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成功在中年跨領域轉職?

中年轉職最怕機會不再
說實在的,誰不喜歡年輕?
看著電視上女明星出盡百寶、砸重金只為了抓住青春、返老還童,掩飾自己無法挽回的年齡、逐漸無法和地心引力抗衡的肌肉。我看到的,是滿到溢出來的焦慮,和對大齡的恐懼。
大陸更有一群新青年,不到25歲就成立公司、日進斗金、或成為新媒體的霸主。整個社會都崇拜年少有為,崇尚青春。想當初的自己,工作12小時還能和同事一起夜唱、熬夜拼企劃,每天只睡4小時依舊精神抖擻。
然而,
中年了,卻發現奮鬥多年的工作不再需要自己;
中年了,才發現從來沒有喜歡過自己的工作;
中年了,覺得目前工作沒戲,想要為未來加值,卻不知道除了現在職務,自己還會什麼?
想要改變,還來得及嗎?

當年的我,其實20幾歲就想要轉職,我已經知道我想要的,是和探索人心有關的工作。只是當時的我,轉職非常不順利。老闆講得一副沒我會死的樣子,好說歹說就是不讓我轉調;完全沒有相關經歷,偏偏想要的工作專業性比較高,而且當時一點也不流行斜槓;也沒有公司想要冒險錄用我;當時也不流行自媒體,甚至不流行做自己,我想轉職唯一的辦法是去進修拿文憑,讓自己擁有相關學歷,連公司櫃台小姐,都可以揶揄我說:女孩子念什麼碩士阿,工作也好好的,找個男人嫁了吧!還好我根本懶得理會她。做自己,何止是奢侈,簡直是與社會價值觀為敵。那時候年紀輕,定性沒有很夠,老闆好說歹說,的確激起我莫名的使命感和責任心,又蹉跎了一陣。後來我才明白,莫名的責任心真的很蠢,世上沒有非你不可的公司,老闆只是不想失去一個好用的員工。因為那會讓他覺得麻煩、不方便,僅此而已。

 

中年轉職該有的心態
而現在,如果你是中年,當初因為一連串的錯過,現在覺醒了,想要給自己生涯再一次機會的話,我覺得,現在是最壞的時代,卻也是最好的時代。
年齡歧視這件事,永遠存在,根本不限於職場,不是嗎?
誰都喜歡年輕,誰都比較願意給年輕人多一點機會,包含你,和我。
要轉職的第一步,你得先接受這個現實。
所以,如果年齡數字確實不小,那你該做的,就是讓自己保持年輕-

● 年輕的心態:不倚老賣老、對事物永保好奇、讓自己擁有彈性,至少不會學點新東西就呼天搶地。

● 年輕的體態:既然體力不比年少,那就想辦法維持不錯的狀態。至少不會一蹲下就站不起來,一吹個風就要跑醫院。

而不是一直逃避年齡,假裝自己很年輕;或者,乾脆歧視年輕人,覺得他們躺平啦、好逸惡勞啦。相信我,這樣對自己,沒有比較加分。

 

中年轉職:現在是最好的時代
那為什麼是最好的時代?
因為現在,個人主義興起,各種斜槓、遠距工作、自媒體很多,只要自己有心或有所專長,要轉職的管道與機會比以前大得多。

因為現在,少子化與高齡化成趨勢,將來年輕人會變成少數族群,人的壽命愈來愈長,世界又變動得快,職涯已經產生第二甚至第三曲線,本來就沒辦法一個工作做到最後,轉職在將來會愈來愈普遍。

因為現在,社會風氣更多元,討論的空間更大。關於中高齡、關於做自己、關於第二人生,有不少社團、社群興起。對了,還有職涯諮詢、生涯顧問職業問世,你會有更多資源、夥伴及同溫層可以運用,不必孤軍奮戰。

 

中年跨領域轉職3步驟
1. 身分定位:
此時參考座標已不再是「我能做什麼工作」?而是「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用身分取代職務,你才能夠擁有真實深刻的轉化動力。否則,「我做膩了原來的想換一個試試」這種遲來的叛逆,並不再適合中年的你了。要知道,中年轉職的成本,比年輕人高很多,所以,事先全面而完整的條件盤點,非常必要。

2. 可行性評估:
同樣都是中年人,轉職的成本差異也很大。再加上每人的經濟狀況、家庭狀況、職業背景、個性心態各有千秋。因此,需要具生涯、職涯背景的專家顧問介入有其原因。在「想要」和「能做」之間,得找到切入點。如果完全轉職的成本過於高昂,至少要為你找到最小可行性方案,才有辦法開始。

3. 付諸實行:
走到這一步,該是心態、各種可以實施的條件也都整理充分了。因此,“just do it”就是此時唯一需要的事。如果到了這一步,還沒有辦法放手去做,根據我的經驗,通常都不是卡在技術面,都是卡在心態和想法上,沒有完全理清楚。

   

我們無法翻轉年齡、也不必追悔過去。
如果有遺憾、如果不甘心,就從現在開始尋求改變。
我已經看到不少成功的例子了,有什麼理由,你不能是其中一位呢?

對了,第一段提到的工作12小時還能跟同事夜唱,每天睡4小時的我,是35歲之後發生的事。


本文為 艾莎解結-跨界生涯/職涯顧問 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 延伸閱讀
2023疫後改善缺工擴大就業方案(另開視窗)
僱用安定措施(另開視窗)
投資青年方案2.0(另開視窗)
45+就業資源網(另開視窗)
專案就業獎勵(另開視窗)
國人海外就業資源中心網站超連結(另開視窗)
職涯線上諮詢(另開視窗)

將數學理論變成商業獲利模式的奇點無限,成立於2015年,以「數學最佳化」與「資料科學」做為核心技術。公司具有超過40%的數學家,以統計、數學與軟體技術,打造自有的A.I.R®智慧排車調度雲端服務,目標為全球的運輸物流業市場,協助客戶提升在物流配送議題中數位轉型的綜效! 奇點無限的辦公室,有橫跨一整面牆的大黑板,上面寫著滿滿的數學公式,而這也是奇點無限創辦人暨執行長衷嵐焜的創業核心理念—「數學可以變現」,學者出身的他,引用希臘文解釋,「物流」希臘文原意就是「數學」,以此來佐證,物流公司若不用數學解決問題,就不是一個有效能的物流公司。奇點無限在2022年實現業績「十倍速」成長,並獲得新臺幣3,000萬元pre-A輪募資。團隊人數從創業初期的2人,成長至現在的23位員工,目前也在積極布局日本市場。另外,在2022年參加美國離散數學與理論計算科學中心(DIMACS) VRP(車輛路線問題)挑戰賽中,獲得全世界第9名佳績,領先Google AI團隊(第10名)與日本黑貓宅急便(第11名)。資料來源:林口新創園圖為奇點無限創辦人衷嵐焜博士,奇點無限將賦能 『任何具有配送行為的產業』,幫助企業真正利用科學方式達成數位轉型的最佳化,並持續地推動永續物流的創新。(圖片來源:DIGI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