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慧崛起,工作機會減縮?如何迎接未來打造職涯藍圖?

人工智慧崛起,工作機會減縮?如何迎接未來打造職涯藍圖?

人工智慧興起席捲全球
ChatGPT 3.5於2022年底推出,短短五天便吸引超過百萬人註冊,兩個月內,全球使用人數突破上億。隨著此波熱潮,數以千計的AI工具應運而生,涵蓋文字生成、圖片生成、影片生成、簡報生成、資料搜尋...等領域,這些工具不僅持續推陳出新,功能也日益強大,協助我們在工作與學習當中提升效率。


人工智慧改變就業市場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2025未來工作報告》指出,AI技術快速發展,帶動相關職務需求激增,例如:AI與機器學習專家、大數據專家、軟體開發人員...等等,預估到2030年前全球將創造約1.7億個新工作機會。然而,此波趨勢也將導致9200萬個職位被取代與轉型,例如:收銀人員、行政助理、清潔工和管家、庫存管理員..等等。
由人力銀行盤整的《2024十大亮點職業》顯示,人機協同師、提示工程師、資安工程師、數據分析師等工作,已經成為求職者夢寐以求的熱門選項。AI的興起,正在改變你我的就業市場。


擁抱未來趨勢重塑職能

Google大腦之父吳恩達曾說:「會使用AI的人,未來更有可能在職場上脫穎而出。」,面對AI浪潮,每個職場人士都要重塑自己的職能,我們可以從三個面向,提升個人的工作競爭力:
●科技素養與人機協作:首先,培養科技素養與人機協作能力至關重要。我們應該要重新審視日常工作流程,辨識出哪些任務,如:內容生成、數據分析、簡報製作、自動化流程等,可藉助AI工具來提升效率。主動學習並應用AI工具,讓我們在工作中如虎添翼。

●終身學習與持續精進:其次,AI工具不斷地迭代升級,我們要根據個人未來職涯規劃方向,制定具體短、中、長期學習目標。積極參與學習線上或是實體課程,或是考取相關AI、整合工作技能證照,證明自己的專業職能,保持職場競爭優勢。

●創造洞察與同理領導:最後,AI雖然可以取代重複性高的工作內容,但是解決問題時展現的創造力、從經驗中淬鍊出的洞察力、促進人際連結所需的同理心,以及推動團隊前進所仰賴的領導力,皆是AI難以取代的人類價值,我們更要善加運用,讓自己脫穎而出。


打造個人專屬職涯藍圖

AI時代來臨,三年之後夢想的你會是什麼樣貌?我們可以透過《與成功有約》當中的「以終為始」習慣,運用倒推法的三個策略,逐步描繪與實現專屬於自己的職涯藍圖:
●知己知彼設定目標:什麼是你的熱情跟優勢?什麼事情可以讓你投入到廢寢忘食?什麼事情是朋友常常求助於你?透過自我探索、盤點自己、認識自己,逐步勾勒出三年後自己的樣貌。

●打造專屬學習地圖:根據三年後自己的樣貌與目標,盤點該工作職務上所需要的知識跟技能,思考哪一些可以透過AI工具加分,用一到三年的時間打造個人專屬的學習地圖。

●參與社團建立品牌:參加相關專業社團、工作坊,提升軟實力與累積人脈;並且透過自媒體平台,例如:FB、IG、YT、Linkedin、方格子等等,定期分享專業文章、專案經驗或是作品集,積極經營與展現個人品牌,為未來職涯發展加分。


逐步迭代調整迎接挑戰

AI時代來臨,我們面臨的工作機會跟著重塑和調整。我們要做的不是擔心工作會不會被取代,而是透過「科技素養與人機協作,終身學習與持續精進,創造洞察與同理領導」三個職能面向,以及「知己知彼設定目標,打造專屬學習地圖,參與社團建立品牌」三個實踐策略,落實在工作與生活當中,逐步迭代調整優化,才能迎接AI時代帶來的機會跟挑戰。


林易璁 職涯顧問

  • 延伸閱讀
2025Q2線上就博會求才廠商招募(另開視窗)
僱用安定措施(另開視窗)
支援青年就業計畫(另開視窗)
投資青年方案2.0(另開視窗)
45+就業資源網(另開視窗)
國人海外就業資源中心網站超連結(另開視窗)
職涯線上諮詢(另開視窗)

2018年,汪秋蓉董事長投入長照2.0,連結居家醫療與長照服務,與相同理念的夥伴共同創立了台灣居護股份有限公司,為臺灣「鄰里照顧」開創出一個新的起點。台灣居護將醫事專業及生活支援整合入居家式長照服務,以個案自立生活為目標,串聯個案親友、社區、長照專業與醫療資源等內容,打造15分鐘車程範圍內的服務團隊,透過洋蔥式層層包裹支持,讓照顧者與被照顧者都能安心;另透過團隊自治與資訊平臺串整,使照顧有效率且輕鬆。並且,也持續與新北市政府合作,從需求端出發,於2020年共同推動「失智症防治照護」,更在2021年執行「微光守護專案」,設置虛擬病房遠距照護平臺,透過區域聯防,確保疫情期間個案與家屬的身心健康服務不中斷。從社會企業到ESG,台灣居護特別透過老廢舊宅新生的方式,結合在地藝術、植物與資源,打造綠色據點,除了配合生態與綠色議題,帶領長輩進行認知;更與在地特色產業整合,促進資源整合與產業共生。在榮獲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第十一屆女性創業菁英獎」優勝後,透過飛雁計畫連結飛雁女創網絡與菁英姐妹合作共創商機,並媒合平面與線上媒體進行專題錄製。資料來源: 女性飛雁創業計畫、臺灣居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