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不是表演創作者,不是編劇不是導演不是演員,但我們就是那個重要推手,一起把孩子(作品)養大的人!」李彥祥從大學開始參與話劇、舞台劇表演,對表演藝術充滿熱情,畢業後投入劇場行銷企劃工作,樂於把好作品介紹給觀眾,看著觀眾在場內一起笑一起哭、帶著滿足神情離開,心中就會湧起莫大的成就感。
政策扶植 加速文化產業蓬勃
李彥祥大學就讀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主修廣告行銷,同時也參與話劇社,對表演充滿熱情。畢業後找工作,看到求職網站上有劇團行銷企劃的工作,符合專長與自己興趣,心裡篤定:「就是它了」!
跟其它產業的行銷企劃一樣,主軸都是協助商品販售。只不過劇團行銷企劃賣的是票,是文化消費體驗。相較於食物或日常必需品,觀賞演出並非生活中的「剛需」,因此劇場的行銷企劃更要發揮創意,與消費者產生連結與共鳴,才能順利把商品販售出去。
李彥祥表示,早年劇場編制比較單薄,可能團長要兼行銷賣票,鮮少有行銷企劃的編制。近年來在國家政策扶植與民眾消費風氣養成後,劇團的分工愈來愈精細,除了編劇、導演和演員等創作端,也有行銷企劃、票務銷售、行政庶務等營運端的工作職缺,各司其職發揮專業一起把表演團體經營得更好,有利於台灣表演藝術產業或是文化創意產業的健全發展及長久經營。
找到TA 打到心坎裡才能奏效
成為劇場行銷企劃的「基本功」是什麼?李彥祥透露,行銷企劃的職責就是要協助把產品銷售出去,首先要對販售的產品有一定熱情,比如今天負責銷售汽車,在生活中卻從不去關心與汽車的相關事務,那麼該如何有效地向客戶推薦產品?因此只有真正瞭解並對產品產生興趣,才能更具說服力地傳達其價值。
同理,劇場行銷企劃一定要熱愛表演藝術,喜歡看表演,或是本身就喜歡表演,要對表演藝術有一定的熱情跟瞭解,才知道如何跟消費者溝通,讓他們對這個產品產生興趣-,進而成功推廣行銷出去。
尤其劇場行銷企劃賣的並非有形的剛需產品,表演屬於非民生必須品,因此要找到目標族群TA(Target Audience),打中他們的心才能奏效,將觀眾帶進劇場。
除了熱愛這個行業之外,其次是要「認真過生活」。身為行銷企劃人員,不能「閉門造車」,要多接觸市場,從生活中觀察哪裡可以下廣告,留意時下流行文化與元素,掌握消費者的喜好,有助文案及行銷策略的思考,否則構思出來的文案或行銷策略很難接地氣,跟大眾有隔閡打不到心坎裡,變成無效行銷。
熱情催化 雖辛苦也能不敗陣
入行近20年,李彥祥依舊樂此不疲,他認為自己在業界堅持下去的秘訣在於「熱情」。行銷企劃是一份蠻辛苦的工作,這個工作可能沒辦法完全與生活切割,如果沒有熱情,對自己銷售的產品沒有愛,只將其視為一份每天打卡上下班的工作,很容易因此得不到成就感與樂趣,從這個職務與環境中敗陣下來。
行銷企劃不像研究員或工程師的工作性質,並非長時間待在一個空間裡思考研究,而是用力生活、用心體驗,保持跟外界接觸的熱忱,李彥祥說,從事這個職業沒有辦法獨善其身,必須樂於「擁抱群眾」,經常往外探索,獲得新的資訊量。
儘管這份工作充滿挑戰且不輕鬆,但當你看到自己的行銷策略成功地引起共鳴,會獲得難以言喻的成就,讓人上癮。就如同電視劇《影后》裡的角色胖姐說的:「在他們知道前,我就知道了;你要記得,是我先看到的。」行銷企劃有點像這個角色,在作品上台之前就一同參與,把好作品介紹給觀眾的幕後英雄,看到觀眾被表演滋養、滿足的神情,就值得了!
文/劇場行銷企劃 李彥祥口述,台灣就業通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