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中心科技專案研發成果
應科技變革、物聯網技術成熟、人工智慧興起,以及電池、電子技術突破,公路車、登山車紛紛進入電動化的趨勢,許多汽車公司也陸續投入電動輔助自行車領域,如Ford發表的概念自行車,並將品牌授權給Dahon及Pedego;Volkswagen推出載貨電動輔助自行車;GM與Harley Davidson宣佈將電動輔助自行車納入未來的產品之中;Uber投入共享電動輔助自行車等,「創新」、「跨域」、「跨業」合作,領導自行車產業進入「智慧騎乘」的世代。
臺灣為中高階自行車主要生產國家,擁有國際知名品牌,9成以上整車出口,占居全球產值第2地位。產業在台灣深耕超過50年,全球供應鏈布局完整,全世界都看得到來自台灣生產的自行車。惟今因應全球電動化、智能化及服務化的趨勢,自行車產業亦面臨轉型壓力,正值從傳統產業升級變革的擴張時期,在產官學研等多方的協助下,秉持過去產業根基,再結盟尖端科技產業,期盼強強聯手創造雙贏發展的新契機,創造永續的基業。
自行車產業的轉型方向,分以下三方面說明:
產品方面,將從機械產品結合電機、電子、資訊、服務逐步整合與轉型,以自行車(BIKE)、電動輔助自行車(E-BIKE)朝向智慧電動輔助自行車(SMART E-BIKE)發展,並針對不同使用族群、場域、性能、功能、安全與美學造型等,設計符合人因尺寸之適合用車。
在技術方面,除原有自行車在輕量化、舒適化、外觀造型等基本設計外,受惠於歐美電動輔助自行車熱銷,目前電動輔助自行車與關鍵組件整合技術是全球角力焦點,關鍵技術包括馬達、減速機、控制器、上控顯示等,其中控制器是系統之核心,是產品功能差異化的關鍵因素,針對電動輔助自行車不同的車款使用需求,控制模式必須兼顧多種情境模式,如城市車的扭力模式、旅行車的舒適模式、登山車的智慧模式等,滿足騎乘舒適之需求。自行車產業正積極聯手馬達、電池等科技產業,同時導入智慧製造及數位轉型,加速將國產關鍵零組件打進國際供應鏈,競逐全球商機市場。
在服務商業模式方面,透過AI和5G應用,推動電動輔助自行車智慧服務網絡,將自行車數據、環境數據與人因生理數據,進行收集、儲存之功能設計,建立具有物聯網功能通訊架構之車載模組,透過自行車整合感測、通訊與雲端資料庫之串聯,加值應用於自行車創新服務、個人化/智能化騎乘、自行車產品精進改善等應用,影響自行車產業與消費者生活型態。
過去,自行車用於載貨物與交通代步,現今,傳統自行車加上電動(輔助)自行車之新商業模式,包括終端銷售、租賃服務、賽事、修補市場、觀光旅遊、維修保養、運動休閒、健康與健身等新服務,跨業合作(BIKE ×ICT 結合)等,是具有創新挑戰的國際化產業,前景可期。產業的未來發展需仰賴我國青年學子投入,為自行車產業的競爭力注入活水,讓產值規模達新台幣1,400億元的自行車產業創新蛻變、躍升翻轉,建立屬於下一世代的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