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ESG時代,未來大學生就業前景

一、 觀察2020年起,這三年來就業市場的變化
2020 年起,這三年我們觀察到台灣的就業市場產生了一些特殊的變化(圖一),讓搶人才的大戲開始上演起來。這3年,台灣年均經濟成長率3.81%,經濟成長很好,而就業人口卻減少 ;企業老闆都在喊,找不到人、留不住人,到底人才都到哪裡去了?

我們從圖一知道出生率大幅降低,台商回流工作職缺多,特定產業人才過度集中,產生其他產業找不到人才的窘境;科技創新變化大,專業人才和主管不足,員工流動率高等等,都造成企業找不到人才的困境。

再從人力銀行這三年的職缺來看,我們看到2020-2022年實際職缺的變化(圖二),可以了解2020年度月平均職缺數為46.45萬,2021年度月平均職缺數成長為54.33萬,2022年前10 個月平均職缺數更成長為63.79萬, 2021年職缺是2020年1.17倍;2022年職缺前10月是2020年1.39倍。職缺缺口不斷擴大,而就業人口卻無法成長,這是企業找不到人的關鍵問題之一。

另外也從人力銀行的企業求才需求的數據分析(圖三)可以掌握,隨著經濟的成長,最顯著的不同是製造業現場員工的需求,2021年求才需求比2020年成長68%,2022年求才需求到6月份已經成長23%,這數據可以說明未來「搶人才大戰」還是會持續進行!

二、 智慧產業推動,專業人才需求會快速成長
圖三以企業求才另外一個角度,除了現場人員需求外,我們可以看到企業對專業科技人才需求逐年提高;2021比2020求才需求成長16%,而2022比2021求才需求已經成長24%。

專業科技人才是推動智慧國家、智慧產業的原動力,我們從國家科技政策,全球科技浪潮的襲擊,和COVID-19疫情的共存,再再告知專業科技人才會快速成長。

首先我們來看看這幾年政府科技政策(圖四)先以5+2產業創新,規劃以「連結在地、連結未來、 連結國際」三大策略主軸,推動「亞洲.矽谷」、「智慧機械」、「綠能科技」、「生技醫療」、「國防」、「新農業」、「循環經濟」等 五+二產業創新。

再繼續推動科技政策,發展數位化國家六大科技發展主軸:架構精準健康、數位轉型、卓越資安、下世代半導體、太空產業、先進網路建設等六個方向為基礎。

每4年訂定「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及「科學技術白皮書」,連結產官學研共同針對關鍵議題研商因應策略,推動前瞻半導體技術、量子科技、太空科技與產業、資安暨智慧科技、精準健康與防疫、2050淨零碳排等新興科技項目。

這些政府科技政策的推動,會帶動更多的經濟成長,需要更多專業的科技人才投入。

另外在這全球性數位科技浪潮的持續席捲下,雲端技術、社群媒體、行動服務、資料分析和物聯網的萬物連結等等正不斷的快速進化下,而人工智慧、5G、邊緣運算、無人飛機、自動車、Web3.0、元宇宙、ChatGPT等科技加速催化下,讓很多企業和個人的專業技能都跟不上時代,急需專業的科技人才。

而這三年多來面對COVID-19疫情,更帶動零接觸經濟、數位治理、遠距工作、數位轉型等數位服務競爭的興起。

面對這國家科技政策的推動,全球科技海嘯的襲擊,COVID-19疫情的共存時代,企業大多數認同數位化、數位深化或轉型的投入是企業轉型和創新的原動力。我們知道企業轉型都需要招聘更多數位創新或數位轉型需要的人才,這些人才技能都因應新興科技而起,業界人才本來就稀少,而有經驗者更是不多,因此這新興專業科技人才也是企業招聘搶人重要的一環。


三、 企業如何來找新興的科技人才
企業在面對自動化、智慧化升級的過程中,最需要的人才特質其實與傳統的產業脈絡不一定完全吻合?要吸引到這些新人才來投履歷,企業應該要了解新興科技人才的習性,在招聘人才方面,除了企業本身薪水和福利是必備外,需要多考慮YZ世代的工作習性,像是在家遠距上班、符合現代化的職務、現代化管理工具、企業文化多元融合等等。

這波新興科技人才不足應該會持續,而企業內部育才也相對重要,設計個人IDP的技能發展,結合相關大學及外界專業培訓單位,逐年提升員工科技競爭力是相當重要的事項。


四、 學生就業的前景與機會
台灣的低薪問題存在已久,尤其在廣設大學後愈趨嚴重,理工和STEM科系減少,學生擔心學不到有用的知識和畢業後的就業前景。另一方面企業卻找不到專業的科技人才,從圖三我們知道科技人才每年需求都在成長,所以為了提升在校學生的就業前景,如下列擁有相關技能的專業人才,都是企業引頸期盼的。

1.AI技術專業加值:新時代衍生出來的產物,隨著智慧國家在科技領域不斷地取得驚人的成就,ChatGPT橫空出世,更造就了AI技術的發展和革新,未來需求更會飛躍的提升。

2.資通訊科學和技術能力提升:學生具有研究和開發計算機系統的基本能力畢業後,他們的工資、薪水就業機會一般來說都很高。

3.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能力提升:這是一個理科相容互補的專業,需要學生具備紮實的數學、物理基礎知識,假使再具備良好的外語應用能力,是IC和科技大廠的最愛。

4.數位應用能力的提升:行銷人員的核心技能已轉為數位行銷、社群行銷、SEO、內容行銷、數據分析。業務人員核心技能為銷售管理、商務開發、直銷和客戶體驗、銷售流程等都需要數位應用的加值。


五、 教育的挑戰與機會
全球科技的競爭,出生率的大幅降低,STEM科系的減少、Covid-19疫情的衝擊,都改變了教育現況與需求 ? 如何提出有效的科技人才教育?教育的挑戰與機會又會是如何呢?

挑戰:
●大學理工人才和STEM科技佔畢業生比率逐年下滑
●大學教育內涵和教學創新,跟不上世界和產業的變化
●生育率低,讓問題長期無法紓解
●政府和教育體系沒有人才總體戰略,對外引才不夠積極
●學校法令僵化,無法跟上外界變化
●產業轉型太快,學生技能無法快速提升

機會:
●虛擬和數位學習成為主流,可快速彈性傳播知識和技能
●一成不變的專業一去不復返,需要時時充電
●終身學習將成為未來社會的趨勢
●學校產學創新學院的成立
●產學合作競賽的推動
●雲端協作應用的引進教育體系及政府部門
●學習落差的歷程分析和協助
●數位教學工具的應用


本文為  劉德泰(Ted Liu)透過「方格子直送計畫」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 延伸閱讀
0521維護公告(另開視窗)
20250517北分署實體就博會(另開視窗)
2025Q1線上就博會求才廠商招募(另開視窗)
僱用安定措施(另開視窗)
投資青年方案2.0(另開視窗)
45+就業資源網(另開視窗)
2023初次尋職青年穩定就業計畫(另開視窗)
國人海外就業資源中心網站超連結(另開視窗)
職涯線上諮詢(另開視窗)
勞工求職面試流程調查(另開視窗)

摯陞數位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9年,主要服務航運業者,致力於SMART SHIP之推動,開發SRP(Ship Resource Platform)戰情室,透過軟硬體的整合,並結合最新的AI運算和學習、電腦視覺、邊緣人工智慧和工業物聯網技術整合船端與岸端之資料,具備全方位解決方案。摯陞科技執行長陳聖文說:「我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為什麼會選擇從事船舶這種專業度及門檻較高的產業?』我們公司位於高雄,主要從事資訊開發相關產業。因此,我們希望能夠將我們的專業知識與在地特色結合,而高雄港曾經是風光於國際且曾經餵養許多家庭經濟的產業,是高雄最具代表性的特色之一。在我們進一步了解船舶產業之後發現,在這個領域中,科技產業的介入和協助相對較少。因此,我們決定結合自己的IT專業知識,與當地的船舶和港口產業相結合,進行跨領域整合,深入開發智慧船舶領域。」智慧船舶是項浩大工程,除統合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衛星通訊等創新科技與軟硬體外,更需深度了解航運業的工作項目與需求。摯陞透過對航運產業的深耕投入,發展出SRP(Ship Resource Planning Platform)船舶資源管理系統,提供船舶管理、船隊整合、船員資訊建檔管理等專業服務,為船端與岸端資訊之最佳整合平台。透過船岸端通訊整合,有效率的管理船舶,將船員的各項資訊整合在系統平台上,並且透過船員配帶載具,讓船岸兩端的人員都能隨時掌握船員在船艙內的動向。摯陞科技不只解決全船與離港後的穩定通訊網路問題,更善用大數據的資料,投入異質資料整合技術,完成智慧化決策管理系統,使船隊得以迅速回報公司,讓管理階層能夠與船舶現場迅速溝通、決策,真正「運籌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本著創客精神,「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一直是摯陞科技的挑戰與目標。既然已經清楚看到智慧船舶帶給船舶航運的預期效益,就一定會堅持付諸行動。新興數位科技正實現著一切想像與可能,數位轉型已成為各行各業重要的發展趨勢,海運及其關聯產業亦逐步朝向智慧化轉型,身為科技海洋的領航員–摯陞科技早已針對世界趨勢,積極協助航運商投入智慧船舶的發展,推動數位化改造,在新的大航海時代,提前佈局,領先全球!。資料來源:擎陞數位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