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破自我不設限 轉職綠能產業朝夢想前進

「綠能是新興產業,成為產業先驅者往往才能享受到時代紅利,多嘗試、多學習,不要害怕發問、也不要畏懼挑戰,確認好目標後果斷前進,如同飛機進場一樣,對齊中線精準降落。」美歐亞綠能公司工程經理陳柏均原是工程顧問業,在了解綠能產業的前景後,毅然轉換跑道,除了希望為環境永續貢獻心力,也一步步朝著理想的人生藍圖前進。

「風口上的產業」 人力需求大

進入綠能產業近3年的陳柏均,大學及研究所都是水利工程相關科系,大部分同學都是從事公務員或工程顧問業,他畢業後也是進入工程顧問業。在一次主辦的設計計畫接觸了水平導向鑽掘,並協助台水公司訂定施工及材料規範,在查找相關文獻與資料時,發現該工法很常應用在綠能與電力產業中,開啟他進入這個產業的契機。

「目前綠能是台灣能源政策的主流,特別是在風力與太陽能,可以稱得上是在風口上的產業,人力需求旺盛」。陳柏均表示,以他目前任職的美歐亞綠能公司來說,公司屬於投資商,這個領域的工程部門蠻需要機電人才,具備專案管理能力更是大大加分。

「前兩年受到新冠疫情影響,會議舉行不易和原物料上漲等等因素,許多專案進度受到影響,相較來說,疫情後整體的進度都更為順利,人力的需求也更大,我們部門就增加2倍的人數。」陳柏均說。

他認為,疫情後大家體認到區域化(如微電網的潛力)可以達到更穩定電力供應,並有助於應對潛在的緊急情況,如自然災害或能源供應中斷。在這個背景下,有關能源整合、能源儲存和智能電網管理的專業知識需求應該會更明顯。

產業面向廣 提供多元就業機會

陳柏均表示,綠能產業細分很多項目,如開發、設備、施工、軟體、金融、交易平台等等,這種多元性使這個行業具有高度的可塑性,提供了許多不同的出路和方向。

且能源發展不斷向上,電力配比會朝向一個多元化以強化其穩定供給,所以可以預見的是之後其他國家與地區也會有同樣的綠能發展需求,也就是說,目前台灣的環境是有很多外商來投資,但在未來台灣也能成為技術或資金輸出國,去當其他國家的外商。

他認為:「成為產業先驅者(pioneer)往往才能享受得到時代紅利。」因此,對綠能產業有興趣的人可以勇敢前進,只要厚植實力並且勇於嘗試,在自己專精的領域之外延伸觸角,以他自己為例,除了工程方面,財務、法務、會計等也可以接觸了解,「在職場上不要認為不屬於自己的職務就打烊關門」,平時可以多蒐集資訊,不懂就發問,把自己當海綿一樣努力吸收,累積知識經驗,必定會產生更多能量。

如飛行員一般 遇錯誤迅速修正掌握先機

對飛機駕駛充滿高度興趣,29歲時於美國考取飛行執照的陳柏均,這段學飛經驗為他提供了不同文化和專業領域的見識,他以相關經驗譬喻綠能產業,從事較為新興發展的產業,開放的學習心態非常重要,因為這是一個不斷發展和變化的行業。

「像在飛行中當一有不尋常的跡象出現時,馬上就需要分析判斷並產生應對的動作,以避免錯過更正機會,可能積累更多錯誤導致覆水難收的局面,因此在專案上如果有任何事件發生,我都會很認真的評估與應對。」陳柏均說。

他認為過去的經驗固然可以參考,但不應該限制思維。要能夠迅速適應法規和技術變化,並具備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隨著這個行業的快速發展,專業知識和能力將不斷增值。

「職場工作就是確認好自己的目標後果斷前進,如同飛機進場一般,在降落的過程中需要不斷修正油與角度對齊跑道中線,職場也是,達到目標之前同樣需要不斷的自我調整與努力。」

陳柏均說,目前服務的美歐亞綠能公司提供他很多支援,給予他很大的彈性發揮,美歐亞結合台灣經驗和外商優勢,先進的設計值得業界參考。他努力精進,期待有朝一日,能創造價值把影響力發揮得更遠大,並享受努力工作的美好果實。

文/美歐亞綠能股份有限公司工程經理陳柏均口述,台灣就業通整理。 
更多綠能科技產業相關資訊

  • 延伸閱讀
2025Q2線上就博會求才廠商招募(另開視窗)
僱用安定措施(另開視窗)
80歲免評聘看護移工(另開視窗)
投資青年方案2.0(另開視窗)
45+就業資源網(另開視窗)
2023初次尋職青年穩定就業計畫(另開視窗)
國人海外就業資源中心網站超連結(另開視窗)
職涯線上諮詢(另開視窗)

2018年,汪秋蓉董事長投入長照2.0,連結居家醫療與長照服務,與相同理念的夥伴共同創立了台灣居護股份有限公司,為臺灣「鄰里照顧」開創出一個新的起點。台灣居護將醫事專業及生活支援整合入居家式長照服務,以個案自立生活為目標,串聯個案親友、社區、長照專業與醫療資源等內容,打造15分鐘車程範圍內的服務團隊,透過洋蔥式層層包裹支持,讓照顧者與被照顧者都能安心;另透過團隊自治與資訊平臺串整,使照顧有效率且輕鬆。並且,也持續與新北市政府合作,從需求端出發,於2020年共同推動「失智症防治照護」,更在2021年執行「微光守護專案」,設置虛擬病房遠距照護平臺,透過區域聯防,確保疫情期間個案與家屬的身心健康服務不中斷。從社會企業到ESG,台灣居護特別透過老廢舊宅新生的方式,結合在地藝術、植物與資源,打造綠色據點,除了配合生態與綠色議題,帶領長輩進行認知;更與在地特色產業整合,促進資源整合與產業共生。在榮獲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第十一屆女性創業菁英獎」優勝後,透過飛雁計畫連結飛雁女創網絡與菁英姐妹合作共創商機,並媒合平面與線上媒體進行專題錄製。資料來源: 女性飛雁創業計畫、臺灣居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