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履歷自傳怎麼寫?6大地雷不要踩,5大難題這樣解!

寫履歷有哪些地雷不要踩?新鮮人要怎麼凸顯自己的優勢?非本科系求職要怎麼寫?本集分享履歷6大地雷,以及新鮮人5大常見難題,快來看看是否不小心踩到履歷地雷!104資深企劃經理許鈺婷歸納出6大地雷,包括千篇一律的開頭、自顧自地聊天、沒有自信的結尾、粗心大意的表現、沒有更新的內容,和隨意自拍的照片。

 

【本集精華】
自顧自地聊天 職務關聯微乎其微
大家喜歡敘述自己得意的事,但內容與職缺毫無關聯,洋洋灑灑得寫出過去跑過多少次馬拉松,卻忽略了這些成果與職缺的關聯性,鈺婷建議可以將跑馬拉松轉換為堅持的意志、穩定。

鈺婷認為舉例聚焦在相關工作經驗上較佳,但新鮮人怎麼辦呢?她說明敘述在校社團經驗、競賽得獎經驗時,可以將這些經歷轉換為職場中的「符號」,像是團隊帶領、溝通能力、團隊合作、提案、簡報力等,讓經歷從履歷跳出來,更具體化。

 

沒有自信的結尾 在人資眼中都是自卑
試圖「謙虛」的新鮮人,像是拜託公司給我個機會、學經歷不如人、我是一個「耐操有毅力」的人、沒關係我會好好學習等,在鈺婷的眼中都是「自卑」,給人一事無成的負面印象。求職要展現積極、企圖心,可轉換為:「綜合以上經驗,無論遇到什麼挑戰,我都會盡力完成!」充分顯現學習力與負責任的特質。

 

粗心大意的表現 打錯拼音錯最不可取
「寫錯字」的低級錯誤,讓主管覺得很不細心、不認真看待這份履歷,未來工作態度是否也是如此粗枝大葉?另外,英文的「自動檢查」功能也需特別注意,一不小心CPR急救員的證照,變成PCR,豈不是鬧笑話?

此外,在製作客制化履歷,大家傾向選擇某些較繁複、花俏的模板,可能是黑底白字、風景照、花花草草等各式風格,在電腦上呈現沒問題,但從黑白影印機出來,就只有黑白灰,精心設計成果全泡湯。鈺婷強調「簡明扼要」才是履歷最重要的準則。

 

沒有更新的內容 沿用往年升學備審資料
已經30幾歲,竟然從高中經歷開始寫起?上大學、研究所的升學推甄資料,都是同一份,應徵工作竟然也用同一份?鈺婷建議履歷內容可採「漏斗型」,近一年經歷寫到60%,專注在近幾年的工作表現,並適時刪減、定時更新,除了避免寫出過時資訊,更可為工作成果留下軌跡。

 

同一份履歷可以萬用嗎?分門別類精準投遞
104提供最多6個版本履歷供使用者儲存,在主動應徵時可以因應不同種類的職缺來投遞。中央大學企管系大四生陳加蓉分享個人經驗,她會針對不同的產業、職缺、公司準備不同的客製化履歷,並非全部重寫,廣泛性能力可沿用,而關鍵字則須依據職缺特性來書寫。

 

不想找本科系工作 履歷要怎麼寫?
鈺婷指出跨領域十分常見,以自身經驗來說,大學畢業於會計系,目前從事資訊管理處的系統專案人員,因此就算所念科系的職涯方向並非自己所嚮往,她鼓勵聽眾出社會前三年可多方嘗試,拆解系所課程中的專業能力,試著找出本科系與理想職缺的連結,同時兼顧大學所學,也可以完成跨領域求職的目標。

若仍沒有具體職缺方向,可使用104「適性測驗」,綜合人格特質與科系,推薦相關職缺,由此找出相對較不排斥的工作。此外,不了解產業現況可能也是求職迷惘原因之一,可以上104「職務大百科」,內含豐富產業資訊及新興產業最新消息。

 

自認差人一等 如何凸顯個人特色及價值?
新鮮人缺乏求職經驗,難免有些戰戰兢兢,回頭看看過往實習、打工經歷,與同事的應對、團隊合作、主管的稱讚等,都是履歷很好的切入點。加蓉分享從自己的角度或許無法發現此經歷的獨特性,可以請身邊家人朋友幫忙看看,從不同觀點來看,就能找出獨一無二的亮點。

此外,對於找工作懷有極大恐懼、過度關注履歷回復動態,容易讓自己陷入求職焦慮,鈺婷建議新鮮人可廣投履歷,並設定「自我獎勵機制」,隨著履歷查閱次數增加,建立求職自信心,一步步邁向目標職缺。

 

經歷一個也不漏?很難留下記憶點!
自傳中選擇1至2個印象深刻的小故事,字數控制在500到1000字,並總結此事件中的收穫與學習,營造鮮明個人特質,也為面試留下伏筆,在面試時從故事中擷取不同細節來回答問題,讓本人、履歷及職缺的連結更加緊密。

 

跨領域、非本科系求職履歷該怎麼寫?
「不要忘記跨出去的第一步,腳還是留在原地。」鈺婷建議跨領域求職者仍需說明本科系與該職缺的關聯。加蓉分享自身經驗,從修過課程為起點,引發自己該領域的興趣,進而描寫後續所參加的課外活動、進修、實習等。

「找工作是一時的,而職涯的追尋卻是一世!」鈺婷強調履歷不單單只是獲得面試機會的門檻,更是認識自我、形塑個人價值的絕佳管道。期望聽眾能寫出引人入勝履歷,即使面對求職挫折,也要善用104豐富社會資源。

 

本文為104職場力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 台灣就業通 – 職涯測評提供職業心理測驗線上評量,協助了解自我職業興趣,歡迎多加運用。
‧ 台灣就業通 – Jobooks工作百科彙整上百種職業工作內容、職能基準及薪資水準,歡迎多加運用。

  • 延伸閱讀
0924維護公告(另開視窗)
2025Q2線上就博會求才廠商招募(另開視窗)
支援青年就業計畫(另開視窗)
僱用安定措施(另開視窗)
投資青年方案2.0(另開視窗)
45+就業資源網(另開視窗)
國人海外就業資源中心網站超連結(另開視窗)
職涯線上諮詢(另開視窗)

2018年,汪秋蓉董事長投入長照2.0,連結居家醫療與長照服務,與相同理念的夥伴共同創立了台灣居護股份有限公司,為臺灣「鄰里照顧」開創出一個新的起點。台灣居護將醫事專業及生活支援整合入居家式長照服務,以個案自立生活為目標,串聯個案親友、社區、長照專業與醫療資源等內容,打造15分鐘車程範圍內的服務團隊,透過洋蔥式層層包裹支持,讓照顧者與被照顧者都能安心;另透過團隊自治與資訊平臺串整,使照顧有效率且輕鬆。並且,也持續與新北市政府合作,從需求端出發,於2020年共同推動「失智症防治照護」,更在2021年執行「微光守護專案」,設置虛擬病房遠距照護平臺,透過區域聯防,確保疫情期間個案與家屬的身心健康服務不中斷。從社會企業到ESG,台灣居護特別透過老廢舊宅新生的方式,結合在地藝術、植物與資源,打造綠色據點,除了配合生態與綠色議題,帶領長輩進行認知;更與在地特色產業整合,促進資源整合與產業共生。在榮獲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第十一屆女性創業菁英獎」優勝後,透過飛雁計畫連結飛雁女創網絡與菁英姐妹合作共創商機,並媒合平面與線上媒體進行專題錄製。資料來源: 女性飛雁創業計畫、臺灣居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