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循環經濟引領展望,新材料再造未來

2025-02-14

隨著全球環境變遷和污染問題加劇,循環經濟理念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從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到美國的清潔競爭力法案,各國在碳減排和減廢政策上逐步強化,而新材料開發和循環技術則是驅動循環經濟的重要引擎,為青年學子提供了無限的職涯發展潛力,如何掌握新技術、取得新技能,是大家值得關注的全新職涯領域。

循環經濟為政府推動5+2產業創新重點項目之一,行政院自107年12月核定「循環經濟推動方案」,110年於高雄中油五輕煉油廠成立「循環材料創新研發專區推動辦公室」,攜手產官學研等單位投入循環新材料與資源再利用技術開發,有效減碳並減少廢棄物,建立產業鏈示範案。新材料開發是循環經濟的核心,透過創新技術,將廢棄材料轉化為高價值產品,例如金屬煉製業製程廢棄物如鋁渣及集塵灰循環高值化應用,可做為耐火材、磁磚建材、鑄造發熱材、煉鋼促進劑等。食品加工廢棄物如豆渣,透過技術轉化成高價值飼料和保健產品。廢泡棉及剩餘邊角料經化學處理製成機能多元醇,可做為機車單車的坐墊或家具沙發等。

循環氮化物材料創新應用講座

圖說:循環氮化物材料創新應用講座


為因應產業對於新材料開發需求,專區推動辦公室結合國內具循環材料與技術培訓能量之單位(台灣大學、成功大學、中山大學),引進國際前瞻課程、師資及人才,辦理材料創新講座,建立符合產業需求之人才培訓網路。專區推動辦公室與中油公司開辦觸媒材料創新講座與可循環碳纖維複合材料創新講座; 與中鋼公司開辦循環高值化合物半導體材料創新講座; 與台糖公司開辦生質永續藻經濟材料創新講座等。

循環經濟和新材料產業是未來就業市場的藍海,充滿挑戰與機遇。新材料的開發與應用,將為青年提供多元且具前景的就業機會,無論是材料研發工程、循環創新技術、碳足跡分析,環保工程相關領域,都將尋求具備相關技能的專業人才。掌握新材料和循環技術等核心技能幫助青年在藍海中脫穎而出,投入循環經濟生態圈實現職業成長,為永續環境作出重要貢獻,達成循環經濟新材料產業人才永續循環。

  • 延伸閱讀
勞工就業通計畫(另開視窗)
僱用安定措施(另開視窗)
支援青年就業計畫(另開視窗)
投資青年方案2.0(另開視窗)
45+就業資源網(另開視窗)
國人海外就業資源中心網站超連結(另開視窗)
職涯線上諮詢(另開視窗)

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與國立故宮博物院合作,透過「Buying Power」讓社會創新組織有機會以故宮品牌授權開發商品,拓展責任消費商機與市場能見度。2023年9月臺灣好漁推出的鮮魚豬肉手工水餃,100%使用國產豬肉與虱目魚,並結合友善生態養殖理念,呈現永續與美味兼具的產品特色。虱目魚採用僅有兩條的珍貴菲力,豬肉則選用國產品牌「究好豬」,搭配清爽高麗菜,帶來豐富且安心的口感享受。此次聯名也融入故宮館藏元素與文化精神,展現社會創新、文化底蘊與永續理念的結合。除了水餃外,後續亦將推出「趴利趴利」冰淇淋、花蓮壽豐小農品牌「淺草堂」茶品,以及Mijily大氣涼拖鞋,持續以多元商品推動友善、永續、共好的生活方式。資料來源:社會創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