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循環經濟新實力 帶動循環展商機

2022-07-11

隨著氣候變遷加劇,近年來世界各地因氣候變化引起的自然災難不斷,也造成了包含農作物減產、人類健康損害以及勞動生產力下降等巨額的經濟損害。若以目前暖化速度持續增加,2030 年到 2052 年之間地球暖化便會達到 1.5°C。若要使均溫回到 1.5°C 以內,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必須要在 2050 年達到淨零。事實上隨著全球環境鉅變,企業營運正面臨多重風險,原物料、能源價格變化,投資人、民眾都更加重視企業在環境面的表現,要求企業提出風險評估和減排作為,企業如果無法因應,將逐漸被淘汰。

全球要邁向淨零排放,須從根本上改變產品的生產和使用方式,循環經濟提供了一套新的經濟運作模式,能推動再生能源的發展,並透過產品設計和商業模式做到以「製造-使用-循環」的方式使用資源,減少原生物料的開採,盡可能留住產品和材料的價值發展出新的商業模式,引導企業在減碳同時提升獲利能力,是邁向淨零的關鍵策略,隨著各國政府政策與消費者覺醒,循環經濟已成為全球供應鏈的新方向,也是台灣降低進口資源、擺脫傳統代工模式的產業轉型新契機。

麥肯錫顧問預測,到2030年時循環經濟將創造每年高達新台幣63兆元的經濟利益。面對全世界快速變動的趨勢,國內已有不少企業帶動跟進轉變,例如台積公司廢棄物管理由源頭減量,在生產源頭持續進行資源使用最小化評估(Reduce),調整原物料使用參數及製程技術改善方案,並偕同供應鏈的力量,達到原物料最適化與最少化。而原物料經製程使用後,首先考慮以廠內再使用(Reuse)使原物料充分循環使用,延緩丟棄物料成為廢棄物,台積電有很多很嚴謹的監控系統,並持續推行循環經濟,盼廢棄物留在科學園區,將廢棄資源純化為半導體等級化學品,重回製程使用,因此打造零廢中心。台積電中科零廢製造中心預計每年減少 14 萬公噸廢棄物委外處理量、創造新台幣 12 億元回收減廢效益,成為台積電第一座循環經濟示範中心,並與供應商的合作,秉持提升供應鏈永續管理、打造低碳供應鏈兩大策略,提升供應商能力,從原物料層面,包括原物料及其機器設備推動減碳,強調在地採購,不用長途運輸,也能帶動台灣產業升級,雖然許多設備來自國外,但零件超過 60% 是由台灣供應,或外商到台灣在地設工廠,相信可與供應鏈一起合作有效減碳。

工研院亦積極布局未來太陽能模組汰役後的回收再利用新貌,除可減少環境衝擊外,更為國內太陽能產業創造新的商機與差異化產品,現正開發全球首見之易拆解易循環太陽光電模組與高值循環技術,以新開發之模組封裝用易拆解複合膜材料為基礎,結合高效拆解與純化回用等技術,完整拆解電池晶片與玻璃,使退役模組發揮更大循環價值;未來易拆解模組與其可循環重製之新太陽能模組品,在能源供應端可達減碳效果,在模組製造端亦能透過再生矽晶片/再生矽材料使用,高度貢獻減碳能量,初估每GW碳排放量將可減半(約66萬公噸,相當於5,493萬多棵樹一年碳吸收量),重新引導國內產業投入膜材等原物料端,強化關鍵材料自主權,掌握淨零浪潮下太陽能循環新商機,持續強化我國太陽能產業的競爭力。

循環經濟不但能提升傳統產業的競爭力,還會催生新的、區域型的產業,創造更多在地就業機會。因此,推動循環經濟,不僅為台灣經濟找到未來發展新機會,更重要的是為年輕的下一代打造永續生活基底,透過掌握與連結國內外動態需求,傳遞永續價值形塑資源循環不息之新經濟發展模式,台灣的自然資源不足,資源供應風險可能造成經濟負擔,加上環境承載能力有限。讓資源有效循環運用,並減少廢棄物產生的環境負荷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超前部署循環經濟人才,加強循環物資的自主能力,以環境友善與經濟的創新的能量提升競爭力,將是未來經濟發展必經之路。

 拆解模組材料再生矽晶片流程。 工研院/提供

 

  • 延伸閱讀
投資青年方案2.0(另開視窗)
2024Q1線上就博會(另開視窗)
僱用安定措施(另開視窗)
2023疫後改善缺工擴大就業方案(另開視窗)
45+就業資源網(另開視窗)
2023初次尋職青年穩定就業計畫(另開視窗)
專案就業獎勵(另開視窗)
專案缺工職業訓練試辦計畫(另開視窗)
國人海外就業資源中心網站超連結(另開視窗)
職涯線上諮詢(另開視窗)

由於水資源寶貴,臺灣地形不易儲水,工業用水逐年增加,供需失衡急需好的水處理與水回收再利用技術,臥龍智慧環境以AI人工智慧賦予水處理與水回收增能,藉此為使命,希望為臺灣與下一代以AI技術幫助水資源永續。創辦人謝文彬博士擁有水處理與回收設備操作十年以上的經驗,然而單握有技術端的創辦人對於營運模式建立仍有待加強,透過臺灣創業合作發展計畫顧問協助,從品牌形象建立到募資計畫、媒合引薦合作機會等,除成功申請2022年臺中市地方型SBIR計畫、更獲得了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第21屆新創事業獎。資料來源: 新創事業獎、臥龍智慧環境