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做職涯面談,應該要有哪些準備?-職涯面談的偏誤與迷思

我已經有很多場職涯面談經驗,但是其實我發現因為同學經驗都不多,大概就是畢業季來問問,所以大致上職涯老師的戰鬥力都有在上升,可是來面談的就沒有。因此,今天想來談談如果參加職涯面談,應該要有那些事先準備,才不會無功而返。

應該先要找到自己的問題,常常很多同學來就把履歷表拿出來,甚至有人沒有帶履歷表,這是最不好的。先說有帶履歷表的,就直接放在老師們面前,然後像是在等批命盤一樣,等待老師告訴她結果,但是其實老師第一本身真的不是算命的,所以看完了履歷表,只能就履歷表內容做建議,但是卻不知道學生是在寫履歷表有問題還是在面試的過程發生問題,因此,有時候就算給完履歷表建議,還是會看到學生一頭霧水,或是好像有協助解惑建議卻又好像沒有協助太多。所以建議大家應該要在提供履歷表的時候,要說明自己的想法、問題或是希望得到哪方面建議。這樣才能讓職涯老師對症下藥。

履歷表過於簡單,有時候會拿到一張紙,小小的紙只有寫姓名、學校科系,然後就坐在老師對面,深情款款看著老師,結果老師也被看得不知如何是好,大家應該把自己想要表達及自己推薦自己內容詳述,這樣老師才可以對於你所想要投遞的職務做履歷表建議,而且不先把想要表達的寫出來,老師不會知道你希望履歷表有哪些內容呈現,如果完全照老師的建議寫,那就不太能稱作是你的履歷表,而且也會造成自己對履歷表的掌握度降低,也會影響對自己想寫的內容可能因而受限。

另外還有一種狀況就是履歷表都有寫到80分唯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我不知道我想要應徵怎樣的工作」,今天我要在這裡大大聲的說,這個問題沒有職涯老師可以給你答案,因為老師最多是從你履歷表和藉由詢問你問題,了解你的優點和長處,只能給你可以參考的工作內容和職業方向,但是究竟你喜歡甚麼?想要做甚麼?只有你自己才能給答案,所有老師都一樣,不希望你只是照著別人的建議走,而是希望你參考建議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參加職涯面談也是協助幫你釐清你自己的優點,建議可以走的方向,但是不是給你答案。所以你不能期待在職涯面談談完就可以馬上對自己未來職涯有一個肯定的答案。

職涯老師不是通才,對於產業也只能依據自己的先備條件和常識告訴你一個概括,我會這樣說是因為請同學不要拿兩個職務來問職涯老師,這兩個我都很喜歡,那你建議我選哪一個,回到第3點,職涯老師只能依據你的履歷表還有詢問你問題給予你建議,或是以你的優點去做職務適配性建議,但是不代表那是你喜歡的,或是真的非常適合你,因為人格特質是冰山以下的部分,職涯老師和你相處也就那30分鐘到1小時,對於特質也無法判斷,但是特質是影響一個人在工作上的表現或是是否適配很大的因素,所以應該是要準備一些問題來讓職涯老師可以做職務適配性的建議,會比你問這兩個職務,哪一個比較適合我,來的有助益。

最後請準備一個開放的心,同時對於建議若是接受請務必去做,面談或是指導只是一時的,但是後續要產生影響力或是要對自己真的能受益,就是要有開放的心去接受同時願意踏出一步去實踐。比如我常常建議大家要把自我介紹準備好,甚至錄下來自己聽自己再去做調整,當下大家都點頭如搗蒜,可是真的花時間去做的我想並不多,有的是想晚點或是之後再做,有的是壓根就想等到有面試再說,甚至聽聽也就忘了,既然花時間來面談,就要再點心思和時間去調整,不然其實坦白說面談指導也只不過是一個在畢業時間會發生的單一事件而已。

這裡真的是我經驗所寫下的想法,我想會想要來面談的人必定是遇到困難或是真的需要協助的人,請將這個協助化為真正得幫助,而非紙上談兵,這樣才能獲得助益。


本文獲 涂維玲-職涯顧問 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

  • 延伸閱讀
海外求職安全
退休人才查詢專區
111年青年尋職津貼計畫
111年青年就業獎勵計畫
求職歷程開箱趣
投資青年就業方案
安穩僱用
安心即時上工計畫
職涯線上諮詢
創業圓夢

「找到理想對象」本身就不是件容易的事,隨著人生歷練積累、眼界更加開闊,想要發展一段新關係,除了抱持著謹慎的態度,也憧憬著與以往有別的期待, 這讓新世代女性找尋合適的另一半難上加難。即使下載交友軟體、參加各種聯誼活動,也很難在茫茫人海中,巧遇那個對的人,因此「MetHer 白領交友社群平台」看見了這樣的需求,它的誕生就是為了讓女性朋友終結孤單,媒合命中注定的另一半走入「她」的生命裡。科技PM 到創業,多方嘗試找到理想志向MetHer 創辦人林欣宜 Sidney是工程背景出身,畢業於交大資管所,曾於國內科技龍頭 HTC、聯發科實習,一路走來發現寫程式似乎不是自己的職涯首選,反倒對於專案經理這樣的工作職位有著高度的興趣。行動派的 Sidney,先後於 KryptoGo、MVP Fastlane 等新創公司擔任科技 PM,這樣的職場網絡讓她有機會認識許多科技業主管、高階經理人等傑出的女性,赫然發現大家常為了找不到理想對象而苦惱,靈機一動的她決定當起「紅娘」,有著滿腔熱情,再加上理工背景的邏輯優勢,終於在2021 年創立 MetHer 白領交友社群平台。幫助雙方「媒合」到最適合的約會對象MetHer 的主要訴求對象,為 27 至40 歲的女性菁英白領,站在朋友角度,為她們找出合適的另一半。公司成立初期,多以聯誼性的派對為主,因聚會牽起友誼之手的效果明顯,便陸續結識多方夥伴,活動形式更加多元起來,包括古道漫遊、西方占卜、卡牌桌遊等應有盡有。然而適逢疫情逐漸升溫,所有活動被迫轉到線上,MetHer 順勢推出「Blind Date Online」線上活動,透過浪漫的虛擬氛圍,讓大家輕鬆交朋友,打出60% 配對率的好成績。Sidney 補充,藉由 Blind Date Online 的活動設計,加上品牌擁有精緻準確的篩選和推薦機制,很快地累積到 400 多位社群會員,男女比例約 4:6,女生用戶比男生多,用戶滿意度也高達 97%。期望成為女性最信賴的交友平台即使市面上 APP 軟體眾多,且多數皆為免付費機制,但 Sidney 認為不需要操之過急,MetHer 想解決的是最核心的問題,降低不必要的時間成本,精確的找出自己的靈魂伴侶。2022年 3 月,MetHer 團隊進駐新創基地,Sidney 感到受益良多,不僅能碰到許多一起創業的夥伴互相激勵,還有機會認識同產業的前輩請益,且在申請政府補助時,獲得一定的幫助。展望未來,MetHer希望能成為台灣女性最信賴的交友平台、開發各類異業合作的可能,結合更多美好的「緣分」!。MetHer 創辦人林欣宜分享她的創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