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nkedIn履歷是什麼?4個技巧讓好工作找上門!

LinkedIn履歷是什麼?對求職者而言,它真的有那麼重要嗎?不是只有國外才會用LinkedIn嗎?許多台灣的求職者可能都會有這些疑問。

不管是在國外還是台灣,LinkedIn被大企業用於徵才、行銷、公關等等各式各樣營運相關的用途,已經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工具了。而在台灣,大約有200萬人是LinkedIn的活躍使用者,雖然這只是約莫台灣10%的人口,但是在科技及新創的業界中,這是非常驚人的數字!

所以到底該不該花時間經營LinkedIn?讓Glints為你們解答並教大家4個技巧更新LinkedIn履歷!

 

為什麼LinkedIn履歷很重要?
LinkedIn在求職市場趨勢帶來的兩大影響:

‧ 招募方式的改變:許多企業的人資將搜尋LinkedIn履歷設定為招聘必要流程,原因是可以透過人才的LinkedIn履歷,去了解求職者過去所有相關的經驗,以及些許人格的特質。
‧ 專業人脈建立的管道:透過LinkedIn,使用者可以加入不同社團、追蹤不同的企業,這對人才來說非常的重要,原因是可以獲得產業資訊並和產業專業人士建立關係。

提供一個數據給大家參考:全球有5700萬間企業在使用LinkedIn,而平均每分鐘內,就有4個人在LinkedIn上找到工作。也就是說,每個月有超過10萬人利用LinkedIn找得工作!

加上LinkedIn上有許多優質的獵頭公司,能夠利用他們的資源,協助求職者找到更適合他們的工作。

最後,LinkedIn上面有許多的外商公司,在進入台灣之前基本上就已經有經營商業帳號。

如果想要更好的建立人脈及規劃職涯,一定要把自己的LinkedIn履歷寫好,尤其對外商公司有興趣的人,Glints建議要寫出好的LinkedIn履歷!

 

4個LinkedIn使用技巧,好工作找上門!
技巧1:增加LinkedIn活躍度

增加活躍度可以讓你的LinkedIn檔案曝光度變高,更多的企業人資也會看到你。

以下有3件事情可以嘗試:

設定成「開放看新工作」的狀態
這樣做,LinkedIn的系統會自動推薦與你背景相關,並且是你有興趣的工作給你。也能增加在付費帳號搜尋頁面中的曝光度,因為通常招聘人員以及人資比較傾向於連絡正在積極找工作的人。

即時更新資訊
一旦你在職涯上有任何的決定或改變,盡快的在LinkedIn上更新資訊並發佈通知給你的聯絡人。這個舉動是為了將重要資訊曝光,讓你的人脈知道你的現狀。

比如,你把你在找工作的資訊發佈在LinkedIn,關心你的人或是對你有興趣的企業,就有機會得到這個消息。

多發文、分享貼文或按讚留言
發文、分享或按讚留言可以製造互動。以LinkedIn目前的演算法來看,你的發文能夠曝光給你的所有聯絡人以及部份非聯絡人。每當你的一個聯絡人對你的貼文按讚或留言,你的貼文會曝光給該用戶的直屬聯絡人,所以Glints建議可以利用這個演算法經營專業的個人品牌。

比如說,你發佈了一篇正在找後端軟體工程師職位的貼文,你的聯絡人(小明)幫你分享了出去,小明的聯絡人也都會看到,進而達到一傳十,十傳百的效果!

技巧2:提高資訊完整度
資訊的完整度也很重要,只要你在LinkedIn上沒有獲得所謂的AllStar(無懈可擊),在Dashboard(儀錶板)就會常常有提醒,所以檢視自己的檔案完整度非常簡單。而個人頁面中也有完整度的評分,分數越高也代表著資訊越完整。

以下是LinkedIn履歷資訊填寫的建議:

大頭照(Profile Photo):在一般的履歷上雖然並沒有要求一定要放照片,但LinkedIn的本質是一個社群平台,所以大頭貼是一個很重要的部份。重要數據分享:有大頭貼的LinkedIn履歷,點擊率比沒有提供大頭貼的履歷高出21倍!建議使用專業棚拍照,打扮專業,五官清楚。

標題(Headline):位於姓名欄位下方,是影響招募顧問決定要不要點進你的檔案的關鍵,建議一定要使用關鍵字,填入目前的職稱和公司名稱。若想要或正在轉換跑道,可以放上你理想工作的職稱。[下方會有更細節的說明]

工作職稱(Job Title):一定要寫的清清楚楚,比如說你是某個產品企劃,建議職稱寫Product Manager for [產品],不要只寫Product Manager,甚至只寫PM。考慮到人資與招募顧問使用的關鍵字,職稱要盡量寫完整,才會被找到。

技能(Skills):技能當然也非常的重要,不過更具體的程度需要靠面試來了解,所以建議以軟實力為主,再加上擅長使用的軟體工具。

語言(Languages):語言對特定公司來說會比較重要,比如外商公司,或是有國際業務的公司。寫語言時,不要忘記把程度也聲明,因為這也會是搜尋的條件之一。

學歷(Education):學歷對還沒進入職場太久的人來說,非常的重要。畢業年份一定要記得填寫,因為可能依此篩選年資。

工作內容(Job Description):基本上是最重要內容!做到精簡但必須讓人知道你的工作重點。有許多人會把履歷上的資訊直接複製貼上,但通常這樣做,長度會過長,建議取精華。假設你是軟體工程師,你可以寫你使用的程式語言、框架,量化的貢獻等等。

技巧3:建立更多連結

首先要了解LinkedIn上聯絡人的關係,總共分三種:

1. 直屬(一度) 聯絡人:與你有直接連結的聯絡人帳號
2. 二度聯絡人:與你沒有連結,但有共同的聯絡人的帳號
3. 三度聯絡人:與你沒有連結或共同聯絡人的帳號

Glints建議讓自己有的直屬聯絡人越多越好(LinkedIn的上限是30,000人),原因是聯絡人之間,只有直屬的關係,可以傳送免費的訊息,要得到更多的有用資訊,就要擴大聯絡人的數量!而且根據LinkedIn的演算法,聯絡人較多,也會讓你在搜尋頁面排在比較前面。

如果親朋好友、公司同仁都加完還有空間的話,以下4類的人也很適合考慮:

Glints也建議追蹤企業帳號,透過這樣的方式去了解企業最新動態及趨勢。尤其是你個人想要進的公司,如果在接觸到人資前就先追蹤,對方也會對你有印象。

技巧4:研究數據,做優化

在你的LinkedIn檔案中,有這三個數據:

Who viewed your profile (檔案訪客):數字代表在90天內有多少人來看過你的頁面
Article views (貼文瀏覽數量):數字代表你最近一則貼文的瀏覽人數
Search appearances (搜尋曝光次數):數字代表一周內你在搜尋頁面上出現多少次

 

LinkedIn履歷主要3大內容是什麼?
以下是LinkedIn的三大主要內容:
LinkedIn履歷頭條(Headline) 

Headline位於姓名下的方欄,非常的顯著,所以也是建立第一印象和個人背景的關鍵欄位。最多可以用120個字母來敘述個人背景,以及特定的專業技能。

Glints建議:
‧ 將你現任的工作職位寫在headline最前面
‧ 使用相關性高的關鍵字,增加LinkedIn上被搜尋到的機率。
‧ 敘述職務內容,盡量使用更加細節的敘述,例如:“Social Media Marketing Manager”,“AWS Data Engineer”等說詞,因為這些用語,能夠讓目標受眾了解你確切的經驗背景,讓你的檔案看起來更專業。

LinkedIn履歷摘要(Summary)

履歷摘要的欄位是LinkedIn檔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企業瀏覽你的檔案時,通常會先注意摘要有什麼重點。因為在這個部份,求職者可以充分地提供招募者相關資訊,例如擅長的事、關注什麼,做過什麼等等。它總結了工作資歷、專業成就、經驗背景以及個性和生活的詳細資訊。

Glints建議撰寫LinkedIn履歷摘要時,注意以下幾點:

‧ Introduction and Keyword (介紹與關鍵字)
摘要的開頭盡量使用強而有力的的詞句做為開場,吸引企業的興趣,促使他們點擊“閱讀更多”的按鈕,LinkedIn的頁面會呈現檔案的前三句話,有大約25-40字的長度。

另外,摘要欄位最好能有求職產業或專業相關的關鍵字。確保使用正確的關鍵字,讓人資在搜尋LindedIn履歷時,更容易看到你的檔案。

‧ Career Path and Important Milestone (職涯與里程碑)
企業徵才時最在意的地方就是你的相關經驗,這不只包含現職的公司名稱和職位,也包含了你職涯的歷程。招募者和潛在雇主會想了解,你轉換職務的原因以及職涯規劃,以便判斷你是否為公司所找的人選。

在檔案摘要中置入你最重要的成就,可有助於吸引讀者的目光。

‧ Video content and Hyperlink (影音檔案與超連結)
最後一個重點比較適用於內容創作者、行銷人員、廣告人員、或是創意類型的求職者,若能將工作的成果以影像、照片或是錄音檔的格式上傳,或是附上URL連結,則可為你的LindedIn檔案摘要再加分。

其他產業的求職者若是有辦法實體化工作經驗,也可以嘗試看看。

LinkedIn履歷工作經驗 (Work Experience)

若你正在積極地找工作,這個欄位對你來說就是LinkedIn履歷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以下有兩件跟寫履歷時非常相似的事,Glints建議求職者要做到:

1. 在每個工作經驗欄位中都加入詳細說明
對於每項職務經驗的敘述,有2,000個字母的空間可以運用,大約300-400字之間。建議可以利用開頭的部分,簡短地2-3句總結工作內容。再用後面的空間,撰寫描述最近期的3-5個工作,詳細的說明,並著重於主要成就和職責。

也不要忘了使用跟工作有關的關鍵字,讓LinkedIn履歷比較容易被招募人員或人資經理搜尋到。

2. 使用可量化資訊
在看招募者LinkedIn履歷中的工作經驗時,企業喜歡看到具體的成就,原因是可以省下時間,不用再請人選解釋。因此,在撰寫此欄位時,Glints建議使用具體資訊來描述成就,例如數字及事例,而不只是籠統的列出你的職務內容。

 

結論
看完這篇文章,大家應該了解到LinkedIn對求職市場的影響有多大了!確實在台灣比較少求職者使用,但絕大多數的企業都會有LinkedIn的帳號,而主要目的除了品牌建立,就是人才招募了!所以還沒有LinkedIn帳號或是沒有在認真經營的人,建議越早開始越好。

最後,Glints教大家的4個技巧以及3個LinkedIn履歷內容的細節,一定要好好利用,讓自己的人脈擴張,職涯一路順風!



本文為Glints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 延伸閱讀
2023疫後改善缺工擴大就業方案
投資青年方案2.0
海外求職安全
退休人才查詢專區
求職歷程開箱趣
職涯線上諮詢
勞動部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衝擊之對策措施
111年青年就業獎勵計畫
111年青年尋職津貼計畫
安穩僱用
安心即時上工計畫
2023q1OnineExpo
創業圓夢

大家都聽過「新創加速器」,其目的在於協助新創團隊,獲得所需資源、學習專業知識、熟稔產業市場,使其快速穩健地成長,進入良好循環的商業模式。那麼,你有聽過「創作者加速器」嗎?在 KOL 當道、意見領袖出頭的時代,專屬於「個人」的影響力,勢必會隨著時間累積,變得越來越多元。跨界 Cross Over (以下簡稱為跨界),正是在這樣的理念中誕生,站在輔導的角度,讓參與者發表個人觀點,加速達到知識變現的期望。以讀書會為起點,開啟創作者加速器培訓計畫「跨界Cross Over」創辦人花芸曦 Karen,為資深媒體人出身,曾任職於三立新聞網、TVBS、世紀奧美公關,對媒體生態瞭若指掌,相關資源串接也具有極高的敏銳度。由於熱愛文字工作,在職期間有不少接案機會,進而衍生演講、出書、開設線上課程等契機,個人心法日漸累積下,經營粉絲專頁分享個人經驗。為了提升粉絲凝聚力,Karen 於 2019 年開始舉辦跨界讀書會,幾場辦下來迴響甚高,也鎖定了一群有目標、想成長的鐵粉,便在 2020 年啟動會員訂閱制。近兩年來,Karen 深感創作者個人影響力無窮,決定將跨界「品牌化」,便於2022 年提出「創作者加速器」的培訓計畫。平台循環分潤制,以互惠方式讓知識流通Karen 說明,跨界創作者可依照用戶需求,分為不同的會員方案,從基本的知識學習、社群活動參與,再到內容產製,漸進式展開各階段服務機制。使用者可依照個人需求,選擇要成為觀看獨家內容的讀者,或是發表獨到見解的創作者,且每月都可以自由更換方案,並支付訂閱費用。「跨界不只是培育創作者,也提供一個友好平台給讀者。」Karen 強調,加入「跨界創作者方案」後,即可擁有撰寫文章及導師群協助批改的權利,並自行選擇要以公開或上鎖的方式呈現,若為上鎖型文章,可根據每月平台產出數量的比例分配,獲得全平台循環分潤,也就是創作越多、獲得的分潤就越多,不僅讀者能看到深度的好文,對創作者而言更是傳遞影響力的好機會。搭上創作飛輪,提升創作的曝光機會知識輸入、知識輸出和社群連結,是跨界的三大核心,藉由三者交互連動,使創作者能感受到快速的進步。除此之外,跨界也提供媒體露出合作的機會,細分為有聲知識、專欄作家兩種型態。Karen 解釋,有聲知識指的是 Podcaster 培育計畫,由跨界投資錄音室,讓創作者可到專業的空間錄製個人節目、而專欄作家則是藉由跨界導師群批改創造者文章後,將其曝光於三立新聞網、TVBS 新聞網等主流媒體,讓好知識得以被更多人看見。在2022年,跨界正式進駐位於仁愛路的新創基地,Karen 深感獲得此地資源豐富,不管是活動場地的提供、業師群的輔導,或者基地專員耐心地協助各項疑難雜症,都讓她覺得對於新創團隊而言,基地正是一個非常溫暖的培養皿。專訪尾聲,Karen 分享創業後的心境轉折,現階段固然辛苦、充滿挑戰,但能以本身專業加以延伸,創造更大價值,並幫助不同創作者開創人生的舞台,對她來說,正是一件充滿意義且非做不可的事。「跨界 Cross Over」創辦人花芸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