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用跨世代合作,創建共融企業文化

運用跨世代合作,創建共融企業文化

在全球化的競爭下,企業人才競爭力將決定市場的競爭力,人力充足與否也會成為主宰企業發展的因素之一。最近我國的人力發展受到下列幾個因素的影響:
• 出生人數減少:2023年出生人數135,571人,較前年再減2.5%。
• 勞動參與率降低:2023年15-64歲的勞動參與率為64.36%。
• 平均壽命延長:2022年國人平均壽命為79.84歲。
• 高齡化進程:2018年65歲以上人口佔比達14.5% (已為高齡國家),依國發會中推估到2025年該比例將上升至20.7%(超高齡國家)。
以上趨勢均顯示,在高齡化、少子化及平均壽命增長的影響下,勞動市場正面臨人力資源短缺的現象,因此企業在應對人力需求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


跨世代來襲,職場價值觀的差異與挑戰

隨著社會逐漸高齡化,企業在管理上將面臨不同世代工作價值觀的差異與挑戰,因每個世代皆由不同社會環境與生活經驗塑造而成,因此,了解不同世代的工作價值觀進而調整管理策略,將是企業主管未來需要著墨的重點。

(1) X世代(1965-1980年出生):其工作價值觀傾向於「獨立自主、認真負責、勇於突破框架、追求自我實踐」,對工作充滿熱情、接受多元觀點,崇尚個人成就與認可。

(2) Z世代(1990年~2010年出生):其工作價值觀可概括為「務實精明、善於表達、具自信並勇於挑戰」,偏好以影像為主的溝通方式,講求敏捷快速,重視工作中的體驗感,並注重在社群平台上的互動。

《Cheers雜誌》於2019年進行「Z世代全方位萬人大調查」結果顯示,Z世代對於工作價值觀認同度較低的前三名,依序是「主動承擔超出職務範圍的工作」(61.0%),其次是「即使與個人生活相牴觸,也會以公司任務為優先」(51.1%),以及「同事、主管還沒下班,自己也不該提前走」(51.1%)等。這些觀念對Z世代而言可能不適用,因此如何塑造「青銀共融」的企業文化,將是企業永續發展的挑戰與契機。


如何打造「青銀共融」的企業文化

「銀髮勞動力再運用」目前已成為勞動力發展及人資開發的重點議題,運用跨世代合作,不僅能促進職場團隊合作,更能展現創意並實現多元的跨世代價值。
隨著銀髮勞動力參與增加,未來跨世代共事勢必成為企業常態亦是重要課題,與銀髮者合作時,可採取以下方法:
(1) 重視他們的經驗與知識,並尋求他們的指導。
(2) 列出多項解決方案,讓他們參與選擇最佳方案的決策過程。
(3) 解釋你的想法並強調成功的重要性。

而對於年輕世代,則可採取以下策略:
(1) 提供具挑戰性的延展型任務,保持他們對工作的興趣與投入。
(2) 經常提供回饋,把握所有能指導他們的機會。
(3) 採以敏捷快速的溝通方式,從實體互動延伸到數位平台。
有效幫助企業發展出創意共融及合宜的溝通模式,以塑造出專屬企業的跨世代合作文化。


綜上,企業因應高齡化、少子化、勞參率下降的挑戰,除了透過銀髮人力的投入來協助處理,仍須強化對不同世代間工作價值觀的理解、推動合作模式及提升管理能力,以跨世代合作之機會與挑戰,進而建構「青銀共融」的企業文化。


吳育昇 輔導顧問 銀髮人才服務企輔顧問團 

  • 延伸閱讀
2025Q2線上就博會求才廠商招募(另開視窗)
僱用安定措施(另開視窗)
支援青年就業計畫(另開視窗)
投資青年方案2.0(另開視窗)
45+就業資源網(另開視窗)
國人海外就業資源中心網站超連結(另開視窗)
職涯線上諮詢(另開視窗)

2018年,汪秋蓉董事長投入長照2.0,連結居家醫療與長照服務,與相同理念的夥伴共同創立了台灣居護股份有限公司,為臺灣「鄰里照顧」開創出一個新的起點。台灣居護將醫事專業及生活支援整合入居家式長照服務,以個案自立生活為目標,串聯個案親友、社區、長照專業與醫療資源等內容,打造15分鐘車程範圍內的服務團隊,透過洋蔥式層層包裹支持,讓照顧者與被照顧者都能安心;另透過團隊自治與資訊平臺串整,使照顧有效率且輕鬆。並且,也持續與新北市政府合作,從需求端出發,於2020年共同推動「失智症防治照護」,更在2021年執行「微光守護專案」,設置虛擬病房遠距照護平臺,透過區域聯防,確保疫情期間個案與家屬的身心健康服務不中斷。從社會企業到ESG,台灣居護特別透過老廢舊宅新生的方式,結合在地藝術、植物與資源,打造綠色據點,除了配合生態與綠色議題,帶領長輩進行認知;更與在地特色產業整合,促進資源整合與產業共生。在榮獲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第十一屆女性創業菁英獎」優勝後,透過飛雁計畫連結飛雁女創網絡與菁英姐妹合作共創商機,並媒合平面與線上媒體進行專題錄製。資料來源: 女性飛雁創業計畫、臺灣居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