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數十年來,網路科技及資訊快速的發展,已造成組織及社會活動的改變。為了滿足消費者個別消費上的需求,大多數的公司紛紛投入企業經營的數位化,以提升生產效率及挖掘更多市場上的商機。在這波浪潮下,政府亦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2017-2025年)」(簡稱DIGI⁺方案),協助產業發展,經濟部工業局也從2021年啟動「雲世代產業數位轉型-中小型製造業數位轉型計畫」四年計畫,透過數位工具精進生產製程、產品開發以及銷售型態等,以尋求商業機會獲得新價值。尤其是以中小企業為主的食品產業亦積極推動數位轉型,希望導入數位科技能提升生產效率及銷售成績。
以釀造食品產業為例,目前推動數位轉型策略可分為以下三種:
一、生產轉型
由於多數釀造食品產業為中小企業,且具有一定歷史,生產設備之自動化與數位化程度低,多數資料仍以紙本記錄為主;產品多元、加工性質差異性大,對產品品質的控管某種程度需要依賴人工經驗判定,使得製程控制及產品穩定度不易掌控。因此,在推動數位轉型過程中首要強化生產流程轉型,包括生產記錄無紙化、導入數位化表單取代手寫紙本記錄等,有助於建立生產流程的追蹤追溯紀錄,同時達到執行人員作業確實之管理。例如發酵原料採購判別表、農藥殘毒檢驗表、蔬果發酵紀錄表透過數位表單管理,廠商可依需求自行增減表單欄位,並可上傳照片、PDF等佐證資料,亦可依日期、項目與關鍵字進行檢索、列印,大幅提升庫存原料盤點、生產計畫與產品追蹤回溯效率。
二、產品轉型
在產品開發上,黑豆醬油或養生酵素以傳統的釀造為主,自動化程度低且成本相對較高;透過數位轉型之線上檢測和優化調控,收集數據資料並結合分析工具達到數據規格化,讓釀造產業可有效提升生產效率及產品穩定性。目前金蘭食品公司、丸莊食品公司、大漢酵素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合作進行數位轉型推動計畫,釀造過程藉由感測分析儀器獲取相關數據,如pH、鹽度、酸度、可溶性固形物、氧化還原電位等,將釀造過程的各項數據收集整合,透過分析找出關鍵參數及其關聯性,以提升發酵穩定性、新產品研發效率及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三、行銷轉型
過往產品行銷策略大多憑藉行銷人員自身經驗來決定,隨著時空環境的快速變動,只有拋開經驗,接替以數據為本的因應方式才能跟上消費者。因此,行銷應建立跨部門的單位(如行銷、業務、電商、品牌、客服等),經由統計分析、網絡流量分析、數據分眾、媒體策略、用戶體驗與行銷科技等,有效規劃行銷方向。因此,若能透過數位科技讓生產端與消費者端縮短溝通距離,業者就更可以掌握消費者需求進行精準行銷,透過破壞性的數位服務(Disruptive digital service),提供高值化服務增加企業收益。例如透過Google analyzer、Facebook等社交平台、市調或輿情分析等,蒐集客戶和潛在客戶的第一手數據,分析產品的差異性,規劃未來合適的數位行銷手法。目前國內釀造業者大多是透過經銷商,將自有品牌的產品銷售到生機飲食店、藥局等或企業網站,在電商平台、數位行銷或與消費者的互動上,仍有著力空間。
臺灣食品產業以中小企業佔大多數,在推動數位轉型的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包括:1.投資障礙,受限於公司財務資源,中小企業要大量投資引入數位科技並不容易。2.內部組織抗拒,數位科技的導入將帶來組織變革,新的營運模式、製造流程與產品開發方式將有別於以往,需要新的資源分配規範、競爭與合作行為等新的情境。3.內部專業人才不足,數位科技的導入需要專業人才與加強員工的教育訓練。4.個資安全的疑慮,未來數位行銷或電子商務的推動,必定與消費者的喜好息息相關,如何掌握消費趨勢又能兼顧個資安全,也是未來數位行銷轉型考慮的重點。
圖:大漢酵素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釀造製程數位化輔導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