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韓與我國推動製造業數位轉型作法之比較

2023-02-16

近年來全球資通訊產業趨勢變化快速,帶動了數位經濟的興起,同時重塑了全球經濟結構。世界經濟論壇(WEF)在2016年就曾提及數位轉型的重要性與帶來的龐大利益,WEF也認為領導者應聚焦在商業模式創新、生態體系建構、組織文化轉變、數位技能提升與資安隱私等五大關鍵議題,才可有效面對數位衝擊。
恰逢疫情造成全球生活劇變,封鎖與社會隔離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亦改變了產業競爭環境與消費習慣,迫使企業重新思考新的商業運作模式,例如:遠距上班、線上會議、線上交易等。數位技術的進步,與疫情對產業造成的影響,提供了IoT、區塊鏈、大數據、機器人、機器學習、5G等新興技術應用的空間,一方面透過新技術協助辨識、追蹤疫情、防止疫情擴散,協助醫藥發展,另一方面產業也理解,數位技術將主導疫情後的社會、商業經濟活動,成為企業競爭的利器。事實上,許多國家從製造、零售、金融和醫療保健,到公共部門,無一不開始利用新科技進行數位轉型,我國亦於2017年即著手推動國家、社會,與產業整體之數位轉型。
本文將梳理日本與韓國數位轉型政策,了解日韓針對國內製造業推出何種轉型政策,提供我國未來製造業數位轉型推動參考與借鏡。


日本製造業數位轉型

日本獨立行政法人情報處理促進機構(IPA Information-technology Promotion Agency, Japan)於2022年6月發布「中小製造業者之製造領域數位轉型推進指南」的對策,針對中小企業數位轉型可能遇到的問題與困境,分別擬定一系列對策。該指南聚焦於中小製造業在製造領域如何推動數位轉型,建立數位轉型階段性參考指南,包括製造領域數位轉型的認知與理解、製造領域數位轉型理想願景、製造領域數位轉型推動指標衡量以及製造領域數位轉型推動步驟,提供具體的推動作法參考,協助中小企業能夠順利採用數位科技改善自家公司的問題。依據該指南結構以及內涵,分為以下四大面向說明。


製造領域數位轉型的認知與理解

由於中小製造業所處之總體環境劇烈變動,為因應中小製造業面臨的諸多課題,該指南將「製造領域數位轉型」定義為「為提升客戶價值,以製造領域製造設備、營運科技(Operating Technology, OT)等數位化為主軸,透過串聯IT技術,實現產品、服務、商業模式改革」,以提高客戶價值,藉此提升營收,並強化競爭力。


製造領域數位轉型理想願景

依據上述製造領域數位轉型的定義,該指南亦明確訂立製造領域數位轉型的理想願景分別為「智慧工廠」、「智慧產品」及「智慧服務」三個層次,其意涵說明如下:
• 智慧工廠:係指透過IT化,實現訂單、生產、設備、人員計畫及零件下單等業務系統化、省力化與加速化,並且推動製造領域的現實物理動作資料/數據化,串聯現有IT系統,以建構能因應不同變化之智慧工廠。
• 智慧產品:企業應從如何改變客戶體驗角度出發思考,蒐集用戶使用產品的運作狀況資料/數據,作為周邊產品、功能開發與應用,希冀透過相關機制蒐集之相關資訊,有助於產品本身升級。
• 智慧服務:係指從「運用服務創造客戶體驗」角度出發,不僅止於單純提供服務本身,而是從「產品+體驗製造」提升企業競爭力。

圖、日本中小製造業之製造領域數位轉型願景

 

資料來源:IPA,資策會MIC整理,2023年1月


日本中小製造業之製造領域數位轉型推動指標衡量

日本經產省於2019年針對企業推動數位轉型所需的自我診斷,建立「企業數位轉型推動指標(DX推動指標)」,IPA在此基礎下,並於2022年發布製造領域數位轉型成熟度指標,包括建立競爭優勢、業務流程優化、中長期系統建構和審查計畫、資料蒐集與可視化、資料利用/分析、資料串聯、隱私與資料安全、外部資源利用、培養和確保人才等九大指標項目。
藉由上述製造領域數位轉型衡量指標以協助中小製造業檢核數位轉型程度,評估指標從尚未從事轉型工作(0級)逐步進展到已建構相當完善的系統(3級)等四個階段的推動現況,整理如下圖。

圖、日本製造領域數位轉型推動指標檢核數位轉型進展


資料來源:IPA,資策會MIC整理,2023年1月


日本中小製造業之製造領域數位轉型推動流程

具體推動製造領域數位轉型的方法與步驟,以朝向製造領域數位轉型理想願景前進。企業需先釐清數位轉型推動目的,從「客戶」、「需求」及「Know-how與強項」角度出發,包括現況及未來事業領域分析;其次確立有助於實現目的之智慧工廠、智慧產品及智慧服務三大願景,整體推動流程彙整如下圖。

圖、日本製造領域數位轉型整體流程圖


資料來源:IPA,資策會MIC整理,2023年1月


韓國製造業數位轉型

韓國於2020年推出「韓國版新政」(Korea New Deal),確認計畫整體戰略方向和政策目標為「追求整體經濟數位轉型」;2021年,更新為「韓國版新政2.0」(Korea New Deal 2.0),加入6G、元宇宙等前沿科技,並根據相關議題所需基礎設施建置,制定法制架構。其中「韓國數位新政2.0」(Digital New Deal 2.0)為「韓國版新政」重點項目,預期以數位經濟強化企業及國家經濟體質,使韓國成為數位經濟領先國,推動方向側重於建立數據生態系(蒐集、標準化、應用、資安、AI)、公共建設與教育基礎建設之數位轉型,將數位經濟成果擴散至整體經濟及社會領域。


以「韓國數位新政」推動全產業數位轉型

「韓國數位新政」推動期程自2020年至2025年,經費為49兆韓元(約新台幣1.13兆),約佔「韓國版新政」總計畫三分之一,推動項目包含「強化D.N.A生態系」(Data、Network、AI)、SOC數位轉型(Social Overhead Capital,社會基礎設施)、扶植零接觸產業,以及教育基礎設施數位轉型。
其中「強化D.N.A生態系」(Data、Network、AI)項目,佔「數位新政」中央總預算70%以上,達31.9兆韓元(約新台幣7,400億),可視為「數位新政」內主要重點。預期推動韓國數據蒐集的標準化與商業化,分為前置、蒐集、加工、商業化四階段,先進行法規修訂,要求進行資料假名與去識別化,清除資料商業化的障礙,並開始進行資料彙整標準化、商業化,使1、2、3級全產業未來與5G和AI整合。

圖、韓國版新政預算架構


註1:上圖單位為韓元,新台幣兌韓元匯率約1:43
註2:左圖預算含中央、地方與民間投入預算,( )內數字為中央政府投入預算
資料來源:韓國版新政2.0,資策會MIC整理,2023年1月


圖、韓國數位新政「強化D.N.A生態系」推動項目


資料來源:資策會MIC,2023年1月


以總體政策、補貼兌換券、金融支持,協助中小製造業「從零到一」

「數位新政」針對中小製造業的數位轉型政策,希望協助產業「從零到一」,進入數位化階段,並根據不同數位化程度的企業,規劃有中小企業遠距轉型、強化產業系統資安、智慧工廠普及與推廣,與建立製造數據平台等不同推動模式。推動過程搭配「兌換券」制度,讓中小微企業及新創公司,可以較低成本引進數位轉型所需之相關技術與服務,譬如AI、雲端、大數據、遠距等項目。其中AI兌換券之補助金額為各類兌換券中最高者,符合要求之AI工具解決方案供應商高達近一千家。採購廠商最高可獲得3億韓元(近新台幣750萬)的補助,生產力提升38.5%。
此外政府推出兩類金融支持,協助企業進行數位轉型,一為「數位轉型規模化金融支持業務協議」,由為具有產業智慧潛力的企業提供資金、基礎設施、價值分析與開發等金融及非金融服務。另一項為「新政公司專業資金擔保貸款支持計畫」,受益公司如符合數位新政的投資對象(包含新創與一般企業),通過韓國產業情報協會推薦,並支付0.4%的保證金(押金),即可獲得擔保貸款進行企業振興、發展和擴張。
透過總體政策目標、技術補貼兌換卷、金融及非金融投資支持,以及擔保貸款,協助不同數位階段的製造業者,進行數位轉型。


我國與日韓製造業數位轉型政策比較

我國2017年即推出「DIGI+方案」,而後因應智慧產業創新、先進基礎建設、資通安全環境趨勢,以及疫後全球政經情勢、產業鏈重組、零接觸經濟發展等重大變化,將方案升級為「智慧國家方案」,推動目的也從「以國家政策之力協助產業進行數位轉型」,將範圍擴大為「促進國家、社會、產業整體數位轉型,提升數位國力,為2030智慧國家發展奠定基礎」。
針對中小製造業,我國也進行一系列的推動項目,包含補助企業採購數位工具與雲端服務、建立數位工具市集、成立轉型服務團隊、補助智慧製造與消費數據精準研發,以及協助輔導中小製造業管理世代的接班傳承等。
其中我國數位工具的補助模式,與韓國「兌換券」制度,以及日本「促進數位轉型投資之稅收制度」、「提升生產力IT導入補助金政策」、「成長型中小企業研究開發支援政策(Go-tech Project)」等制度相似,提供我國小企業研發、數轉工具及資金補助,透過各類主題式數位轉型研發補助推動計畫方案,協助企業有效運用政府資源,降低中小企業數位轉型的門檻。另外,我國成立的轉型服務團隊,亦與日本「智慧製造應援團」類似,建立中小企業外部支援,提供中小企業製造現場指導與支援、專家派遣、推廣普及中小企業容易使用的工具等,以提供技術、人員、工具的協助。
然我國與日本、韓國三者,針對中小製造業數位轉型,因應推動目的與產業狀態之差異,推動模式亦不盡相同。我國期望透過中小製造數位轉型,為2030智慧國家發展奠定基礎,中小企業貢獻我國一半以上GDP,在面臨數位轉型浪潮與中小製造業高齡化的大環境下,我國相較日韓,特別推動中小製造業接班傳承計畫,以及建立轉型服務團隊,協助資源較缺乏的中小製造業順利轉型。日本發展重點以產業數位化藍圖為整體政策核心,期望透過數位轉型參考指南,提升製造領域數位轉型認知與共識,協助企業理解數位轉型,故建立具有共識性的製造領域數轉推動步驟與衡量指標,使製造產業可進行自我診斷。韓國期望透過普及智慧工廠與建立製造數據平台,協助韓國成為數位經濟領先國,故對數據蒐集標準化與商業化之實際措施特別重視。
綜整我國與日本、韓國製造業數位轉型推動項目如下表。

表、台日韓製造業數位轉型推動項目


資料來源:資策會MIC整理,2023年1月


結論與建議

日本為促使企業積極投入數位轉型,由經產省推動「DX認定制度」,該認證體系係依據《數位治理準則》所推出的DX具體措施,旨在針對制定實現數位轉型的願景、策略及系統的企業實施認證。申請資格不分企業規模,且通過認定的企業可取得及使用由政府頒發的DX認定標章,代表獲選企業在數位轉型獲得認可。有鑑於國內目前尚無針對數位轉型典範企業之認證體系,包含:DX典範企業評選標準與評量重點,可借鏡日本推動經驗,透過政府制定完善的DX標章認證機制,吸引更多企業投入取得標章,藉此突顯獲選企業之「數位轉型力」,顯示積極推動數位轉型有助於提升企業投資報酬率(ROE),亦可將推動經驗提供其它業者參考。此外,可結合經濟部工業局投資抵減、低利貸款等政策工具以鼓勵企業投入轉型。

韓國推動數據蒐集的標準化與商業化,從前置、蒐集、加工、商業化四階段,進行資料彙整標準化、商業化,使1、2、3級全產業未來與5G和AI整合。目前經濟部工業局已成立「消費數據驅動精準研發製造(C2M)計畫」協助食品加工、手工具、小家電、機能服飾、汽車零配件等產業收集應用面消費數據,惟數據收集項目尚未有製造業大型資料共享空間,也尚未有製造業共享資料機制與標準格式。建議我國除持續投入「消費數據驅動製造」,亦可切入現有供應鏈之數據串接問題,如:資料格式、無縫化數據交換與遷移之信任機制、企業內部的數據政策等。釐清現有的技術層面、非技術層面問題(如供應商資料信任問題),並於供應鏈內推動「以大帶小」的中衛體系模式,鼓勵不同產業公協會與所屬企業共同倡議,推動供應鏈商業智慧(Business Intelligence in the Supply Chain)數位轉型共同解決方案,建立供應鏈的共同數據/資料平台。

  • 延伸閱讀
大客車駕駛聯合招募活動(另開視窗)
僱用安定措施(另開視窗)
投資青年方案2.0(另開視窗)
45+就業資源網(另開視窗)
2023初次尋職青年穩定就業計畫(另開視窗)
國人海外就業資源中心網站超連結(另開視窗)
職涯線上諮詢(另開視窗)
「沃克雜誌」第3期分享8篇壯世代職場故事。(另開視窗)

亞勁車電成立於2018年12月,開創EV Service全新商業模式,他們具備豐富的電動車維運經驗,並在臺灣建立第一間「電動車維保數據中心」與「即時救援車隊」,來提供電動車用戶多元維修保養管道。現今,亞勁車電的技術能量與範疇,已擴及自駕、電動車之代工與維保等多元服務,同時也是服務國內自駕車、特種、大型電動車輛專業的維運團隊。亞勁車電深知維保是各車廠除生產體系外必備之條件,但電動車的關鍵三電系統,與傳統引擎車輛完全不同,既有維保體系之人力、設備與經驗知識,以及技術觀念上的成見與落差,導致原有引擎車之維保體系不易直接轉移進行電動車保養,尤其針對電機、電控與電池等三電之診斷與維修,是目前電動車產業最大痛點與缺口。為促進完善的電動車輛維保生態,他們期許與客戶業者合作共榮,將亞勁車電的技術服務數位化與共享化,透過建立完整車輛維保履歷,從臺灣建立扎實維保通路為基礎,攜手與車廠、電動車用戶及政府建立一種穩定合作的夥伴關係,共同佈建全球化售服網為目標。發展全球化EV Service亞勁車電為解決電動車市場成長過程中,維保服務能量無法快速伴隨成長的問題,他們已取得眾多電動車廠、關鍵零組件商維保合作與授權,首創提出「EV Service共享平臺」,是一種「一站式」的電動車維保服務媒合服務架構,涵蓋電動車輛所需之「維修」、「保養」、「拖吊運輸」、「正確媒合服務需求」等多元資訊。亞勁車電的核心技術發展,專注於電動車維修保養流程,進行技術剖析,分解易於維修人員能快速遵循實施指定之各步驟,減少維修電動車時,因操作不當而使電池、車輛起火毀損等風險,並讓作業過程有效被記錄來形成履歷化,同時將維保技術資訊整合於車聯網,使資訊於雲端化,實現資訊即時供給技師及需求者,解決電動車維保當下所需之正確方法。他們所提供之服務創新性與獨特性,在於亞勁車電提供同等車廠級別之專業維保服務能量,但不隸屬特定車廠之固定編制,為提供諸多客戶便利性與多元完善服務及維保通路據點,培育最專業精實技術團隊、提供兼顧高品質同時最佳成本效益之方案。讓電動車的每一哩路,都能確保安全並維持最佳的能源效率在全球推動各種淨零排放碳中和的綠色經濟政策下,亞勁車電致力推昇完善的車輛生態鏈,讓「EV Service 平臺」共享於各大既有維修通路中,幫助傳統維保廠轉型升級,促進資源共享,人才共用,多元便利的維保管道,形成完善的綠能產業鏈,讓電動車更扎實地踩著每一哩綠色道路,與您齊力齊心守護地球。資料來源:新創事業獎、亞勁車電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圖說:亞勁車電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