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塑膠製品產業人才需求趨勢與因應策略

2023-03-16

台灣經濟研究院統計2021年塑膠製品製造業產值3,173億元,年增率10.65%,但隨著國際原油價格不斷調漲,相較去年漲幅52.10%,衝擊塑膠製品製造業企業的生存空間。
經濟部統計處統計國內塑膠製品製造業企業家數7,750家,小型企業 (企業人數低於50人) 佔91.91%,其中80.51%的企業人數低於20人。可知我國塑膠製品製造業以小型企業為主,更難以負荷原物料價格的漲幅,因此推動塑膠製品製造業的轉型,期降低受原油價格增加的原物料影響,加速轉型的時程,更需要增加可協助企業轉型、並維持或提升產品品質的跨域專業人力。

一、產業趨勢對人才需求的影響
(一)國際局勢全面推動產業的減碳、低碳作為

因應全球氣候劇烈變遷,2018年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共同合作推動全球新塑膠經濟承諾,結合企業、零售商、回收商、政府及非政府單位,促進塑膠製品的封閉性循環。而各國政府則透過政策要求塑膠製品製造業強制性轉型,如:歐盟宣示2030年塑膠包裝可全面回收之政策,日本預計2030年前減少25%拋棄式塑膠的使用,韓國公告2030年前將廢塑料量減少50%,並將回收率從34%提高到70%。而我國環保署提出2025年前以價制量限用、2030年前全面禁用的一次性塑膠減用時程表。
而國際能源總署(IEA)更於2021年5月17日發表「全球能源部門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特別報告,針對如何在2050年達到淨零能源系統及促進強勁經濟增長進行研究。目前全球已有128個國家,宣示2050年達成碳中和的目標,許多國家除了推動透過碳定價方式(如碳稅或碳交易制度),提高排碳成本,而2021年歐盟公告將自2023年起實施碳關稅相關措施。
為此,我國環保署加速實施碳定價,並修正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增加徵收碳費機制,同步掌握歐盟CBAM產品碳含量的計算方式,協助國內產業產品碳含量瞭解,做好與國際碳邊境調整機制接軌的準備。
(二)企業因應目標與行動
為加速推動全球新塑膠經濟,國際市場品牌大廠推動回收再生料使用,如:可口可樂期望2030年要求所有包裝都使用 50%以上的回收材料;麥當勞於2025年將回收所有使用過的包裝垃圾;宜家家居(IKEA)於2030年全面採用可回收或再生材料;聯合利華則是旗下眾多品牌包裝已要求使用100%再生材料;Berry Global宣布至2030年實現使用30%循環塑膠材料的目標。
國內塑膠製品產業則因應淨零碳排國際趨勢,訂定轉型目標,如:塑膠製品原料業龍頭台塑企業擬定2025年ESGs目標為較2018年減碳10%,並停止供應一次性民生塑料(PVC、PE、PP),塑膠製品業的南亞進一步規劃製造100%塑料回收的塑膠棧板。另國際真空及壓空成型容器大廠的金元福,為國內首家塑膠容器製造商加入國際百分百再生能源倡議RE100的企業,承諾於2050年達到100%採用再生能源。愈來愈多塑膠製品產業進行碳盤查、碳足跡等減碳措施第一步,亟思如何以中小企業的角度,因應國際市場的挑戰。

二、產業面臨的現況與挑戰
為能夠因應全球低碳、減碳的嚴峻挑戰,國內企業評估企業升級、轉型,產業面臨情境有:
(一)原有缺工問題未解決,另急需招聘綠色設計人才
目前市場需求,科技相關產業(如:電子零組件製造業)蓬勃發展,對於STEM(理工科泛指與數學、自然科學及工程學相關的學科)領域人才需求增加,尤其是對於化學工程細學類(07111)、材料工程細學類(07112)及機械工程細學類(07151)需求最多,與塑膠製品製造業關鍵職務人才學類科系重疊。
2021年統計處統計塑膠製品製造業平均月薪為新台幣44,086元、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平均月薪為新台幣82,638元,從業人員每月差距為38,552元。科技相關產業相較於塑膠製品產業可提供高薪且大量的工作職缺,此就業環境影響了人才流向科技相關產業。據統計處統計2021年塑膠製品製造業從業人員較2020年減少1千餘人,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從業人員則增加13千餘人。可見原有的缺工問題仍持續存在。
為符合國際發展趨勢與品牌商的要求,因此塑膠製品製造業企業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來進行產品重新設計、材料配方建立、製程優化及材料品質管理規範等工作內容,但原有的人才需深化以有的知識,如:了解可循環或回收再生等材料及其應用,因此突顯了可循環或回收再生料、製程、設計、品質管理等人才顯示明顯的需求。
(二)全球經濟衰退致營運成本大幅提升,急需導入其他資源協助培訓企業內部人才
國際原油價格不斷調漲,迄今相較去年漲幅52.10%,擠壓塑膠製品製造業企業的利潤空間。
經濟部統計處統計國內塑膠製品製造業企業家數7,750家,91.91%的企業為小型企業(企業人數低於50人),其中80.51%的企業人數低於20人。可知我國塑膠製品製造業以小型企業為主,更難以負荷原物料價格的漲幅,因此推動塑膠製品製造業的轉型,以降低受原油價格增加的原物料影響,加速轉型的時程,更需要增加可協助企業轉型、並維持或提升產品品質的跨域專業人力。
惟中小企業營運壓力較大,如須招聘新的人力往往與營收是否成長相關,因此導入其它資源,減輕企業內部培訓可用的專業人才則成為中小企業、甚至是大型企業評估的重要選項之一。

三、人才需求綜合分析
依人力銀行2022年7月公告之塑膠製品製造業職缺進行統計,產品設計工程師、研發工程師、製程工程師、專案工程師、品保工程師、模具工程師等6類職缺佔比超過6成:製程類職缺佔比最高(21.13%),其次為研發類職缺(18.39%),再次之者為品管類職缺(10.15%),另專案類、模具類、產品設計類等職缺佔比皆差距不遠(約3.92%)。
而對塑膠製品製造業進行關鍵職缺調查,產業人才需求有以下趨勢:
.學歷背景:主要為大專大學。其中,研發工程師、專案工程師在碩士學歷的需求(30%以上)較其他類型高,且無高中職以下學歷需求,可推估其於專業領域之學理學術知能要求程度更高。反之,模具工程師於高中職學歷需求約佔24%,可見其除需具備一定學習能力外,更需要實務實作能力。
.工作年資:研發類、製程類、品管類職缺無特定要求,著重於自身學養(通常是大專大學為主,視工作內容略增減碩士或高中職學歷人力);而產品設計工程師、專案工程師、模具工程師以3~5年的工作經歷為主,需一定的工作實務經驗。
透過問卷調查分析,可知產業反應除缺工外,招聘的人才或現有的人才,皆須提升其相關的專業能力。因此綜合來說面對企業現況,建議以下因應對策,以解決現況:
(一)協助企業降低經營成本(人才培育)及減少招聘困難
1. 降低培訓成本:廣宣並協助中小企業申請政府補助計畫,降低培育人才的成本壓力。
2. 提供具公信力的培訓管道:政府委託第三方專業單位(如:法人或公協會)辦理教育訓練、企業參訪、能力鑑定等,以實際行動協助產業強化人才專業職能。
3. 廣宣延攬人才管道及服務:向業者強化廣宣海外延攬人才管道力道,協助海外延攬人才事務。
(二)提供系統化培訓制度,提升國內人才專業
1. 優化現有職能基準:持續優化職能基準項目,貼近現行產業需求,同步滾動式修正能力鑑定內容,提供最符合產業需求之人才培育鑑別制度。
2. 提供客製化人才制度:產業轉型輔導團隊或產業諮詢團隊提供客製化企業所需職能模型及薪酬福利、升遷、教育訓練等制度建議,建置企業營運優勢與人才就職、能力提升拉力,形成雙贏局面。
3. 提供外部教育訓練資源:委託專業第三方(如:法人或公協會)辦理產業職能訓練課程,如:回收再生料、低碳材料、生質基材料、生分解材料及智慧製造生產模式等,或提供企業外訓參考方案。


塑膠製品產業人才能力鑑別-術科實作
 

  • 延伸閱讀
大客車駕駛聯合招募活動(另開視窗)
僱用安定措施(另開視窗)
投資青年方案2.0(另開視窗)
45+就業資源網(另開視窗)
2023初次尋職青年穩定就業計畫(另開視窗)
國人海外就業資源中心網站超連結(另開視窗)
職涯線上諮詢(另開視窗)
「沃克雜誌」第3期分享8篇壯世代職場故事。(另開視窗)

亞勁車電成立於2018年12月,開創EV Service全新商業模式,他們具備豐富的電動車維運經驗,並在臺灣建立第一間「電動車維保數據中心」與「即時救援車隊」,來提供電動車用戶多元維修保養管道。現今,亞勁車電的技術能量與範疇,已擴及自駕、電動車之代工與維保等多元服務,同時也是服務國內自駕車、特種、大型電動車輛專業的維運團隊。亞勁車電深知維保是各車廠除生產體系外必備之條件,但電動車的關鍵三電系統,與傳統引擎車輛完全不同,既有維保體系之人力、設備與經驗知識,以及技術觀念上的成見與落差,導致原有引擎車之維保體系不易直接轉移進行電動車保養,尤其針對電機、電控與電池等三電之診斷與維修,是目前電動車產業最大痛點與缺口。為促進完善的電動車輛維保生態,他們期許與客戶業者合作共榮,將亞勁車電的技術服務數位化與共享化,透過建立完整車輛維保履歷,從臺灣建立扎實維保通路為基礎,攜手與車廠、電動車用戶及政府建立一種穩定合作的夥伴關係,共同佈建全球化售服網為目標。發展全球化EV Service亞勁車電為解決電動車市場成長過程中,維保服務能量無法快速伴隨成長的問題,他們已取得眾多電動車廠、關鍵零組件商維保合作與授權,首創提出「EV Service共享平臺」,是一種「一站式」的電動車維保服務媒合服務架構,涵蓋電動車輛所需之「維修」、「保養」、「拖吊運輸」、「正確媒合服務需求」等多元資訊。亞勁車電的核心技術發展,專注於電動車維修保養流程,進行技術剖析,分解易於維修人員能快速遵循實施指定之各步驟,減少維修電動車時,因操作不當而使電池、車輛起火毀損等風險,並讓作業過程有效被記錄來形成履歷化,同時將維保技術資訊整合於車聯網,使資訊於雲端化,實現資訊即時供給技師及需求者,解決電動車維保當下所需之正確方法。他們所提供之服務創新性與獨特性,在於亞勁車電提供同等車廠級別之專業維保服務能量,但不隸屬特定車廠之固定編制,為提供諸多客戶便利性與多元完善服務及維保通路據點,培育最專業精實技術團隊、提供兼顧高品質同時最佳成本效益之方案。讓電動車的每一哩路,都能確保安全並維持最佳的能源效率在全球推動各種淨零排放碳中和的綠色經濟政策下,亞勁車電致力推昇完善的車輛生態鏈,讓「EV Service 平臺」共享於各大既有維修通路中,幫助傳統維保廠轉型升級,促進資源共享,人才共用,多元便利的維保管道,形成完善的綠能產業鏈,讓電動車更扎實地踩著每一哩綠色道路,與您齊力齊心守護地球。資料來源:新創事業獎、亞勁車電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圖說:亞勁車電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