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職場新鮮人的5個心理建議


今年是開始工作的第5年,這一篇想聊聊這幾年在職場工作的體悟,並分享想提醒剛入職場的自己的5件事情,也分享給今年要進入職場的新鮮人們:


心態一:被拒絕沒什麼,沒有人有義務幫忙
比起無償奉獻,職場更像是充滿對價關係,各取所需的交易市場

每個人在職場上都有自己想要拿走的東西,對於有些人來說,工作就只是糊口,打發打發,一天就過去了;對於有些人來說,工作是戰場,必須要努力凸顯自己的價值跟定位;而對於有些人來說,也許工作跟生活的平衡才是重點。依照同事不同的人生階段、生活重心,對於在職場的投入度也會不一樣,所以別人幫不幫忙,取決於幫忙你對他有沒有好處,或者說,不幫忙對他來說,有沒有什麼壞處?如果都沒有,別人當然沒有義務幫忙你,對吧?

所以我的第一個提醒就是:同事願意熱心的幫忙那很好,我們可以心存感激,但如果同事讓你碰了軟釘子,或是直接了當拒絕幫忙,那也沒關係,最怕的就是我們有「同事就該互相幫忙」的期待,這種錯誤期待很容易在被拒絕時讓人感到挫折,甚至會讓人覺得好像全世界都跟自己為敵。

我在《窮查理的普通常識》中看到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想要說服別人,要訴諸利益,而非訴諸理性。」當我們真的需要同事幫忙時,要麼就想辦法讓自己的事情可以成為別人的優先順序之一,要麼就是透過平常廣結善緣累積好人脈,要麼就是再找別的人、別的方式解決。
 

心態二:不要覺得向外求救很丟臉
一提到求救,很多人會覺得是種軟弱、能力差的表現,我一開始進入職場時也是這麼想的,畢竟我們總希望自己什麼都會,能展現出自己專業自信的一面,而承認自己不會、需要求救,聽起來就很讓人覺得尷尬。

不過說真的,在持續工作之後,就愈來愈覺得「有問題不懂」一點都不丟臉,也一點都不代表能力差,特別是工作之後開始遇到剛進公司的新同事、實習生,這種感觸又更深了一層。比起狂問問題的同事,我更害怕的反而是什麼問題都不問,卻瘋狂低頭猛做事的同事,因為經驗告訴我,通常瘋狂做事,總是容易搞錯方向而做錯事。每到一個新環境,多多少少都會不熟悉公司的文化、流程、做事方式、溝通名詞,或是各種專案的進度跟規範,所以問問題很正常,我們反而可以善用剛入職場前期的「蜜月期」,這時候大家容易因為是新鮮人而對你的包容度比較高,趁這時候多問問題,多瞭解大家怎麼做事,讓自己可以更快進入狀況,也可以儘快成為能幫助分擔工作、獨立作業的專業工作者。

不過,說到這裡,我也不是鼓勵大家不經大腦的問問題,總是有些問題以及向外求救不太讓人欣賞,我認為有2種需要避免的行為:

1. 避免伸手牌
問問題之前,你有先自己思考過嗎?有任何想法或解決方案了嗎?這個問題是 Google就找得到答案的嗎?如果沒有自己先思考過,問題又是Google就可以找到的內容,那麼,這恐怕就不是一個會讓人欣賞的問題了。

2. 避免重複問一樣的問題
第二個要避免的,則是重複問一樣的問題。有問題在所難免,但如果每次都問一樣的問題,犯一樣的錯誤,那恐怕不論同事有再強的包容心,都會很難讓人欣然伸出援手。
 

心態三:事情排滿滿不代表稱職
在剛進入職場的時候,我很怕工作當中有「空閒時間」,總是覺得要把工作任務塞滿才算是稱職。但是,總把工作任務塞滿會有兩大問題:

1. 沒有預留給自己足夠的緩衝時間
工作一陣子就會發現,雖然我們會預估每項工作任務所需的時間,但是職場中總是有意外,可能會有臨時的會議,可能會有同事突然請你幫忙、找你討論事情,又或是單純我們太樂觀預估工作所需的工時,導致執行時間根本不夠等等。不論是哪一種狀況,都會讓我們需要比起原本預估更多的工作處理時間,而這時候,如果我們沒有留下任何工作空閒時間,就很容易讓原本的任務延遲,甚至是開天窗。

2. 沒有讓自己優化工作任務的空間
工作要做好,除了做完之外,更重要的是一樣的工作任務,能不能在未來做改進?可能是提升工作產品的品質,可能是試著增加處理效率,也有可能是避免這次曾經犯的錯誤再度發生,而每一項優化,我們都需要自己反思的時間,而在工作跟工作當中留下空閒時間,也才能幫助我們有時間停頓下來,優化自己的工作流程與工作品質。
 

心態四:每個階段都會有迷惘
每個階段都會有迷惘,不用因為迷惘覺得自己很糟糕,也不用因此覺得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我之前曾經分享過面對未知,我們可以參考的具體作法有哪些。遇到迷惘其實就像是面對未知一樣,我們可能不確定自己現在走的道路對不對,不確定現在的努力值不值得,而現在回頭來看,當下絕對是很難評估對不對、值不值得,但面對迷惘,最擔心的不是走錯路,而是什麼路都不選,直接停留在原地,什麼也不做。

假設未來回過頭來看真的覺得自己走錯路,那有什麼關係呢?至少我們嘗試過,知道這是一條不適合自己的道路,那就可以刪除掉一個選項,不也是離自己想要前往的道路愈來愈近了嗎?
 

心態五:勇敢面對每一個難關
那些你覺得錯過的機會,未來都還有機會找上門;相對的,那些曾經逃避過的問題,也都會在未來重新找上你。

這句話是我在切換不同工作時的體悟,第一份工作,我錯過了一個我很想合作的媒體合作計畫,結果就在第二份工作重新拿到這個媒體合作機會,一圓了我第一份工作沒有爭取到的機會。而我在學生時代處處逃避的英文,始終沒有扎實累積的口說能力,也在後來進入外商之後重新找上我,讓我不得不重新返回學習英文的道路。

從這個經驗我想提醒的是,不論現在遇到什麼難關或挑戰,就接受、面對、解決吧!當下肯定會覺得很艱難、很辛苦,但是挑戰總是這樣,逃得了一時,逃不了一世的,與其在我們沒有精力、沒有餘韻的未來遇到,早一點在我們年輕有體力的時候遇到這些問題,我們就都還有時間、精力可以慢慢面對解決。

很喜歡《安靜是種超能力》在書中的分享,作者在二十六歲遭遇所有內向者在職場上都會遇到的地獄元素,但她說她覺得很慶幸,個人生涯的第一個職場地獄是在二十六歲出現,而不是四十六歲,二十幾歲時的我還能夠用更長時間,更多努力,從地獄慢慢爬出來。

我想她的意思不僅僅是說年輕的時候我們更有精力、體力能夠面對,更是在說在愈年輕的時候遇到的困難,我們也更有被社會跟環境包容的機會。我們可以想想,同樣都是不會溝通協調,對於一個職場新鮮人以及一位在職場打滾10年的小主管,誰會比較嚴重?而誰的壓力又會比較大呢?所以啊,在比較年輕的時候就遇到困難,不妨可以想成是我們的幸運,努力面對然後讓自己慢慢熟能生巧吧!


本文為SHARON LAB∣雪倫實驗室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 延伸閱讀
0603維護公告(另開視窗)
20250614-高分署實體就博會(另開視窗)
2025Q1-BANNER-活動開跑(另開視窗)
僱用安定措施(另開視窗)
投資青年方案2.0(另開視窗)
45+就業資源網(另開視窗)
2023初次尋職青年穩定就業計畫(另開視窗)
國人海外就業資源中心網站超連結(另開視窗)
職涯線上諮詢(另開視窗)

海上電子圍籬劃設海洋保護區挽救漁業資源枯竭臺灣四面環海,過往海洋資源豐沛、產值極高,然根據研究我國北部沿近海域,魚種已經減少75%,過去10年,臺灣近海沿岸水產,漁獲量下23%,如何同時在經濟發展下兼顧永續海洋是基隆市政府的一大挑戰,有鑒於此,「望海巷潮境海灣資源保育區」於105年正式設立,就保育區內禁止船舶越界採捕,然而其海上界線以及船舶之移動特性,船隻航行違規事件仍時有所聞,且海上邊界不易標示亦難以識別,僅透過陸地上的人員巡護,致使實際執法判別常有爭議,巡護效果有限。基隆市政府、國立海科館,欲尋求以科技來解決所面臨的難題,故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協助其透過「場域實證‧共創解題」提出需求,並成功媒合京呇科技有限公司,建置電子圍籬加上影像辨識系統之方式,以協助執法單位輔助執法之有效性與準確性。然而,保育區周圍架設攝影機、該區電力有限、通訊、網路,甚至該地氣候不佳等因素,導致實證階段困難重重。為期六個月的合作期間,透過協調、驗證,將不利的環境一一克服,成功架設出適合執法者之電子圍籬系統,藉由紅外線拉出保育區範圍,並且透過PTZ攝影機輔以人工智慧和追焦之方式,大大改善環境落差造成的判斷不準確性,合作至今持續協助基隆海洋保育,保護珍貴海洋資源及維護海洋觀光品質,實現里海永續之目標。資料來源:新創採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