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規劃Gap Year,日後為求職做好鋪墊?

如果你對目前的工作不滿意,認為還沒有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理想職涯,你會立刻去尋找下一份工作嗎?如果經濟與時間允許,那就給自己安排一個轟轟烈烈的gap year吧!給自己一年的時間,全心做好工作以外的事、探索自己的需求與理想職涯,引導自己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本篇文章會向各位介紹4種 gap year,以及上班族該如何開始gap year。


Gap Year是什麼?

Gap year(空白年、空檔年)的概念源自於歐美,大學名校鼓勵學生延後一年入學,利用這段時間進行學業以外、有價值的活動。他們相信在遠離課本的一年間,年輕學子可以更加認識自我、知道自己想要追尋的目標,進而產生學習的動力。

隨著商業發展、生活步調加速,許多社會人士也開始採用gap year來喘口氣,希望可以利用一年的時間探索自己在社會的定位、想達成的目標,以及未來職涯的樣貌。


4種Gap Year的特性

雖然一年不工作,但是gap year並不等於放長假。要將這段時間稱作gap year並讓人信服的話,最重要的是要「在有限時間內,主動進行對自身有益的活動」;那麼哪些活動對gap year的實行者是有益的呢?可以考慮以下幾種常見的 gap year類型:

語言沉浸空檔年 (Language Immersion Gap Year)
大家常說「要學好一門語言,就要去當地生活」,語言沉浸空檔年就是完全的體現。全球化的趨勢已成定局,語言能力越雄厚,你的就業條件就會越好、就業機會更多,甚至會更有本錢爭取到出差、外派的機會。

不過也需要注意,由於語言沉浸空檔年是目的性、任務性較低的空檔年類型,所以為了避免被誤解成是單純的「出國玩」,你會需要更謹慎地規劃你的目標與實行細節,如:自由接案、當地打工、經營自媒體等。

學術空檔年 (Academic Gap Year)
學術空檔年可以說是最常見的gap year類型。許多人在大學畢業會直接投入職場,累積2到3年的工作經驗後,再報考國內外的研究所,期望可以將自己的實際經驗融入學術,未來再將所學應用回到自己的工作上。

此外,學術空檔年也並不侷限於學位的進修;不論線上或線下、長期或短期、證書或證照,只要有妥善運用空檔年的時間,且有將時間轉換成實際的成果、實質改善自己的職場實力,都可以算是academic gap year。

創業空檔年 (Entrepreneurship Gap Year)
如果你對於自己工作的樣貌和能力有期待,且公司無法滿足你的期待,那麼創業空檔年會是不錯的主意。錨定你想經營的事業後,給自己一年的時間去追逐這份理想,嘗試從無到有打造並管理一個體系。不論最後是成功或失敗,這個經驗一定可以內化成自己的養分。

志工空檔年 (Volunteer Gap Year)
許多國內外的非營利組織會定期召募志工,前往較落後的偏遠地區提供人道或環境服務。你可能會納悶,放棄原本的工作去做吃力不討好、又沒有薪水的工作,有什麼意義呢?

實際上,有參加過這類volunteer program的人們都會告訴你「這段時間是值得的」。因為擔任志工、提供服務的過程可以讓我們在第一線感受、探索到以往不曾接觸的領域。這種前所未有的體驗可以幫助我們重新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以及想要變成什麼。


開始上班後的gap year會影響未來求職嗎?

對於「離開職場一年」這個概念,許多上班族的疑慮自然會是:會不會影響我未來的求職?這裡先講結論:有影響但不大,甚至可能會成為優勢。

確實,Gap year會硬生生讓你比別人少一年的工作經驗,不過你可以換個角度想:這一年的時間,別人用來工作、你用來做其他事;兩者都是累積經驗,並沒有優劣之分。因此,真正的問題應該是「我該如何證明我在gap year期間有收穫」。如果要回歸職場,只要你可以將gap year的成果完整呈現,你會發現空檔年的經歷不見得比工作一年的履歷來得差,甚至還可能更好,因為你把一樣的時間花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而非以往重複且不適合的工作。

詳細規劃、把成果量化,讓人資知道你這一年沒白過
前面提到過,gap year並不等於放長假。就算沒有工作,還是得充實地度過這一年,設想「這些經歷該如何呈現在履歷裡」,並以其為目標。

因此,決定要開始空檔年後,一定要在初期就完成全面性的規劃,包括各項時程進度,以及預計達成的目標、量化方式等。為什麽要一開始就先規劃好呢?如果沒有預先規劃,很容易在初期摸索的期間不知不覺把時間消耗掉,浪費寶貴的gap year。

在空檔年期間,也要定期記錄下自己完成的項目、各個進度、成果回顧等,才能詳細的追蹤自己的成長,也方便之後呈現給企業看,證明自己的能力。

把握機會,用副業走出新的路
如果你有其他特殊能力,也不妨將副業、接案的工作形式應用在你的gap year。舉例來說,如果你尚未決定是否要進行gap year,可以在工作期間先經營副業,事先掌握案源和未來的方向;如果副業可以上軌道,也會更有理由開始你的空檔年,不需要煩惱自己要做什麼。

而在gap year期間,如果你將全部心力投注在你的副業上,代表你可以有更多的餘裕來經營與調整。有經營副業的經驗後,日後不論是否要回歸職場,這一年都會是相當寶貴的養分!


本文為Yourator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 延伸閱讀
0122網站更新維修公告(另開視窗)
大客車駕駛聯合招募活動(另開視窗)
僱用安定措施(另開視窗)
投資青年方案2.0(另開視窗)
45+就業資源網(另開視窗)
2023初次尋職青年穩定就業計畫(另開視窗)
國人海外就業資源中心網站超連結(另開視窗)
職涯線上諮詢(另開視窗)
「沃克雜誌」第3期分享8篇壯世代職場故事。(另開視窗)

亞勁車電成立於2018年12月,開創EV Service全新商業模式,他們具備豐富的電動車維運經驗,並在臺灣建立第一間「電動車維保數據中心」與「即時救援車隊」,來提供電動車用戶多元維修保養管道。現今,亞勁車電的技術能量與範疇,已擴及自駕、電動車之代工與維保等多元服務,同時也是服務國內自駕車、特種、大型電動車輛專業的維運團隊。亞勁車電深知維保是各車廠除生產體系外必備之條件,但電動車的關鍵三電系統,與傳統引擎車輛完全不同,既有維保體系之人力、設備與經驗知識,以及技術觀念上的成見與落差,導致原有引擎車之維保體系不易直接轉移進行電動車保養,尤其針對電機、電控與電池等三電之診斷與維修,是目前電動車產業最大痛點與缺口。為促進完善的電動車輛維保生態,他們期許與客戶業者合作共榮,將亞勁車電的技術服務數位化與共享化,透過建立完整車輛維保履歷,從臺灣建立扎實維保通路為基礎,攜手與車廠、電動車用戶及政府建立一種穩定合作的夥伴關係,共同佈建全球化售服網為目標。發展全球化EV Service亞勁車電為解決電動車市場成長過程中,維保服務能量無法快速伴隨成長的問題,他們已取得眾多電動車廠、關鍵零組件商維保合作與授權,首創提出「EV Service共享平臺」,是一種「一站式」的電動車維保服務媒合服務架構,涵蓋電動車輛所需之「維修」、「保養」、「拖吊運輸」、「正確媒合服務需求」等多元資訊。亞勁車電的核心技術發展,專注於電動車維修保養流程,進行技術剖析,分解易於維修人員能快速遵循實施指定之各步驟,減少維修電動車時,因操作不當而使電池、車輛起火毀損等風險,並讓作業過程有效被記錄來形成履歷化,同時將維保技術資訊整合於車聯網,使資訊於雲端化,實現資訊即時供給技師及需求者,解決電動車維保當下所需之正確方法。他們所提供之服務創新性與獨特性,在於亞勁車電提供同等車廠級別之專業維保服務能量,但不隸屬特定車廠之固定編制,為提供諸多客戶便利性與多元完善服務及維保通路據點,培育最專業精實技術團隊、提供兼顧高品質同時最佳成本效益之方案。讓電動車的每一哩路,都能確保安全並維持最佳的能源效率在全球推動各種淨零排放碳中和的綠色經濟政策下,亞勁車電致力推昇完善的車輛生態鏈,讓「EV Service 平臺」共享於各大既有維修通路中,幫助傳統維保廠轉型升級,促進資源共享,人才共用,多元便利的維保管道,形成完善的綠能產業鏈,讓電動車更扎實地踩著每一哩綠色道路,與您齊力齊心守護地球。資料來源:新創事業獎、亞勁車電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圖說:亞勁車電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