搶手

風電產業大致可分為開發、製造、組裝和運維四大區塊,涂哲睿指出,四大區塊都很缺人,整體來說,風電產業的人才需求強勁,對於想要加入的工作者而言,現在就是很好的時機。

以開發類的職務來說,這領域需要專案、公關等具備統籌能力的人才,以「專案管理師」來說,工作內容包括申請許可、開發作業、環評及後續風場調查等,以及與公司各單位及公務部門溝通,有點像是產業的「中心點」,縱向橫向聯繫都需要。

其次是製造類人才,涂哲睿觀察發現,國內目前風電焊接技術與塗裝技術人才都很稀缺,尤其塗裝檢驗員需要具備的證照「NACE」,擁有最頂尖的Level 3等級者全台灣只有8位,而次階一點的NACE CIP Level 2證照,全台灣也僅有逾百人擁有。

離岸風電水下基礎由各種樣式管件或板件焊接組裝,「焊接聽起來好像很簡單,實則不然。」離岸風電的鋼構精度相當嚴苛,焊接時不容誤差瑕疵,專業要求高,還區分電焊、氬焊等不同技術類別,非常需要專精的人才。

而且組裝焊接後需目視檢測(VT)、磁粒檢測(MT)、超音波檢測(UT)及非破壞檢測(NDT)等判定合格後,才能進行下一製程階段,以確保焊接品質。國內現有的焊接檢驗員也很少,大部分都需要由外籍技師協助,運維工程師也是,可以說人力需求都非常龐大。

涂哲睿表示,風電產業需要能立即上手的「即戰力」,對於想要從事相關工作的人來說機會很多,特別是擁有專業證照者更是搶手人才。有位業界前輩雖然學歷並不特別顯赫,但因為考取15張相關證照,入行不久後薪資及職務都快速升等,相當令人稱羡,說明在這行業學歷不代表一切,有證照更能成為炙手可熱的高薪人才。

外語能力必備 保持開放心胸努力精進

雖然入行僅有三年左右的時間,不過涂哲睿穩紮穩打,表現亮眼。他建議有志進入風電產業的新鮮人,外語能力和溝通能力都是必要的敲門磚,由於現在離岸風電多半與外國廠商接洽,投資者也多是外商,所以外語能力一定要好,特別是英文。而這個產業需要密切的合作,因此良好的溝通能力也非常重要。

再來就是保持旺盛的學習能力以及開放心胸去精進、去面對不同的挑戰,「業界很小也很大」,可以學到的東西很多,不要自我受限。涂哲睿也建議,工作之餘要花時間考證照,他深刻體認:「要在這個行業立足,學歷不是一切,證照才是。」

有志進入這行的求職者,若尚在就學階段,不妨把握機會從實習生開始熟悉這個產業,不少風電公司都有提供實習機會;若是想要轉職者,也應多留意相關職缺,勇敢跨出第一步,先了解這個行業的技術門檻,找出自己有興趣的方向進一步鑽研,過程需要花費不少心力,也勢必會遇到挫折,但不要放棄,工作經驗需要累積,不是一蹴可幾,相信只要努力與堅持一定有成果。

涂哲睿以自身為例,剛入行時的他如同白紙,對風電產業毫無所悉,但這三年來他陸續考取NACE、GWO 高空作業證照、IRATA高空垂降作業證照、以及中華民國現場作業主管管理人員證照等,證明自我價值,開創無限可能。

文/台亞風能專案管理師 涂哲睿口述,台灣就業通整理。
更多綠能科技產業相關資訊

  • 延伸閱讀
2024南分署實體就博會(另開視窗)
2024Q2線上就博會(另開視窗)
僱用安定措施(另開視窗)
2023疫後改善缺工擴大就業方案(另開視窗)
投資青年方案2.0(另開視窗)
45+就業資源網(另開視窗)
2023初次尋職青年穩定就業計畫(另開視窗)
專案就業獎勵(另開視窗)
專案缺工職業訓練試辦計畫(另開視窗)
國人海外就業資源中心網站超連結(另開視窗)
職涯線上諮詢(另開視窗)
2024總統盃黑客松(另開視窗)

將數學理論變成商業獲利模式的奇點無限,成立於2015年,以「數學最佳化」與「資料科學」做為核心技術。公司具有超過40%的數學家,以統計、數學與軟體技術,打造自有的A.I.R®智慧排車調度雲端服務,目標為全球的運輸物流業市場,協助客戶提升在物流配送議題中數位轉型的綜效! 奇點無限的辦公室,有橫跨一整面牆的大黑板,上面寫著滿滿的數學公式,而這也是奇點無限創辦人暨執行長衷嵐焜的創業核心理念—「數學可以變現」,學者出身的他,引用希臘文解釋,「物流」希臘文原意就是「數學」,以此來佐證,物流公司若不用數學解決問題,就不是一個有效能的物流公司。奇點無限在2022年實現業績「十倍速」成長,並獲得新臺幣3,000萬元pre-A輪募資。團隊人數從創業初期的2人,成長至現在的23位員工,目前也在積極布局日本市場。另外,在2022年參加美國離散數學與理論計算科學中心(DIMACS) VRP(車輛路線問題)挑戰賽中,獲得全世界第9名佳績,領先Google AI團隊(第10名)與日本黑貓宅急便(第11名)。資料來源:林口新創園圖為奇點無限創辦人衷嵐焜博士,奇點無限將賦能 『任何具有配送行為的產業』,幫助企業真正利用科學方式達成數位轉型的最佳化,並持續地推動永續物流的創新。(圖片來源:DIGI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